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魏將軍龐涓墓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淄博淄川城南,留仙湖公園孝婦河西岸邊,有一處高1米左右的封土堆,周圍用青石塊砌起,這便是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墓。龐涓墓 二0一0年七月十六日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將軍墓在此,因此淄川將軍頭、將軍路而得名。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墓碑朝南,上刻“魏將軍龐涓之墓”,碑陰面有新刻碑文:“龐涓墓碑記”。

龐涓墓碑記如下:龐涓,戰國時期魏國大將,公元前341年,齊魏馬陵之戰兵敗自刎,齊國得其首葬於孝婦河畔,曰:將軍頭。《清淄川縣誌》載:“相傳孫臏減灶破魏兵涓自殺,韓趙以涓常暴於彼,與齊兵分其屍,齊得其首,葬之”。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據《淄川縣誌》記載:龐涓墓在縣西南里許。相傳孫臏減炊破魏兵,涓自殺。韓、趙以涓常暴於彼,與齊兵分其屍,齊得其首,葬於此。今墓西之村仍名曰將軍頭。明嘉靖知縣李性碑其墓曰:“魏將軍龐涓之墓。”1963年文物複查時,墓碑尚存,當時墓封土高8米,周長60餘米,1966年後,墓逐漸被毀,現墓為近代重修。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龐涓,戰國時(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4世紀中期,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十多年後,魏國又進攻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援。齊國仍用孫臏出兵救韓。魏國又派龐涓帶兵十萬迎戰。孫臏用減灶計誘敵深入。龐涓中計,輕敵猛進,在馬陵遭到埋伏。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主力被殲,龐涓自殺。龐涓死後,孫臏令手下把龐涓的頭割下來帶回齊國,將其遺骸葬於現在的山東淄川留仙湖西岸。

山東淄川將軍頭 魏將軍龐涓墓

相傳龐涓與孫臏一同跟鬼谷子學藝,因嫉妒孫臏才智在自己之上,設計對孫臏施以刖刑,剜掉其雙腿膝蓋骨,使之殘疾。後龐涓出任魏國大將,而孫臏到了齊國,互為對手,演繹出像“圍魏救趙”、“減灶增兵”這些流傳千古、精彩紛呈的兵家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