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家庭理财有痛点?关键在这里!

理财的核心是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平衡,家庭理财也不例外。

对一个家庭来说,资产就是家庭收入和存量财产之和,即未来的资产;负债就是家庭责任,包括维持家庭日常开支、赡养父母、抚养小孩等。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好家庭资产配置,是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

1

测试风险偏好

首先,确认自己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为了实现目标,投资者在承担不确定的风险时所持的态度。这就涉及到客户风险偏好的分类,一般来说分为:非常进取型、温和进取型、中庸稳健型、温和保守型、非常保守型。风险偏好将决定适合的理财产品类型。

2

判断理财周期的阶段

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看,投资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分为不同阶段。人生短短几十载,时间稍纵即逝。无论是每一个人还是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根据每一阶段的人生特点,对消费和投资做出合理的安排。

1. 财富准备阶段(20到30岁)

这个年龄段是快速成长的阶段,急需提升自身价值和增加收入。

刚刚走出校门,开始工作,生活、恋爱的花费都会很多,时常会因为钱不够花而捉襟见肘,很多人都因此成为了月光族。其实,可以在每个月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出来进行投资,不但能改变我们胡乱花钱的习惯,还能增加一笔不小的财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定期投资、积少成多是对理财习惯的培养。

基金定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每个月定期自动扣款,非常方便。而且资金是分期投入的,各个时期市场情况不一样,能有效平均投资成本,分散投资风险。而且定投是一个长期投资行为,不用考虑各个时期的投资时点,不必考虑市场的经济状况,无需为短期波动而改变长期投资决策。

这个阶段的人,学习能力和精力是最旺盛的,一定要用理财知识武装自己。了解市场上品类繁多的金融产品,了解到这些产品的运作模式,最佳的结果是让能力等本金,而不要以后有钱了没有投资的起码能力和认知。

2. 财富积累阶段(31到45岁)

这个阶段的投资一定要趋于多元化,根据家庭实际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进行不同比例的选择。

三十而立,一般人在事业上也慢慢步入正轨,逐渐成立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也多了房子、车子、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并且父母慢慢变老,还会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况。所以,这个时期理财是十分关键的。

在满足自己日常花销以外,仍有富余,可以考虑做“稳健配置+长期获利+保险保障”的组合,且长期获利的比例可以略高一些。将家庭资金按一定比例分配,一部分投资到保本类或稳健型理财产品(比如定期存款、保本与非保本理财以及货币基金),一部分投资到收益更高的产品(比如私募股权类投资基金)。此外,孩子出生后,则应考虑增加孩子教育基金的投入;家里老人岁数不断增大,也应考虑为老人购买养老型保险。

这个阶段的人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这个阶段的人还应该考虑为自己配置一些意外与重疾险,特别是在有房贷压力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意外与疾病而没有得到充足的赔偿,对整个家庭的冲击更大。

3. 财富稳健阶段(46到59岁)

随着子女的长大和父母的变老,到了这个年龄段,可以根据子女结婚、创业,赡养父母预留部分灵活资金;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调整股票与固定收益的比例,一般是调低股票的配置,但也不绝对,要在理财中保证稳定收益,根据自己的养老金标准决定是否增配年金险作进一步养老补充,可以考虑配置终身寿险来做财富的传承和保障,特别是借助其强大的杠杆功能;最重要的是注意控制风险,保证财富不受损失。

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稳健”,不要和初来乍到的比“相对收益”,而是稳稳的走“绝对收益”,最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抵制诱惑。比如300万资金,5年复利25%就差不多是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了。要是比快,那就是进入了陷阱,自己给自己得来不易的财富套上了一个隐形的“绞索架”。

4. 财富安全阶段(60岁以上)

这个阶段的人多数已经退休,子女也已进入婚烟状态,是享受生活和天伦之乐的阶段。

一般来讲,这个年龄段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所以可以考虑进一步减少股票型投资,选择更多理财、信托、保险类的稳健投资方式,但也因人而异。

退休后,收入将大部分来源于退休工资和财务性收入,而支出在正常情况下也将比以往减少。

年纪大了,就更要一个稳定安详的生活环境,投资也一样。此时,投资在兼顾高收益的同时,更应避免高风险的投资,除了日常开支、养老费用之外,还可能会面临着疾病等方面的大额支出。

如果有足够资金的话可以重点考虑借助家族信托工具实现家族财富的保全和传承,实现家企隔离,并将信托收益定向、定期、定额传承给子女,防止出现子女挥霍和婚姻风险,也可以设定一些家族信托条款对子女提出一定的要求,以获得信托收益权。

3

资产配置的艺术

资产配置是一种投资组合技术,其目的是建立多样化的资产类别,以达到平衡风险的目的。资产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是投资组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每个资产类别有不同程度的收益和风险等级,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各种资产表现会不同。在资产配置中,有一些配置的定律和不同阶段的分配策略可以参考。

1. 4321定律

根据“4321”定律,可将家庭总资产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建立投资账户(40%)、生活账户(30%)、储蓄账户(20%)以及保险账户(10%)。

家庭理财有痛点?关键在这里!

除了常见的4321定律外,还有其他诸如80定律,31定律等。这几个定律可供参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理财规划还是要切实的结合自身的家庭实际情况来判断。

2. 金字塔原理

理财金字塔的原理是:最底层较宽较稳健,它是建立理财规划的基石,包括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如储蓄、保险、国债等等;中层是年期、风险、回报都在中等水平,如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优先股、各类基金等等;顶部较窄,投入资金不多,承担风险多,收益相对较高的具有进取性的投资产品,如房产、股票、期货等等。

金字塔的尖顶有多高,底边有多长,要根据建设金字塔的人本身的希望,需要和能力,而这些东西又要视投资者的年纪,收入稳定性,资金规模,预计投资年期,税收政策,流动需要等等而定。

总之,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理财目标,再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基础上,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规划自己的资产。资产配置是因人而异的,绝对不存在最佳标准,按需求配置资产才是最恰当的理财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