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魯北討海人:除禁漁和封凍期外都出海,收入越來越差卻不願轉行


秋季的渤海灣最常見的就是大風天氣,在這樣的條件下出海捕魚,常常會遇到捕撈收穫不及成本的情況,因此,漁民們寧可把船停在碼頭上,也不願白白燒油出去作業。

雖然不出海捕魚,漁民們也不會清閒,利用這個空閒期對設備和網具進行日常維護,時不時還要出大力,絲毫不比出海作業輕鬆。

重體力活一般由年輕力壯的年輕漁工負責,而修補漁網這種相對輕快的活則由上了年紀的漁工來幹。

所謂的年輕漁工其實也並不年輕,大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漢子。在和漁工們的聊天中瞭解到,他們大都來自山東各地,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在內河湖泊捕魚的經歷。到沿海來謀生的理由也大都一致,當地不讓繼續捕魚和養魚了,聽說去海邊的收入高,就組團來到了這裡,很多人一干就是幾十年。

在漁港,這些人發現,他們世代傳承的內河捕魚技能,在這裡根本沒多少施展的機會,因為海洋捕撈的操作更復雜,也更需要付出體力,並且常常面臨著極高的危險。他們也想過退出,但是卻缺少其它生存技能,面臨家庭生活的巨大壓力,不得不繼續堅持下去。


一位大叔告訴我,他在這個漁港幹了超過30年漁工,收入最好的時候是10年前,那時,他一個月最多能拿到8000多元,以當時的物價換算,已經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靠著這份工作,他在老家蓋上了2層小樓,還供著兩個孩子上了大學。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近些年,漁工們的收入卻出現了滑坡。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在的捕撈技術發展了,漁船越來越大,漁具也越來越先進,聲吶、GPS等先進技術讓捕魚變得越來越簡單,捕撈速度比過去快了很多,但是漁業資源的恢復速度卻沒有跟上,這就導致了大家的收入變的十分不穩定,雖然除去禁漁期和封凍期外,他們一直都堅持出海作業,但是情況卻沒有明顯改觀。

收入已經不如過去,改行還是繼續堅持,漁工們又一次面臨抉擇,不過,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繼續,因為對他們來說,除了捕魚之外,很難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


在漁港裡,幾乎看不到年輕人,又苦又累的捕魚生活已經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而上了年紀的老漁民仍然堅持上船幹活的場面卻很常見。比如這位老伯,他今年已經76歲了,正在幫漁工修補床鋪。

老伯的兒子正這艘漁船的船主,他雖然不希望老人繼續留在船上,但是在老伯的堅持下卻也無可奈何。

老人堅定的認為,閒坐在家裡其實對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如勞動起來,讓身體保持活力,這樣更加利於長壽。老伯說,在他們漁村,上80歲的老人還在幹活的情況很常見,有的人甚至還敢獨自撐船下河撈地籠。

隨著太陽的落山,漁港的喧鬧聲漸漸平息,漁民們紛紛收拾傢伙事兒,準備回家吃飯,碼頭上又恢復了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