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在健身房,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胸肌练得太发达,也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推起的重量太大。

因为强壮的胸肌,永远是男人追求的体面。

可尽管如此,不同训练者的胸肌依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些人的胸肌方正有型,有的则略显圆润;有些人两侧胸肌饱满但中缝很宽,有些人的胸部下侧凹陷上侧平坦。

尽管“天赋”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受自己,我们还是应该尝试着理解两点:

1、你的胸型可能由基因决定,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将它改变。

2、在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训练来增加胸部厚度、改善细节,是聪明训练者该做的事情。

很多人不相信这样的说法,很多内容也鼓吹训练者希望通过所谓的细节雕刻来打造方形胸肌等,但这样的方式只能让我们胸肌变得饱满,却不可能从圆形变成方形、条状变成块状。如果你仍心存疑窦,不妨接着往下看。

以健体届的双王:大杰瑞米和小杰瑞米的胸型作为示范,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胸型的差异。

这两位选手都是IFBB Pro中的佼佼者,世界顶级赛事奥赛健体组的巅峰战力。经过系统的训练、饮食和备赛,二人胸肌的最后呈现形态还是截然不同:

大杰瑞米的胸肌整体形态较为方正,这得益于胸肌下沿的线条从中缝的胸骨位置延伸至大臂肱骨处都比较平直。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而小杰瑞米的胸型就很圆润,和大杰瑞米的胸型相比不难发现:小杰的胸肌中缝非常短,胸骨下侧位置并无肌肉延伸至肱骨处,因此下胸中央位置似乎存在部分的肌肉空缺。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如果我们再去盘点其他的健体选手,会发现顶尖选手的胸肌形态真的是各有千秋:

2018年奥赛健体组冠军布兰登,他的胸型比大杰还要方正一些,胸肌外侧下沿部分棱角分明,整体胸肌呈现块状,且整体肌肉浑厚,在舞台追光下营造出更深的胸肌厚度。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奥赛成绩不俗的安德烈,胸型则呈现扁长状,下胸内侧线条和腹肌线条齐平,在外沿部分才略微向上偏移,厚度显得不足。但胸部面积小也有好处,那就是从视觉上延伸了腹部长度,有助于肩腰比的打造。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以顶尖选手的训练水准,尚且不能弥补这些所谓的胸部“细节”,胸肌的形状为什么如此迥异?

讨论形状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胸大肌的起止点。作为一块扇形扁肌,胸肌的面积较大,根据肌纤维的走向,我们大致将胸大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胸处起点位于锁骨处,中胸处起于胸肋部,下胸处起于胸腹交界处(腹直肌鞘前壁上部)。虽然起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同一个终点:大臂处(肱骨大结节嵴)。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胸肌形状,关键在于下胸。

下胸处起于胸腹连接处,内侧近胸骨剑突(这部分的肌肉很难练大);外侧肌纤维分布较多,容易实现胸部增肌,且肌肉线条会呈现向上的弧度(因为从水平位置上看,肱骨是高于胸骨下侧部分的,所以肌纤维束方向是从下向上的)。

如果胸肌中下部的起点偏高,那么下胸部分就会存在明显的弧度,这样的胸显得圆(例如小杰);如果再配合胸肌上部的锁骨较长,那么胸肌整体就会显得更扁平(例如安德烈)。

回到训练当中来讲,常规的卧推训练让胸部外侧肌肉得到了强化,在肌肉分布上优于内侧,所以视觉感受上会更大一些;而人体胸部脂肪又容易在胸下沿处堆积,所以很多人在练胸过程中会出现:自己的胸肌形状越练越难看“内侧单薄、外侧耷拉”,也就是俗称的胸下垂、胸型外八撇。

如果你还经常因为自己的胸型问题感到困扰,不妨从这几个角度入手:

不是谁都能拥有方形胸肌:承认基因和天赋,才能让训练心态放平稳

1、讨论胸肌的前提是有胸肌。沉下心苦练卧推,毕竟这个是基础。同时尝试不同的角度推起重量,平板、上斜和下斜卧推都要练,毕竟你的肌纤维方向不都是水平的。

2、调整自己的训练和饮食计划,既要合理减脂,又要适度增肌,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胸型显现出来,也可以让胸部线条越来越明显。

3、多练夹胸类动作。推类动作都是从胸肌的止点处作为近力端推起重量的,所以对外侧的刺激自然更好。想要让胸形状变好看,一定要注重夹胸过程中的挤压感。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胸肌训练问题。

虽然胸部形状取决于肌纤维分布,这是不可改变的,但不代表不同胸型之间存在优劣之分。从奥赛选手最后的成绩可以看出,胸肌形状差异并不会影响身体的美观度。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关注中国健体那些事,训练知识、健身资讯、健美健体,总有内容适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