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警報!樓市調控下,買房貸款套路意外來襲…

警報!樓市調控下,買房貸款套路意外來襲…


樓市調控的重點是信貸的調控——只要管住了流入房市的資金,也就管住了房價。可上有政府的政策,下卻有銀行的對策……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人無辜受傷,比如剛需。

1、真實的案例


>>>>故事一


故事的主角是A同學,他是一個剛需。

畢業幾年後,手裡有了些積蓄,A同學就想著紮根在這座揮灑過青春汗水的城市……當然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想給女友一個安定的家,理所當然的得買套房子。

感謝這輪樓市調控,房價穩了、選房也就更從容了,甚至時不時的新房特價、內部團購、首付分期……總之,有不少的撿漏機會。千挑萬選後,終於在今年春末定了一套房。

所有的剛需都一樣,想著辦法省錢、能省的一定得省,這當然包括貸款利率了——這直接影響著月供的多少啊。

A同學剛買房時,信貸有寬鬆的趨勢,銀行放款較快、且部分銀行出現了利率上浮的下調。這麼好的機會幹嘛不把握呢?

對應策略就是貸款能拖則拖啊,越往後拖、利率不就越低麼!

千百種託辭找遍終於拖到了8月份,可一轉眼……房貸利率卻要升了。

A同學急壞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際的辦理好了所有的貸款手續,可房貸要由之前的上浮15%提高到20%!

A同學那個悔啊……怎麼辦呢?銀行客戶經理說買1萬元的理財鎖定三年,貸款還按上浮15%走。

沒法,A同學只好買了1萬塊理財,可看到審批的貸款後傻眼了——利率上浮20%,A同學又急著去退理財……哪裡是理財、買的是保險!

退保只退保險現金價值——7000塊,白白虧了三千。A同學好不苦惱,只好自我安慰道:就當買個教訓。


>>>>故事二


B同學的故事同樣具有戲劇性。

因等著結婚入住,B同學就選了二手房,好的是這套房子是全款房——也就沒有了籌資、結清、解押的問題,只要B同學按揭房貸審批下款,就可以房產過戶,時間應該是很快的。

B同學也是剛需,手裡資金有限,解決的辦法就是高評高貸(把房子的價格評高,這樣就能從銀行獲得更多的貸款,從而減少首付),130多萬的房子高評了20萬至150多萬,這樣首付就能少付十餘萬……這樣手裡就有些閒錢可以裝修、可以置辦婚禮、可以留作日常應急等。

高評高貸的代價是月供增加,每月的還款額增加了,那銀行要風控的啊——一般要求月收入應是月供的兩倍以上,可B同學的工資有限、覆蓋不了兩倍月供。

解決方法就是做假流水。(PS:那種真作假的假流水。)

因信貸監管變嚴,假流水被發現、B同學的房貸被拒了,不得已新換了一家銀行。這次沒做假,可這次同樣卡在收入流水上。

怎麼辦呢?解決辦法是先把首付款存入銀行……證明有這個買房的實力(或許有人問:為何不先結婚再提供兩人流水?為了保留住另一個人的首房首貸資格啊)。

為此,還從別處借來十萬塊充首付款——130多萬的首付本來是近40萬,可高評到150多後,首付理論上得是50萬。

簽了一堆資料後,B同學就開始靜等房貸審批。

一個月後,伴隨著一張信用卡、房貸審批也下來了:可貸款額得下調10萬。

B同學一聽火了:拉我一月的存款、又辦了我信用卡的業務,可承諾的貸款額卻變卦了!


2、政策與對策


想必近個把月買房貸款的,或多或少都有以上不愉快的經歷,並暗自埋怨銀行的套路太深……其實沒法,這是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博弈過程。


>>>>上面的對策


關於樓市,上面的政策非常明確,就是穩——既不能大跌、更不能大漲,而是要保持橫盤、微漲或微跌。

應對的策略同樣明確:當樓市蕭條、房價跌幅擴大,人們購房的意願極低時,那就是信貸監管寬鬆些、放放水滋潤下樓市;當樓市小陽春、房價有跳漲趨勢,人們的購房意願被再次挑起時,那就加強信貸監管、卡緊流入樓市的資金。

而當下就處於房貸緊縮的這個小波段:控制房貸額度、限制信貸資金流入樓市。

那具體執行的銀行該如何應對呢?


>>>>下面的對策


整體來說,銀行是願意做房貸業務、尤其是新房按揭業務的:風險低——有房產做抵押、且貸款人分散又為居民,個人不像企業那麼容易死亡/破產;成本低——新房一簽就是一批房源、一批客戶,有貸款規模、有客戶規模,對應的單位成本就低啊。

與之對應的就是中小微企業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這也是政府支持實體信貸、而銀行不願意做的原因。

既然央行和銀保監會限制房貸的放貸規模,可銀行也是家追求利潤的企業啊,於是對策就來了:

辦理房貸的時候,搭售些銀行代理的高利潤產品了,如保險、紀念幣、貴金屬……A同學就被套路買了所謂的理財——其實是高佣金的保險。藉著房貸業務,開展些其他的銀行業務了,如拉存款、辦信用卡、甚至ETC……B同學就被套路辦了信用卡、幫忙完成存款指標。竟然房貸額度有限,那就把有限的額度放給更願意出高價的借款人了,即把利率上浮提高……B同學少了10萬額度,這少的額度肯定會以更高的利率放貸出去。……


如果以上套路你不想走?……那你就等著房貸審批唄。

可有些貸款不能等啊——貸款不下來,二手房怎麼過戶交易呢?而有些貸款等不起啊——開發商會否以你房款沒在規定時間支付而判你違約呢?更何況即使等,就能等來自己想要的貸款額度和貸款利率嗎?

當你等急了、等得不耐煩了……你就被逼就範了,這裡面也有著一定的心理學原理。

在買房貸款中,銀行強勢、買房人弱勢,誰強誰有主動權,弱勢的一方只能被動選擇……可如何利用這個被動選擇權呢?


3、該如何應對?


戰略上認識到按揭房貸的優勢。

首先要從大格局上認識到,按揭房貸是普通人(也許是一生唯一一次)所能獲得的貸款金額最大、使用時間最長、資金成本最低的貸款,這種優勢是其他任何貸款都不可比擬的。

即使按照曾經出現的利率上浮30%,其利率也就是6.37%(4.9%基準利率×1.3倍),而這種利率水平一般是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更何況金額更大、期限更長呢!

一定程度上說,按揭房貸就是一項福利,“貸到就是賺到”的說法並不為過。如果看中了滿意的房子、且房貸能批,不應過於糾結利率上浮的細枝末節。

戰術上把握信貸週期波動的機會。

在明確“按揭房貸確實好”的這個前提下,如果利率更低當然更好了……現實也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就是利用信貸鬆緊的短期波動。

本輪樓市調控就很明顯——樓市熱了,信貸就緊;樓市涼了,信貸就松。所以要在樓市冷淡的時候辦理房貸(因為房價要穩,所以也別期望“房價涼了就會接著大跌”)。

那利率多低才是低呢?參考基準利率(今後就是參考LPR),房貸利率越接近於基準利率,其到底的可能性就越大——上浮10%可以辦理、上浮5%那就抓緊辦理、若出現了基準利率那就搶著辦理啊……

別再幻想著打折的利率了。

少些貪念、適可而止,放寬心態。

別總想著把所有的便宜都佔滿、佔盡,適可而止即可。

A同學本來能辦下來上浮15%的貸款、且不用買保險,可他總想著利率低些再低些……以致錯過時機,反而損失更大。

B同學本來也能辦下來利率上浮更低的貸款、且額度也夠,可為了多保留個房票就以一個人的名義去買房貸款——相應的工資就不能裹住月供兩倍,若夫妻兩人的工資肯定就沒問題(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是保留房票的成本),其內心也是貪念的原因。適當妥協、吃些小虧,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生活的哲學和智慧。

“房住不炒”的總體原則下,樓市調控更加精準有效,願你不要在信貸鬆緊的週期波動中被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