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武陵區

武陵,位於湖南北部、常德中部偏北,地處洞庭湖西部,是位於湘西北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常德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常德市乃至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秦蜀郡守張若在此築城,迄今已有2280餘年的歷史,史稱張若城。

武陵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上溯黔東,下達蘇皖的運輸要道,是歷代封建統治者開發西南的門戶,又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境內主要有柳葉湖、常德詩牆、濱湖公園、筆架城、常德博物館、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

2017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佈,白皮書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綜合評析了全國968個地級市市轄區發展情況,並以統計數據為依據,量化評選出2018年中國百強區,其中武陵區位列第34名,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鼎城區

鼎城區,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原名常德縣,古稱朗州,位於錦繡江南的洞庭湖西濱。自秦置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曆史,縣治歷為州、郡、府治所。地形以平原和丘崗地為主,其中平原佔50%,丘崗地佔40%,全區總面積23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9萬畝,有湖泊8萬畝,山林107萬畝。糧、棉、油、豬產量居全國百強,棉、蛋、禽、水產、水果產量列湘省前茅。

區內多次發現大溪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皂市文化遺址。東漢沅南故城、漢壽故城、宋鼎州城城址猶在。隨著北方移民兩次南遷,中原文化和湖湘文化相互交融,遂使鼎城“為文物之邦”,名勝古蹟眾多。有萊公甘泉、鶴湖翔羽、龍門古洞、陽山雄峙、天子義崗、金霞夕照、滄浪仙山、花溪仙池等名勝。

2017年,鼎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9億元,增長9%。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漢壽縣

漢壽縣位於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濱,現為常德市轄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中國黑楊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珍珠之鄉”、“中國苧麻之鄉”。漢壽縣東臨益陽市,西靠常德城,南銜桃江縣,北瀕洞庭湖,距省會長沙百餘公里。境內沅水、澧水通江達海,石長鐵路、長常高速公路穿境而過,319國道橫貫東西,省道S205線縱穿南北,常德桃花源機場近在咫尺。

全縣總面積2021平方公里,民族有漢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錫伯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等15個,其中,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2.07%。

漢壽古稱索縣,東漢時期取“漢朝江山、萬壽無疆”之意始有漢壽之名。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安鄉縣

安鄉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洞庭湖西北部,是湖南的北大門,處於湘鄂兩省、四市(常德、益陽、岳陽、荊州)、八縣(鼎城、漢壽、澧縣、津市、南縣、公安、石首、華容)的交界處;屬於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圈層,是長江“三口”(太平口、藕池口、松滋口)洩洪與澧水注入洞庭湖的必經之地,全縣區域面積1087平方千米。

安鄉縣,於東漢建武16年(40年)建縣,稱為作唐,南北朝改稱安鄉,沿襲至今。湯家崗、劃城崗和庹家崗等一批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古文化遺址。由於安鄉境內的居民主要從江西、湖北及長沙、益陽等地移民而來,形成了安鄉獨特的湖鄉文化、堤垸文化和典型的移民文化、厚重的碼頭文化。

截至2018年,安鄉縣下轄8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深柳鎮, 全縣戶籍總人口為54.0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3.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6:31.6:51.8,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65元。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澧縣

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位於長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與長江直線距離80公里。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罷天門郡,置澧州,新置澧陽縣。2015年,全縣轄4個街道、15個鎮,境內氣候適宜,地貌多樣,水面廣大。澧縣擁有澧陽平原(湖南省最大的平原)絕大部分,面積2107.3平方公里。糧、棉、油、豬、魚是澧縣五大農業支柱產品。

澧縣先後被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和產棉大縣。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以城頭山、彭頭山、雞叫城、八十壋、十里崗、丁家崗為核心的澧陽平原史前文化遺址群已由國家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祭壇和古稻田。2015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津市市

津市市,是常德市唯一的縣級市,駐地襄陽街街道。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傍澧水、濱洞庭,湘鄂邊際工業重鎮,歷史上曾是湘鄂省際經濟交流的要道,澧水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是國家確定的革命老區和比照西部開發的縣市。1949年建市,與澧縣幾分幾合,1988年確定為財政省直管市。

2012年轄5鎮、2鄉、4個街道和一個工業集中區,總面積55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建成區面積10.64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其中城區人口14萬。2015年轄4鎮5街道,總面積556.16平方千米,總人口24.19萬人。2016年,總人口23.9744萬人。

2017年6月,津市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石門縣

石門,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門戶,地形呈現彎把葫蘆狀,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縱橫全境的河流溝溪有236條。境內年平均氣溫16.7℃。是湖南省礦產資源大縣,有儲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礦、居亞洲之冠的矽砂礦、磷礦。石門縣面積3973平方公里,總人口70萬。其中縣城城區面積17.2平方公里,人口20.6萬。 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歷史上是添平土司統治的中心區域,土家族佔全縣總人口比例的51%,土家傳統習俗濃郁。

石門是“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禪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 ;“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 ;也是“湖南省旅遊強縣” ;國家主體功能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縣。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根據《方案》,石門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覆同意石門縣脫貧“摘帽”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11月14日,石門縣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臨澧縣

臨澧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湘西北,澧水中下游,地處武陵山餘脈與洞庭湖盆地過渡地帶,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是國家商品糧、棉、油基地縣,湖南省綠色食品基地示範縣。臨澧石膏資源居全國前列、湖南省第一位、長江以南區域第一位,探明儲量為21億噸,有 “非金屬之都”之稱。

2017年,臨夏戶籍總人口44.66萬人。

臨澧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工作模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兩基’教育工作先進縣”等光榮稱號 。

常德2區1市6縣城區衛星圖,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桃源縣

桃源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冷熱四季分明。總面積44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5.4萬畝。截至2018年,桃源縣轄2個街道、23個鎮、4個鄉 。桃源縣戶籍總人口(公安數、自然年度)為968692人。

桃源縣桃花源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桃源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試點縣、首批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生態示範區及國家商品糧、優質油料、優質棉、瘦肉型牲豬、蛋品出口重點縣和出口綠茶優勢區域縣。2018年,桃源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8.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3.326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19.0292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6.3736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1.1:32.8:46.1 調整為19.9:32.3:47.8。

2019年11月14日,桃源縣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