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清末“刺馬案”:表面兄弟情仇,背後是大清高層激烈鬥爭


清末“刺馬案”:表面兄弟情仇,背後是大清高層激烈鬥爭



1870年,兩江總督官署。

總督馬新貽剛剛校閱士兵射箭完畢,正走在回官署的路上,誰知這時路旁突然出現一位想要告狀的百姓,只見這百姓神色緊張,顯然有重大冤情上陳。

馬新貽不禁好奇地停下了腳步,想聽聽這名百姓究竟有何冤屈,哪知這名百姓走近馬新貽後,拿出的不是狀紙,而是一把閃著寒光的尖刀。

還沒等馬新貽反應過來,那名百姓已獰笑著將尖刀插入了馬新貽的胸膛,馬新貽瞬間倒在血泊之中。那人行刺成功後竟不逃走,而是當場狂笑著大喊:“刺客是我張汶祥!”

張汶祥被生擒。

次日,馬新貽因傷勢過重,溘然長逝。

這起刺殺馬新貽的案子,便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說這件案子是奇案,並非是兇手隱身功夫高超難覓蹤跡,而是草草結案背後隱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真相。


那麼,在“刺馬案”的背後,究竟有哪些官方沒有公佈的真相呢?

01、慈禧定調,草草結案


“刺馬案”發生後,物議沸騰,天下震驚。慈禧太后急忙令前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前往審理。

曾國藩出發前,慈禧太后專門叮囑說:“馬新貽辦事很好。”一句話為案件定下了基調。

曾國藩是何等聰明之人,到了江寧後火速提審張汶祥,又在張汶祥口供反覆變化的情況下迅速結案。

緊接著,清廷發佈了一份張汶祥供詞,上面說張汶祥行刺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張汶祥曾暗通海盜,而馬新貽在任內大肆捕殺海盜,殺害了不少張汶祥的同黨。第二是張汶祥曾做過一個放高利貸的小生意,但被馬新貽取締了。第三是張汶祥的妻子被人虜走,張汶祥曾找馬新貽告狀,但後者沒有理會。

總而言之,張汶祥行刺馬新貽,純屬“挾私報復”。

此調查結果公佈後不久,張汶祥即被凌遲處死,朝廷旋即厚葬了馬新貽,追贈他太子太保,諡端愍,入祀賢良祠。


轟動一時的刺馬案就此宣告結案。


清末“刺馬案”:表面兄弟情仇,背後是大清高層激烈鬥爭


02、兄弟情仇,奪嫂之恨?


刺馬案草草結案,並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畢竟,就算張汶祥真與馬新貽結怨,但這些小矛盾也不足以成為張汶祥拼死刺殺馬新貽的理由。


正當大家悄悄流傳馬新貽是湘軍買兇殺死,是清廷與曾國藩等漢臣鬥爭犧牲品的說法時,另一版極具演義性質的刺馬案悄然出世,並很快便被大量的野史評書採用,迅速傳遍九州大地。

在這一版的刺馬案中,說法是馬新貽曾被捻軍俘虜,後來在張汶祥的週轉下,馬新貽與捻軍頭目曹二虎結為兄弟。此後,捻軍不但放了馬新貽,還幫助馬新貽假冒戰功欺瞞朝廷,這才讓馬新貽坐上了封疆大吏的寶座。

哪知馬新貽發達後翻臉不認人,不但殺了拜把兄弟曹二虎,還霸佔了曹二虎的妻子。如此不講道義、漁色人妻的做法,引發小弟張汶祥的巨大憤慨,因此他才豁出性命不要,也要給兄弟曹二虎討個公道。

2007年上映的《投名狀》,就是陳可辛根據這一版本改編拍攝的。影片中,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即現實中的馬新貽;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即現實中的曹二虎,僅僅是改了一個姓氏;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即張汶祥,近音。徐靜蕾則飾演趙二虎的妻子,並愛上了大哥龐青雲。


毫無疑問,這種說法包含了兄弟情仇,男女之愛,極具傳播效應。但是,其真實性卻是要大打折扣的——最大的破綻便是,按這種說法,馬新貽是認識張汶祥的,而且非常熟識,他怎會輕易放張汶祥接近自己?

之所以有人放出這麼個故事,應該與曾國藩,至少與湘軍有關。

毋庸置疑,馬新貽作為慈禧的釘子,取代曾國藩就任由湘軍拼死打下的兩江總督,湘軍肯定是不服的,慈禧也是知道其中的難度的。


可以說,就兩江總督的位子來說,曾國藩是讓了步的,是退的。但是,上任後的馬新貽,卻對各方勢力間的微妙之處瞭解不夠,至少處理地不是十分恰當,其過於著急的嘴臉,註定了他的死亡。


清末“刺馬案”:表面兄弟情仇,背後是大清高層激烈鬥爭


03、晚清朝堂的滿漢之爭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覆滅後,不僅江南地區成為多方勢力爭奪的焦點,太平天國留下的大量財富,也成為一大焦點。


所以,清廷聽說太平天國覆滅後,就急令湘軍上繳戰利品,以便充實早已見底兒的國庫。誰知湘軍竟謊報太平天國的財富早已被燒光了,分文也不肯上繳。

此舉令慈禧太后大為不滿,但湘軍剛剛力挽狂瀾,為大清立下不世奇功,慈禧太后也不便相逼。權衡之下,慈禧太后決定讓馬新貽接替曾國藩的兩江總督一職,一來佔領天下這塊最為富庶的地方,二來可以讓馬新貽就地搜尋太平天國的財富。

馬新貽到任後,果然辦事勤勉,不僅僅忙著奪權,還加緊辦理湘軍裁軍事宜。結果有許多被裁的湘軍士兵不願再回原籍務農,便成為散兵遊勇在江南一帶廝混。

馬新貽得知後,不但不安頓這些退伍士兵,反而派軍進行打壓,惹得湘軍上上下下對他恨之入骨。

除了明面上打壓湘軍,馬新貽還在暗地裡秘密調查太平天國的財富,以及湘軍這些年虛報的戰功。


據說,馬新貽遇刺時,已經掌握了大量證據,足以給予湘軍毀滅性一擊。

而刺殺馬新貽的張汶祥,曾在湘軍鮑超的霆軍麾下效力,以致於張汶祥被處死後,湘軍中仍有人偷偷祭奠他。

至此,刺馬案的真相已呼之欲出。慈禧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查明真兇,那就是要與湘軍撕破臉皮了,所以只能派曾國藩去處理,表明朝廷對湘軍的服軟。但同時,慈禧也不能太丟面子,所以有意無意地點撥曾國藩:“馬新貽辦事很好。”


曾國藩自然知道慈禧的意思,草草結案,並厚葬馬新貽。


可以說,這一戰,因為馬新貽的急躁冒進,清廷損失慘重。以退為進的曾國藩則趁機重奪兩江總督之位,東南一帶的湘軍聲勢大漲。此後,東南半壁江山一直牢牢控制在湘系漢人官僚手中,清廷再也無力扶持打入湘軍內部的代言人。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清朝實際分成了滿治和漢治兩大部分,只是表面的統一罷了。及至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後,東南各省的漢人督撫便敢撕破臉皮,以朝廷的旨意是“亂命”為由,拒不奉詔,自行成立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後,清廷不僅顏面掃地,更失去了對東南地區廣闊疆土的表面上的控制,可謂面子裡子丟得乾乾淨淨。

清廷陷入被動的同時,以湘軍為主的漢官卻風光無限,似乎成為這場刺馬案中最大贏家。

然而,表面勝利的曾國藩也有苦說不出。刺馬案加深了清廷與湘軍集團間的矛盾,促使慈禧加快了對湘軍裁減和對湘系軍閥的打壓。

在慈禧的瘋狂打壓下,依靠湘軍建立起來的東南海防迅速衰落,自此我國東南門戶大開,外國列強趁機入侵,清廷無力抵抗,不得不簽下一份又一份不平等條約。

然而,這些不平等條約並沒有換來歲月靜好,反而助長了列強蠶食中華的氣焰,難怪李鴻章曾痛心的說:“若非馬案,則裁(湘)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要不是刺馬案加速了湘軍被裁剪,或許不至於導致戰火不斷,最終把清廷拖入國運衰弱的大坑裡。

可見,當年兩江總督官署外發生的那件刺馬案,看似兄弟情誼江湖仇殺。其實,那把奪走馬新貽性命的尖刀裡,除了江湖恩怨,還有晚清政壇各方勢力角逐之下看不見的血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