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作者 / 嘉棲

周迅終於又跟觀眾見面了,在大銀幕上,以演員的身份。這一次,她在《保持沉默》中嘗試了律師的職業。

這也是她自24歲出演《蘇州河》之後,再一次一人分飾兩角。周迅今年45歲,圍繞她最多的話題,除了演技、情史之外,就是衰老。

若不是一年前的那部《如懿傳》,或許,公眾對於周迅衰老的集體認知不會如此聲勢浩大。而一年後的今天,翻看網友評論,說的最多的是“欠《如懿傳》和周迅一個道歉。”

是的,自古美人如名將,唯恐遲暮見白頭。更何況,周迅是被譽為“精靈”的美人兒。世人怎甘心精靈老去?人間本苦,必然希望有此美好,來代替眾人對抗庸常俗世。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因而,某種程度上,周迅被當成了一個符號。

出道28年,她是內地女演員中最特別的一個: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卻令眾人折服,在只以實力論獎項的年代,她拿下了影后大滿貫。她也是女明星中最特別的一個:以劇組為家,以愛為天地,四海漂泊,知己相伴。

但周迅終究也只是凡人,觀者不必過多苛求。與其希冀永遠年輕,不如坦然接受終將老去。畢竟,歲月在周迅臉上留下的褶皺,恰好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曲折脈絡。

01

“你就像那個小狐狸。”1991年,在《古墓荒齋》的片場,第一次見到周迅,導演謝鐵驪說道。彼時,周迅還只是在浙江藝術學校學習民族舞的學生,空閒時拍攝掛曆以貼補家用。而就是因為掛曆上撲閃的那一雙水靈大眼睛,被謝導選中,出演片中的小狐狸精。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這雙眼,勾住的不僅僅是謝鐵驪。

1997年,還在上大二的郝蕾,在雜誌上偶然翻到了周迅的一張小照片,從此周迅這個名字還有那一雙太多內容的眼睛像是給她下了咒語。

1999年,高曉松用一番35天葉子落下的文藝說辭(套路),找來了周迅主演《那時花開》。坐在監視器的那一頭,周迅一抬眼,像是把他心都看穿了。

那是浪漫、詩意、躁動、充滿一切可能性的九十年代。周迅的成長期,幸運地碰上了。不過,在最初的時候,周迅並不以演員為主業。在結束《古墓荒齋》拍攝之後,她回杭州繼續讀書。輾轉兩年,跟隨當時的男友竇鵬北上闖蕩。如今看來,周迅算是最早的一批北漂。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那會兒,影視行業遠沒有現在這般風生水起,全國的文藝中心不在北京,而是深圳。酒吧駐唱是比演員更賺錢的職業。從小愛唱歌的周迅,一晚上在萊特曼酒吧唱歌的收入能有一兩百,在當時屬於高收入人群。

同時期和她一起混酒吧的黃覺,說起他印象中的周迅“不是個演員,是個歌手”;同樣的,當時也在酒吧唱歌的黃渤,看到周迅的表演片段,感嘆道:原來你還會演戲啊。

當然,即便混在搖滾圈,也掩蓋不了她的演戲天賦。從客串《風月》、《荊軻刺秦王》,到主演《蘇州河》,周迅作為演員的光芒逐漸耀眼,直至無法被人忽視。從婁燁,李少紅,到後來合作的馮小剛、曹保平,陳國富等大導演,無不吝嗇用“天才”之詞來形容周迅。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畢竟,她沒有受過系統的學院派教育,演戲全靠直覺和自覺。慢慢地,劇組成了她的家,成了她的學校,成了她的生活。和她合作的導演、演員、工作人員成了她的良師益友。

後來,在一次訪談中,周迅提到,在《風月》的拍攝現場,看到鞏俐用手推麻將的那場戲,她才意識到,原來手也是會演戲的。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那會兒的片場也非常安靜,每個人都專心拍戲,沒有人隨隨便便聊天。

可以說,是朝陽漸起的九十年代,以及一群前輩引路人,給周迅提供了邁向實力派演員的可能。

02

《如果愛》關機的時候,陳可辛提醒周迅:你是沒有辦法避免去當明星的,會有當明星的利益,也會有當明星的麻煩,這不是你說了算的事情,你自己要好好去準備,要知道後面會怎麼樣。

其實,內心抗拒當明星的周迅,或許早在五年前因《大明宮詞》“小太平”一角走紅之後,就已經無可避免地要走上這條明星之路。彼時,正是世紀之交,民營資本逐漸被允許進入影視行業,藉著市場體制改革的東風,北京的影視圈開始熱鬧起來。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只不過,在這場商業化浪潮之中,周迅比別人更“受寵”。她在不止一次的採訪中提起過,身邊人對自己的保護。

比如,因《大明宮詞》與李少紅結緣,周迅隨即簽在了榮信達旗下。李少紅曾透露,和周迅的經紀合同,是當時全國演員第一份,不知道該怎麼籤、怎麼寫,為此琢磨了一兩個月。結果送到周迅手上的時候,她看都沒看,嗶嗶嗶地簽了。“就像一個演員把自己交給導演一樣,她把自己交給了我們。”

而“別的你都不用管,只管好好拍戲”則是李少紅給她的承諾。當時的榮信達,是國內少有的具備製作一流影視劇能力的公司。於是,在《人間四月天》《像霧像雨又像風》《橘子紅了》等一部部品質大戲中,周迅在角色中迅速成長,一次次用演技征服觀眾。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而這樣能夠好好拍戲,磨練演技的機會,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卻甚為奢侈。如同曹保平曾說過的,“大多數演員一年演的幾部片子可能都是垃圾,怎麼可能通過這些片子成熟起來?”

如果說,在簽約榮信達時期,讓周迅在電視劇領域家喻戶曉,那麼,2006年簽約華誼之後,她得到了更多在大銀幕上施展拳腳的機會。當時,華誼剛剛轉型為傳媒集團,成為國內民營影視企業的馬車頭。

《夜宴》《李米的猜想》《畫皮》《風聲》等一系列電影,一步步將周迅推向更高的臺階和更寬廣的世界。2009年,周迅成為內地第一位拿下影后大滿貫的女演員,以非科班的背景,以野生的姿態,獲得了獎項的認可,也獲得了眾人的讚賞。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在21世紀的頭十年,周迅歷經市場的風雲裂變,收穫了自己事業的碩果。她成了實力派影后的代表,也是耀眼的明星大咖。不過,對於這一切,她心裡也有著清晰的認知,“首先你是演員,然後才是明星。”

03

在前不久的《圓桌派》訪談中,張亞東形容周迅,總是能在不自在的地方,找到讓自己自在的東西。

如是。演員也好,明星也罷,入行多年,讓周迅自在的只有在拍攝現場,只有活在角色當中,當然還有愛情。如同多年前李少紅所說的,“周迅是靠戀愛和演戲來認識世界的”。

少時離家,在一個個劇組中經歷聚散離別,體會濃縮的人生,周迅容易活得戲劇性。所謂人戲不分。就像她追求熾烈如山呼海嘯般的愛情,某種程度上,對待演戲,她同樣用盡全身力氣。陳國富形容“有人演戲是用腦子演,有人用身體演,她是用五臟六腑演。”

世人皆冠其“天才”之名,贊其靈氣無人能敵,殊不知她背後的付出。“我還是很努力的,說的嚴重一點是不要命。”周迅笑言。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從九十年代走來,習慣了提前進組,體驗生活,習慣了一起圍讀創作。而如今,周迅也免不了感嘆一切都快了起來。“有時候試裝都不在意款式”。她也只能適應,即便現在少有劇本圍讀,她的最低限度是提前兩天到達劇組。

她最重要的表演方法是找到角色存在的理由,然後去相信。所以,她的表演是“沉浸式”,往往需要掏空自己,讓角色住進身體裡。

最嚴重的一次,是演《戀愛中的寶貝》,為了這部戲,她去北京的安定醫院輕度神經科實習過,演完,自己也成了“神經病”,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什麼都不能幹,就每天發呆,在家裡放音樂,做家務、洗碗。”

最近一次《如懿傳》,拍了九個月,殺青那天,周迅稱當時沒有太大感覺,不難受,也不覺得自己演了這個角色。當時,她還暗自慶幸,心想“周迅,你進步了,不會再被感情控制在那兒。”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本以為走出去了,沒想到,在去年即將播出大結局的前一天,周迅正好休息在房間,情緒終於爆發,哭了整整一個下午。過後幾天,她的工作室以周迅的口吻發了一條微博,“我不覺得她是一個悲劇,她很好,她是一個善終。”

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殺青之日。原來,周迅還是那個拼盡全力、為角色而活的周迅。

04

當然,出道多年,周迅不變的是對於演戲的熱情和執著,變的是她的年齡以及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的身體機能,變的是越來越追求快節奏、高效率的市場:從2010年到如今,國產電影票房完成了從百億到六百億的飛躍,影視劇不再單純以質量論英雄,明星開始和數據掛鉤。

周迅焦慮嗎?肯定。

焦慮來自於不可抗的衰老。曾經以一雙精靈之眼而被挖掘、被讚歎、被封神的周迅,如今卻被觀眾詬病為眼中無神、疲態盡顯。在時間面前,沒有人能全身而退。周迅也曾坦言,有段時間,自己無法面對年齡這個問題。

焦慮來自於角色。較之以往,周迅近幾年難有令人驚豔的銀幕角色。不是演得不夠水準,只是不再那麼過目不忘。這不單單是年齡問題,也是市場的限制。這個在高曉松眼中“能演空氣和水的人”,很難在當下覓得如量身定製般的角色。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所幸,好演員是會被所有人珍惜和保護的。在《周迅·自在人間》中,和她有過合作的導演們,或是勸她順其自然,或是幫她出謀劃策,簡而言之,他們都不捨得周迅陷入迷茫不安的局面。

但或許,現在的她,已逐漸放下那層憂慮。如其所說,她現在演戲“不是純粹的喜歡,而是我累積了這麼多生活之後我想去做的東西。”甚至,她還會和陳坤一起,專挑不喜歡的角色,討論它到底差在哪裡。

在最新上映的《保持沉默》片尾,是一些孩子和父母、家庭相處的片段。如其所說:“做這個電影,其實也是出於想要讓大家一起去討論下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很重要、很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情。”

周迅,如此激盪三十年

因而,比起計較她的角色和演技,可能這才是她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她這些年為孩子所做的公益活動如出一轍。

不難發現,四十歲以後的周迅,有著更多的身份,同時也有著身為演員的擔當和責任感。無論是和央視《今日影評》合作節目《表演者說》,還是和陳坤、陳國富創辦“山下學堂”,她試圖用自己近三十年的表演經驗,為這個行業留下點可用之材。

她當然還是會對自己有所要求。演戲到不了自己的舒服感,就過不了心裡那一關。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個紀錄片式的演員,把演的東西給削掉。”

如果有一天,不演戲了,會怎麼辦?周迅好像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對她而言,她一直都在戲裡。

資料參考:

1、《周迅·自在人間》,周迅✖Lens

3、《圓桌派》,自在/朋友一生一起走

4、《魯豫有約》,文青影后成長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