03.02 諸葛亮六出祁山,手下多少大將北伐戰死沙場?

歷史名將錄


基本上沒有,反而是曹魏陣亡了五子良將、徵西車騎將軍張郃。

張頜在曹魏軍中地位很高,五子良將中以巧變為稱。曹丕稱帝后他就是左將軍,左將軍是僅次於大將軍的最高軍職,因為街亭戰功,更是成了徵西車騎將軍,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軍委委員。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歷史上並沒有六出祁山,只是三國演義這麼寫的。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令蜀國痛失了馬稷,魏延,嚴顏,趙雲,關興,張苞等大將。

一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二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三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四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劉禪聽信諸葛亮早晚欲稱帝的謠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五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

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老劉侃三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時刻不忘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了恢復蜀漢江山進行了六次北伐(正史上為五次),被稱之為“六出祁山”。我們知道,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每次打戰,先考慮失敗了怎麼撤退,怎麼降低損失。因此,他的這六次北伐,雖然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可是損失也比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小得多。

接下來,我們看看諸葛亮“六次北伐”,到底損失了多少將領,其中有多少是戰死沙場的?

第一次北伐

馬謖被軍法處置

第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經過數年精心準備之後的一次大的軍事行動,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如果 沒有“紙上談兵”的馬謖丟失街亭,或許早已打到了長安,甚至到達洛陽城下,也未可知。然而,這一切都因為諸葛亮用人失誤,丟失街亭,最終功虧一簣。戰後,諸葛亮追究責任,將自己的“得意門生”馬謖軍法處置,以正軍法。

諸葛亮將馬謖斬首示眾後,非常傷心,大哭一場,認為他對不起先主劉備臨終前的一席話,錯誤地重用了言過其實的馬謖。《三國志》中和馬謖一同被殺的還有張休、李盛兩員大將。由於本文以演義為主,因此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中損失了馬謖一員大將。

第二次北伐

趙雲病逝,謝雄和龔起兩個裨將戰死沙場

第二次北伐前夕,趙統、趙廣兩人向諸葛亮報喪,說他們的父親趙雲不幸病逝。出師之前,就損失了一員大將,也是不太吉利。

在戰場之上,諸葛亮進展也確實不太順利,他準備採用“閃電戰”戰術,效仿韓信,快速奪取陳倉,進而攻入關中平原。可是由於郝昭在陳倉鎮守,諸葛亮絞盡腦汁,先後採用“雲梯”、“衝車”、“挖地道”等眾多攻城辦法,可是都無濟於事,二十多天沒有攻下陳倉,還損兵折將。

後來,曹魏先鋒王雙援兵到來。諸葛亮派出謝雄和龔起兩個裨將前去迎敵,可惜都被王雙兩三回合解決。諸葛亮聽了之後,才重視起來,慌忙派出大將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迎敵。

《三國演義》中:卻說謝雄引軍前行,正遇王雙,戰不三合,被雙一刀劈死。蜀兵敗走,雙隨後趕來。龔起接著,交馬只三合,亦被雙所斬。

第三次北伐

張苞傷重不治身亡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順利奪取陳倉、武都、陰平,佔據很大優勢。諸葛亮巧妙佈局,王平、姜維與關興、張苞兩路夾攻郭淮、孫禮,將其打得落荒而逃。張苞驟馬趕來,在追殺過程中,由於馬失前蹄,連人帶馬跌入山澗內。張苞被救起後,頭部損傷,被送回成都養病。

諸葛亮也認為張苞沒啥太大的事,年輕人嘛,抵抗力應該不錯,很快就可以傷愈歸隊。可是不久他卻收到了成都來的噩耗,帶來了張苞身死的消息。孔明聽聞後,接受不了,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從此,諸葛亮的身體變得很差,不得不退兵。

第四次北伐

陳式步馬謖後塵,被斬首示眾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出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帶領2萬軍隊,從箕谷出兵。諸葛亮不放心,派出參謀鄧芝,傳達將令,讓魏延等四人在出了箕谷之後,要小心謹慎,千萬別中了司馬懿的奸計。可是魏延和陳式卻覺得諸葛亮太小心了,語言上對諸葛亮有諸多不滿,反而輕率進兵,想要狠狠地打諸葛亮的“臉面”。

然而,這次的對手是曹魏大將司馬懿,魏延和陳式豈能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的對手,果然中計,傷亡慘重,僅僅少數軍隊逃回。諸葛亮於是責問魏延和陳式兩人。結果魏延和陳式兩人互相埋怨,“狗咬狗”,想要將敗戰的責任推出去。諸葛亮聽了幾句,心裡就清楚來龍去脈了,可是他不忍殺死猛將魏延,只能拿陳式開刀,於是將其推出斬首示眾。

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谷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以違,不必巧說!”即令武士推出陳式斬之。須臾,懸首於帳前,以示諸將。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

第五次北伐

關興病逝

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前夕,傳來了關興病逝的噩耗。此時,蜀漢中後期的兩個英勇善戰的小將張苞和關興都沒了。諸葛亮聽聞之後,“放聲大哭,昏倒於地”,大半天才醒來。

第六次北伐

諸葛亮病逝、魏延被馬岱所殺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本人病逝在五丈原。在諸葛亮病逝後,長史楊儀和魏延自相殘殺,魏延被馬岱所殺。不過這都是在諸葛亮死後的事情了。

結語

諸葛亮六次北伐,第一次損失了馬謖,第二次損失了趙雲、謝雄、龔起,第三次損失了張苞,第四次損失了陳式,第五次損失了關興,第六次損失了諸葛亮和魏延。

以上損失的這麼多人,馬謖和陳式是被諸葛亮軍法處置的,趙雲、關興及諸葛亮本人都是病逝的,張苞是受傷後,不治身亡的,而魏延卻是因為內訌被殺的,只有謝雄、龔起兩人是在戰場上被敵將所殺的。

(本文純屬三國演義,與正史無關)


魁哥說歷史


在三國曆史上,諸葛亮在白帝城託孤後,成為蜀漢的實際掌權者。


在和東吳修好同盟關係後,他南下七擒孟獲,收服蠻夷部落,穩定了蜀漢的大後方。

當時的蜀漢人口稀少,只有90餘萬人,軍隊數量更是三方勢力中最為薄弱的。

連年的戰亂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發動戰爭。

但是蜀漢位於西南偏遠地區,如果沒有下一步動作,等於慢性自殺。

所以,諸葛亮發動了對曹魏的征討戰爭。

荊州落入東吳手裡後,出兵的唯一方向就是越過八百里秦川,翻越荒無人煙的山區。

這樣的情況,軍隊的補給就成為最大的難題。

所以,諸葛亮才有了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他一般不會冒險,就連魏延的奇兵之計—子午谷奇謀也被諸葛亮否決。

穩紮穩打,轉移蜀漢內部矛盾是諸葛亮的主要目的。

所以,儘量減少人員傷亡成為諸葛亮最先考慮的問題。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任用馬謖鎮守街亭,但馬謖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紮營在山頂。

魏國大將軍曹真,張郃率領大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讓馬謖兵敗而逃。

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後,命令大軍撤回蜀漢,並且上表請罪,處斬了臨陣脫逃的馬謖,張休和李盛。


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也因為是作戰失利被貶為鎮軍將軍。

所以,第一次北伐除了馬謖,張休和李盛外,沒有別的將領戰死或者被處斬。

後幾次北伐依然延續之前的戰術,沒有大的損失,基本上沒有蜀漢大將死於戰場上。

反而是魏延在蜀漢的內鬥中,被楊議和姜維聯手殺死。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諸葛亮用兵之謹慎,他為保留了蜀漢的有生力量,為姜維繼續北伐提供了保障。

可諸葛亮雖然用兵如神,但也沒有挽回蜀漢衰落的命運。


在他去世後,蜀漢的內部鬥爭更加激烈,劉禪聽信讒言,導致內憂外患不斷加深,最後被司馬家族掌權的魏國所滅。

—End—



冷月鉤沉


諸葛亮所謂的六出祁山,並不是指諸葛亮六次出了祁山,而是引申或代指為諸葛亮的北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六次北伐中,其實只有兩次是出祁山。而在三國曆史上,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

眾所周知,諸葛亮用兵不像劉備,你看劉備領導的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蜀漢戰死沙場的將領並不少,漢中之戰有雷銅、吳蘭、任夔等將領戰死,夷陵之戰有張南、馮習、沙摩軻、傅肜等將領戰死。

諸葛一生唯謹慎,尤其是諸葛亮用兵,數次北伐中,除了馬謖、張休、李盛等將領因為違抗軍令,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斬殺之外,蜀漢大將在北伐中幾乎沒有損失,都被諸葛亮安全地帶了回來,就連諸葛亮在前線病逝,北伐蜀軍主力也在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撤退回成都。

在撤退回成都的路上,除了魏延因為違抗諸葛亮的軍令,又與楊儀有矛盾而被楊儀派出馬岱殺害後,其他蜀軍大將基本沒有損失,但魏延之死是因為蜀軍內亂,並不是戰死沙場,所以算不上。

隨諸葛亮參與數次北伐的蜀漢大將有:魏延、吳懿、王平、姜維、趙雲、陳式、鄧芝、高翔、吳班、孟琰等將領。

諸葛亮的北伐從公元228年開始,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其實整個北伐只有6年時間,在諸葛亮六年時間的五次北伐中,關於諸葛亮手下在北伐中戰死沙場的將領,其實並沒有。


魏延是蜀軍內亂被殺的,吳懿、王平、趙雲、鄧芝是病死的,姜維一直活到了蜀漢滅亡前夕,因鍾會謀反導致成都兵變被殺的,陳式、高翔、吳班、孟琰等將領死因沒有記載,從種種跡象來看,絕對不是戰死沙場的,因為這幾人在諸葛亮去世後還活著。

諸葛亮的手下不僅沒有大將戰死沙場,而且在五次北伐中還斬殺了曹魏兩員大將,一個是王雙,另一個就是五子良將碩果僅存的名將張郃,王雙死於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因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被殺,張郃死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同樣是因為追擊撤退的諸葛亮大軍被殺。

簡單地回顧一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

諸葛亮令趙雲、鄧芝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令馬謖、王平率軍鎮守街亭,讓魏延與高翔作為馬謖的左右兩翼擔任護衛,諸葛亮則親率吳懿及主力出祁山攻打隴右,因為馬謖失了街亭,導致諸葛亮的後路有可能會被魏軍切斷,因為諸葛亮果斷退兵,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張休、李盛因為違抗軍令被殺,將軍黃襲被奪了兵權。

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為響應東吳的石亭之戰,倉促出兵陳倉攻打守城的魏軍將領郝昭,因為曹真提前預判諸葛亮下一次會攻打陳倉,因此提前加固了城防工事,諸葛亮率領數萬大軍攻打郝昭鎮守的陳倉城,二十多天沒有攻下,糧食快吃完了,只得撤軍,魏將王雙率軍追擊,被諸葛亮軍所殺。

第三次北伐

諸葛亮派出將軍陳式率軍攻打武都、陰平二郡,自己親率主力在建威牽制魏軍將領郭淮,郭淮沒有出擊,因此陳式成功拿下武都與陰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圍攻魏軍在祁山的據點,並向北收割了魏軍在上邽的麥子,由於曹魏關中軍事主帥曹真病逝,因此司馬懿被調到關中擔任魏軍主將,與諸葛亮對峙於滷城,諸葛亮成功利用計謀,引誘司馬懿出戰,這便是著名的滷城之戰。

諸葛亮派王平堅守滷城南山,派出魏延、吳班、高翔率領蜀軍主力與司馬懿作戰,斬殺魏軍首級三千,繳獲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大獲全勝,最後因為李嚴運糧不濟撤退,在撤退途中魏軍車騎將軍張郃率軍追擊諸葛亮,被諸葛亮伏擊射殺。

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率軍出斜谷到達郿城,並在五丈原安營紮寨,同時下令蜀軍就地屯田,準備做長期打算,與魏軍對峙,與此同時,諸葛亮還聯絡東吳孫權共同出兵攻打曹魏,由於東吳軍隊在前線迅速潰敗,諸葛亮只能獨自在五丈原緊守,而魏軍主帥司馬懿則閉門不戰,堅守以消耗蜀軍糧食,最終諸葛亮因為操勞過度病逝於五丈原。

除了這五次北伐,其實還有一次魏國預謀南下攻打蜀漢,發生在公元230年,由曹真、司馬懿、張郃兵分三路攻打蜀漢,由於天氣問題,道路難走,曹真走了一個月也沒有走出子午谷,只得退後,攻打未遂。

諸葛亮一死,北伐就結束了,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整個北伐戰爭中,沒有損失一員大將,相反諸葛亮的敵人曹魏政權卻損失了王雙和張郃兩員大將,尤其是張郃,這個時候已經是六七十歲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老將了,卻仍然被諸葛亮用計謀伏擊而死。

光是憑這一點,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就遠勝劉備,劉備在歷次戰爭中損兵折將,而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因為用人失誤,馬謖違抗軍令導致蜀軍損失一部分士兵,估計有數千人,但主要將領一個也沒有少,足以說明諸葛亮軍事能力優秀。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知道第一次北伐

此次北伐打的非常順利,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蜀軍直指長安。隨後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幾率最大的一次。可是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街亭,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經驗的馬稷,結果三萬大軍被魏將張郃擊潰,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則選擇了退兵,可以說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就是諸葛亮錯用人,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回去向劉禪上表說自己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損失慘重,自請貶官三級。而後為了給所有人一個交代,諸葛亮“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光戰後蜀漢就損失了3員大將,那加上這3人,第一次北伐蜀漢一共損失了幾員大將?答案觸目驚心:11人!

他們都是誰?《後出師表》裡有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自從諸葛亮到了漢中,折損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員大將,再加上馬謖、張休、李盛,共計11員大將!這對後期人才匱乏的蜀漢來說,是致命打擊!

或許正是因為第一次北伐時,損失太大,諸葛亮才會感嘆“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言說蜀漢精銳損失嚴重,諸葛亮也料到了悽慘的未來,無奈卻悲壯道:“臣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風嬙遙度天際


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馬謖因失敗被斬首以外,並沒有損失什麼有名的戰將。有些戰將是在這期間死去,如趙雲是老死的,魏延是自己作死的。歷史上關興張苞沒參加北伐,都是病死的。

諸葛亮用兵十分有法度。在北伐過程的戰役中,屢屢取勝。先後斬殺了曹魏名將王雙、張郃等,收降了名將姜維。。有時出師不利,也能全師而退,絕無潰敗。

戰而能勝,敗而不潰,方可稱為善用兵。諸葛亮就是這樣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此次北伐打的非常順利,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蜀軍直指長安。隨後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幾率最大的一次。可是在最重要的戰略位置街亭,諸葛亮沒有任用魏延、吳懿等名將,而啟用了好談而無實戰經驗的馬稷,結果三萬大軍被魏將張郃擊潰,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為了保險起見,諸葛亮則選擇了退兵,可以說第一次北伐失敗,主要就是諸葛亮錯用人,諸葛亮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回去向劉禪上表說自己因識人不清,用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損失慘重,自請貶官三級。而後為了給所有人一個交代,諸葛亮“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光戰後蜀漢就損失了3員大將,那加上這3人,第一次北伐蜀漢一共損失了幾員大將?答案觸目驚心:11人!

他們都是誰?《後出師表》裡有一句話:“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自從諸葛亮到了漢中,折損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八員大將,再加上馬謖、張休、李盛,共計11員大將!這對後期人才匱乏的蜀漢來說,是致命打擊!

或許正是因為第一次北伐時,損失太大,諸葛亮才會感嘆“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言說蜀漢精銳損失嚴重,諸葛亮也料到了悽慘的未來,無奈卻悲壯道:“臣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裕豐農民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諸葛亮六出祁連山,就連跟著他的大詩人陸游,也遭遇不幸。

不過陸游還是很支持諸葛亮的,在臨死前寫下一封家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作為蜀漢的丞相的時候,多次率軍北伐,有六出祁山一說。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是也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故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是這個事惰的寫照。

在這六次北伐中,雖然蜀漢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給曹魏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蜀漢本身實力也偏弱,所以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都秉承著非常謹慎的態度,就連魏延所提出的出奇兵於子午谷也不同意。所以在真正的北伐戰爭中,蜀漢所造成的損失並不是很大,除了在第一次北伐,因為在街亭一戰中損失比較大之外。

在街亭一戰中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由於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命令,所以導致蜀漢的軍隊損失比較大。所以在這一戰中後來追究責任,馬謖,張休,李勝等人被殺。在後來的北伐戰役中,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張飛的兒子張苞在戰役中摔下山崖,受了重傷,最後送回成都之後不久傷重而死。不過這是演義中所說,真實的歷史中張苞並未跟隨諸葛亮北伐。

所謂諸葛一生惟謹慎,所以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雖然諸葛亮下了很大的本錢,但是看到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並且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諸葛亮也做好了各種安排,在退兵的時候可謂是有條不紊,基本上沒有受什麼損失。魏延在最後一次北伐中,因為退兵的時候和楊儀有衝突,所以最後被殺,但這個和諸葛亮沒有多少關係。在演義中說是諸葛亮安排好了馬岱殺他,但是歷史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