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陶瓷器鑑定專家譚大高:每一件宋瓷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南北名窯迭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佈於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佔總數的75%.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采,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流傳至今的瓷器價值連城。

宋瓷: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2012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形筆洗以2.786億港元成交,激發了國內外藏家們對宋瓷的好奇和渴望。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宋瓷的藝術和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陶瓷器鑑定專家譚大高:每一件宋瓷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北宋 汝窯天青釉洗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宋瓷將追求自然風韻的審美髮揮到了極致。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佈於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佔總數的75%.宋瓷的秀美遠近聞名,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采,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

宋瓷之美,美在溫厚、含蓄,強調內心的感受。宋瓷那種樸實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深深地吸引著世人。

“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和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瑰寶,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也有收藏,各大博物館都以收藏“五大名窯”瓷器為榮。在業內有種說法:博物館的等級以收藏“五大名窯”的數量和品質論英雄。

陶瓷器鑑定專家譚大高:每一件宋瓷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北宋 鈞窯紫斑盌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日本博物館尤其熱衷於建陽窯、吉州窯、龍泉窯、耀州窯、定窯和磁州窯器的收藏。東京文化廳、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有上等的建陽窯和吉州窯茶碗,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光美術館、救世熱海美術館則有定窯藏品。

大都會博物館目前陳列的宋代瓷器是2012年夏末重新整理、展出的中國陶瓷館中的一部分。這個陶瓷館佔據了整個二樓的開放式迴廊,展品涵蓋了從漢代至清末的中國陶瓷,此前的陳列在過去30多年來一直沒有變動過。以往的陳列品中以明清瓷器、中國出口瓷為主;重新整理過的展品中,雖然明清瓷器仍然佔比很大,但宋代的瓷器增加了不少,在300多件展品中佔據大約1/3的分量。陶瓷館另外增設了一個當代部分,收藏當今世界陶瓷藝術家的作品,意在與中國古代陶瓷藝術進行比照,既突顯中國陶瓷藝術在人類藝術史上無可替代的位置,又體現了陶瓷藝術在當今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延續性。

提到宋瓷,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存世極少、價格極高,所以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件;鈞窯十件,不如汝窯一片”之說,極言傳世宋瓷之珍貴。以“五大名窯”為代表的宋瓷,歷來是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項之一。

陶瓷器鑑定專家譚大高:每一件宋瓷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南宋 官窯青釉葵瓣洗

這其中,汝窯瓷器存世量最少。早在明清時期,民間即有“縱有家財萬貫,不抵汝瓷一件”之說。時至今日,汝窯瓷器價格更是扶搖直上。不過,儘管價格不菲,在拍賣市場上能夠流通的汝窯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窯”瓷器都是鳳毛麟角。乾隆皇帝很喜歡“五大名窯”的瓷器,但從乾隆那時起,“五大名窯”瓷器便極為少見。為此,乾隆到處收集。正因鳳毛麟角,“五大名窯”瓷器成為拍場寵兒。1989年,香港蘇富比拍賣了一隻官窯洗,成交價為2200萬港元。該官窯洗此前為日本藏家收藏,後被香港知名收藏家斥重金收入囊中。

說到宋瓷,就會讓人想到與之諧音的宋詞。宋瓷更像宋詞中的婉約派,典雅委婉。宋瓷諸窯雖各有千秋、各領風騷,但均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而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無論從比例、尺度、色澤,還是形狀上反覆推敲,宋瓷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含蓄典雅的內在美。如果對其形狀做任何一點改動似乎都會破壞它的美,這種精確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它有一種精妙的柔婉之美。

宋瓷多為青色和白色。青瓷的色澤像翡翠,“巧如範金,精比琢玉”。白瓷的色澤像光潔的玉,“既質玉之質,復白雪之白”。宋瓷比明瓷、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崇尚自然、含蓄、質樸的宋瓷,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雕琢,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宋瓷表面細膩華潤、輕薄易碎,需要像對孩童般的呵護。與彩陶相比,雖少了幾分色彩,但簡簡單單,給人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間。它典雅靜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為後世之經典。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寫小說“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這是指語言文字自然淳樸,在平淡冷靜的敘述下蘊含著作者敏銳而深邃的思考,使作品不知不覺撥動讀者心絃。宋瓷也是如此,它不張揚、不虛華的個性使人聯想到翩翩的君子,沉穩卻不失個性;它的內斂又好似江南女子的風姿卓韻、典雅含蓄,讓人難以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