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诱食剂,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药,随着垂钓活动的发展,很多钓友都会在钓鱼时使用诱食剂,以增加上鱼率。那么诱食剂是怎么把鱼引过来的呢,诱食剂的效果秘密又是怎样的呢?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诱食剂的原理

诱食剂就是能让鱼聚集到鱼饵周围和引起鱼的食欲,并使鱼前来吞食饵料的物质。相关研究认为,鱼的摄食过程分为3个阶段:

1 开始阶段,即发觉或意识到食物的刺激和存在;

2 寻找阶段,寻找食物并游向食物,咬或吞咽;

3 摄食阶段,摄入食物并区别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等。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鱼类对钓饵的选择行为除受钓饵的物理刺激,如食物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等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食物本身形状信息特征的影响。因为在水环境中,化学信息显得特别重要,在隔光和有流水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认为只有化学溶出物的信息特点和水流剌激对鱼的趋向行为起作用,而当鱼类完成吞咽动作时,味觉则起到关键的作用。

诱食剂就是根据鱼类的这种特点而发挥作用的。钓饵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散发出来的气味及口味等方面给鱼类以刺激,招引鱼类前来摄食。

鱼类主要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和作用。鱼类的嗅囊能接受水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其嗅觉极灵敏,寻觅和辨别食物的能力很强。

鱼类还可以通过味蕾感受从钓饵中溶出的化学成分的刺激,经过味神经到达大脑的味觉中枢,产生味感,进行摄食。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诱食剂在钓饵中的作用

相关试验表明,添加诱食剂对鲤鱼的作用是有诱食剂的钓饵,鲤鱼很快就有反应-前来摄食;而未加诱食剂的钓饵,鲤鱼的反应则晚了12~21秒。添加了贻贝粉诱食剂的钓饵,使异育银鲫摄食量提高了22.34%,要比未加贻贝粉诱食剂的高33%。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诱食剂的种类

就目前来讲,常用的诱食剂有以下几种。

1 氨基酸类

氨基酸对鱼类的味觉和嗅觉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大多数的氨基酸对鱼类都有诱食作用。据报道,甘氨酸对真鲷、红鳍东方鲀等具有良好的诱食作用;L—丙氨酸对虹鳟、大西洋鲑具有诱食作用;L一蛋氨酸对鲤、鲫鱼有良好的诱食作用;谷氨酸对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大口鲇具有一定的诱食作用;谷胱甘肽是鲟、鲑等开食的有效刺激剂。

2 动植物类

用蚯蚓作为诱食剂,可有效提高鱼的摄食量、摄食率。据报道,水蚯蚓、牛肝、蚕蛹粉、鱿鱼内肝和鱼干等的水提物,对鱼类有较好的诱食效果。贝类提取物对异育银鲫、河豚、真鯛等多种鱼类有诱食效果;大蒜、洋葱、阿魏中因含有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质,具有特殊的气味,能刺激鱼类的嗅觉并吸引其前来摄食;另外,海带粉、螺旋藻等对鲤、鲫和罗氏沼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诱食作用。

3 生物碱

甜菜碱具有甜味,对鱼有较好的诱食作用。根据研究,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甜菜碱0.1%-0.2%,罗非鱼十分爱吃;鲤鱼的饲料中添加甜菜碱0.3%~1%,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4 含硫化食物对鱼有极强的诱食作用。

5 其它

核苷酸、中草药、有机酸、脂肪酸、磷脂氧化二甲胺、溴化羧甲基二甲基硫、合成香料、柠檬酸、荧光色素等均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诱食剂的秘密和特点

探明诱食剂种类及其诱食作用(强弱)是当前研究钓饵的方向。诱食剂的强弱程度,对诱惑鱼类前来摄食是个关键。如果钓饵厂想要成为钓饵的“王牌”,关键就在于采用何种诱食剂,以及配比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