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歷朝歷代開國,幾乎都繞不開一個怪圈,即功臣反叛與被屠戮。尤以明朝和西漢最為典型,即便開明如李世民,寬仁如趙匡胤,也多少發生過一些君臣齟齬的慘案。唯獨東漢建立後,劉秀帳下的主要開國功臣,無一遭到清算,也無一人反叛,除了犧牲的,全部安享晚年!

有人把這種情形歸結為帝王的自信,朱元璋和劉邦出身低,疑心病太重,需要通過殺戮,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這是一條理由,不過劉秀的功臣們,遠比朱元璋和劉邦的功臣們兇悍,他們都是擁有私家武裝的豪門士族集團,本質上他們在劉秀的公司裡,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份量哪是胡惟庸藍玉、韓信彭越能比得了的?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朱元璋

有權力的地方就有鬥爭,實力的對比,阻止不了慾望的膨脹,很顯然,君臣的實力對比和性格差異,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就是,劉秀建立的“雙軌制”政治結構,從一開始就界定好了功臣們的責權利,雙方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享受應得的紅利,避免了利益糾紛!

所謂“雙軌制”政權結構,就是構成帝國政治力量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功臣集團和文官集團,以兩條平行線獨立運行,互不參與;功臣集團負責打江山,文官集團負責治天下。

正是這個看似非常荒唐的結構設計,讓功臣集團明確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以及取得天下後自己的權利。所以避免了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以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

“雙軌制”政治結構的本質

我們知道,劉秀建立的東漢政權,其實是一個皇權與士族豪門集團共治天下的政權。正是基於這個模式的設計,劉秀才奇蹟般地,從更始政權的一名打工仔,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奪取了天下。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劉秀

也就是說,劉秀的勝利是頂層設計的勝利,“權力股份化”,讓劉秀政權得到了天下實力最強大的士族集團的支持。

不過,權利沒法量化,“股份”只是虛擬的,如果沒有“量化指標”,權利鬥爭不可避免,依然逃不脫君臣之間的摩擦和殺戮。

“雙軌制”結構,就是一個“權力量化”系統!它將功臣派的權利,限定在“以武功換權益”的範圍,而文官集團則是“以文治換權益”。

劉秀如此設計,是基於現實環境的考量。士族階層經過西漢末年的發展,以及漢末和新朝的動亂期,分化出了一批“豪門”。“豪”字表現,主要體現在家族私人武裝的出現。還有相當一批熱衷於啃書本的“耕讀世家”,他們雖然也是士族階層,但距離“豪門”還很遙遠,我們姑且把他們叫做“士族精英階層”。

在劉秀的“雙軌制”結構裡,“士族豪門集團”就是以私家武裝入股的股東,“士族精英階層”就是帝國的打工仔。“士族豪門集團”是產權所有人,“士族精英階層”是職業經理人,雙方管理權和經營權嚴格分離!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劉秀

這個結構有效剝離了產權所有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權力滲透和相互衝突,也讓他這個董事長兼總經理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雙軌制”政治結構成功的原因

“雙軌制”結構的勝利,就是因為它得到了“士族豪門集團”,和“士族精英階層”的一致認同。

對“士族精英階層”來說,“雙軌制”讓本該由“士族豪門集團”佔據的國家治理權,讓渡給了他們,對他們來說就是意外收穫。同時,這個結構還阻止了“士族豪門集團”,對他們行使治權的干擾。

這在任何一朝都是不可想象的,歷朝歷代都是功臣派佔據要位,士族階層想要介入政權核心,只能依附功臣集團。比如西漢,直到漢文帝上臺,功臣集團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功臣集團往往並不擅長於國家治理,他們佔據高位,既是對文官集團的資源浪費,也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劉秀集團

“士族豪門集團”為何贊同“雙軌制”呢?因為這個結構,既給了他們今天,又給了他們明天!

對他們來說,雖然失去了“治權”,但作為“股東”,他們該享受的分紅一點不少。劉秀出手也大方,萬戶侯比比皆是,超預期的分配,讓他們的當下賺得鍋滿盆溢。最關鍵的是,劉秀又給了他們一份“期權”,即家族的長遠利益。

其實,功臣們作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已經消亡,只有獲得“治權”,才能延續自己的價值,才能保證身後的家族利益!利益驅使之下,不惜與皇權對抗!

劉秀通過“雙軌制”,解決了功臣們的後顧之憂,他讓功臣集團子弟們,紛紛進入文官集團,代替功臣們,延續家族的希望。

這就是劉秀開出的期權!

舉個例子,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的耿弇,和他的父親上谷太守耿況,爺倆都是劉秀的利器。劉秀早早地將耿弇的五個弟弟,分批詔入文官集團,甚至讓他們都做到了九卿級別的高官。當初彭寵反叛,想拉耿況參與,耿況毫不猶豫地一刀砍了彭寵的使者!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耿況

六個兒子都金印紫綬了,耿家還有什麼可求的?自己委屈點不算啥!

“雙軌制”政治結構,對東漢政治格局的長遠影響

“雙軌制”政治結構,對新建立的東漢政權意義重大,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它有效保障了各派的切身利益,消弭了各派系之間的利益之爭;也讓朝政格局更加簡單,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同時它也避免了功臣派與皇權之間矛盾衝突,讓新生政權平穩發展。

從長遠來說,“雙軌制”結構加速了功臣集團的消亡,同時又推動了“士族精英階層”“豪門化”的進程。

功臣集團在“雙軌制”結構下,很快退出歷史舞臺,這個進程在劉秀完成全國統一的建武十三年,以一刀切的武將交回兵權,歸養封國為標誌。武將們非常配合,除了一部分人以“特進”和“奉朝請”的顧問身份,隱藏在政壇背後,其餘的一律退出歷史舞臺。

如果說,功臣集團的和平交權,解除了皇權威脅,是劉秀精心設計的結構,達到了預期效果,那麼,“士族精英階層”的補位,就很難說是兇是福了。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文官集團

兩百年後,士族豪門集團掏空了東漢帝國,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劉秀當初對士族豪門的倚重和縱容,導致了這個結果。

不過筆者認為,中國的皇權,直到明清才逐漸走向獨裁,在此之前,它像一個蹣跚的兒童,皇權的支撐勢力,就是它的監護人!西周是宗族勢力,秦朝缺失,西漢由外戚勢力替補,東漢是士族豪門,魏晉南北朝是士族豪門的升級版本門閥集團,隋唐之後是士大夫階級。

如果東漢政權離開了士族豪門集團的支撐,它會不會是第二個秦朝?還能有二百年的歷史嗎?

任何一股政治勢力的誕生絕非偶然,當它在某一個階段,表現出積極意義的時候,在另一個階段,也必然表現出消極的層面。在東漢帝國初期,士族豪門集團順應了歷史潮流,承擔了歷史賦予它的使命。

因而,至少在當時,“士族精英階層”的豪門化,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這個變化是否在劉秀的設計範圍內,那就不得而知了。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劉秀

“雙軌制”政治結構模式,為何消逝在歷史長河

最後一個問題,既然“雙軌制”結構那麼美妙,為什麼後來新生政權中,沒有一位帝王複製劉秀的成功經驗?

對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是要回到特定的歷史環境。東漢政權建立之初,正是士族豪門集團的成長期,勢力遠遠比不上掌握了帝國命運的門閥集團。

也就是說,魏晉南北朝的四百年曆史,其實是皇權最窩囊的一段時期,他們即便想複製“雙軌制”,門閥集團也不會答應。誰願意在魚和熊掌可以兼得情況下,扔掉其中之一?

隨著隋唐科舉制的誕生,門閥集團徹底被歷史淘汰,皇權也逐步走向成熟。而新誕生的文人士大夫階級,完全不具備跟皇權抗衡的力量,這時候的皇權,還需要“雙軌制”保駕護航嗎?

隨著朱元璋廢除丞相制,文人士大夫逐漸成了皇權的附屬品,皇權完全走向獨裁,“雙軌制”簡直成了他們的笑柄!

也就是說,“雙軌制”其實就是極特殊的歷史環境下,誕生的一個特殊品種,不具備繁衍傳播的特性!因而,它像一顆流星,只在那一瞬間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東漢帝國初年的欣欣向榮!

從劉秀獨創的“雙軌制”結構,談東漢政權的政治生態及對後期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