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双相障碍”是什么?

本文字数2500+|阅读预计需要 7 min

还记得在今年年初,我们曾做过一个问卷,很多喜爱Uni的小伙伴们都说,觉得Uni就像一个“心理学百科全书”。我们真的很开心看到大家对于Uni的喜爱和对Uni专业性的认可,也希望能更好地将心理学相关知识系统性地传递给大家。于是,「心理学小百科」就这样诞生了。

「心理学小百科」专栏将以词条的方式对心理学领域内的知识进行科普,并将逐步形成真正的心理学百科库,当你在后台回复相关词条时,便可以迅速得到关于心理学领域相关词汇的解释。这本百科还只是个宝宝,它正在慢慢成长,请你和我们一起守护它吧。

今天,我们将与你分享词条:“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什么?| 心理学小百科002

双相障碍是什么?

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双相障碍患者时点患病率为0.4%,而高达91.7%的患者不寻求规范的医疗帮助(Phillips et al, 2009)。

具有高复发率( 90%的病人多次复发) ,高致残率( 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 ,高死亡率( 25%~50% 自杀未遂,11%~19%自杀身亡) ,高共病率(46%酒依赖,60%药物依赖)的特点(王祖新,2002)。

双相障碍的症状

(一)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力活动增强

1. 心境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

2. 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思潮犹如大海中的汹涌波涛,有时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

3. 精力活动增强

表现为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事常常虎头蛇尾,一事无成。且睡眠需求急剧减少,可以连续数天没有睡意。

4. 躯体症状

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故很少有躯体不适症状。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

5. 其他症状

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急性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性欲增加。挥霍无度,没有节制地花钱。做出很多危险行为但不自知。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二) 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显著。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三)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

为主。

1. 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甚至可能伴随严重的自杀倾向。

2. 思维迟缓

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 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4. 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时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长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5. 躯体症状

在抑郁发作时很常见。主要又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双相障碍的Q&A

“双相障碍”和“躁郁症”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双相障碍”和“躁郁症”曾经是同一回事。在20多年前,这个名词刚刚进入中国时,“躁郁症”比“双相障碍”更容易被理解,于是传播范围更广。但随着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障碍”,因为当我们说“xx障碍”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一类有确定症状和有一定生理基础的问题,是更为严谨和客观的称谓。

随着我们对心理治疗研究的深入,发现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对抑郁和情绪的改善是有作用的。在对双相障碍的干预中,也有很多研究发现了积极的结果,认为心理治疗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是有益的。

但有一个前提,即这种治疗需要是整合治疗。单靠心理治疗来治好双相,这样的研究非常少,但是药物联合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去治疗双相,它的治愈几率和改善情况会大大提高。总结而言:

1. 心理治疗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是有作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2.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更好;

3. 心理治疗的技术在双相障碍里,更关注到的是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是家庭内部的,也可以是家庭外部的。这样有关人际关系的治疗技术对双相障碍的人群来说,适用性更强。

(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简单课堂·48期》,主讲人:马燕桃)

“双相障碍”是什么?| 心理学小百科002

以下这些文章,或许也能帮助你了解双向障碍:

参考文献:

Phillips MR, Zhang J, Shi Q, et al. (2009). Prevalence, treatment,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Lancet, 373(9680), 2041-2053.

王祖新.(2002). 双相障碍在新世纪的挑战(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2( 1) , 46 - 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