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殲20和殲11B+,爲何我國還要買蘇35?

CD001A


殲20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鬥機,其優異的性能,出色的氣動佈局和先進的航電系統,使其成為了世界頂尖的戰機之一,但既然我國已經有了如此先進的戰機,為何還要從俄羅斯購買蘇35戰機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空軍的F15技驚四座,蘇35”終極側衛“正式專門為了對付F15C而研製的,是由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機的基礎上,深度改進研發的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全天候重型空優戰鬥機。它剛一出世便憑藉著”弗羅洛夫法輪“機動震驚世界,1990年的各個航展中更是獨領風騷,出盡風頭。

如今的蘇35,去掉了早期型號中的前翼設計,外形酷似兄弟戰機蘇27及殲11。但不同於舊時“側衛”家族的是,蘇35的翼展從14.7米增加到了15.3米,從而提升了機翼油箱的載油量,在垂尾內也增設了一處油箱,這種改進使得蘇35的載油量增加了2.1噸,在不算副油箱的情況下達到驚人的11.5噸。這種強大的載油量使得蘇35成為了戰鬥機中的“長跑冠軍”。有報道稱其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2000公里。

我國的殲20雖然比蘇35高出一代,但是畢竟產量有限,目前爆出的最大編隊也不過4架而已,要想大規模列裝部隊形成強有力的戰鬥力,只能說還有一段路要走。況且作為新型戰機,除了飛行員需要適應它,更重要的是不同型號戰機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才是現代戰爭的重中之重。

就目前世界空軍格局來看,除了個別軍事強國配備四代戰機外,大部分國家仍然是三代機扛大樑,而我國空軍目前也是以三代機為主要作戰力量,而作為三代機中的頂配佼佼者,蘇35的戰力可以說是技壓群雄,甚至能和四代機一較高下,而且相比於四代機的造價,蘇35也更有優勢,這樣經濟實惠,物美價廉的戰鬥機難道不值得買嗎?

就目前的情勢來看,殲20要想真正融入我國的空軍作戰體系,充分發揮其作戰力量,還要不斷的摸索和磨合,要進行一系列的演習和調整,加強與其他型號戰機的戰術配合,從而使其完美的發揮出自身的力量。因此,為了響應我國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跑得快,跑的遠,力氣大,體格壯,性子穩,眼睛尖,磨合時間長,又身手靈敏的“一流高手”蘇35,就成為了我國空軍一個承上啟下的戰機型號,引進蘇35也是符合現狀的明智之舉。它將成為未來我國空中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衛我國的國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迷彩虎軍事


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殲-20的服役可以說是為我們的空軍部隊增添了極大的力量,至少在應對周邊五代機威脅時我空軍不在被動;而殲11B+的出現也讓與F15等機型的對抗中,一度落居下風的人民空軍有了能與之對抗的武器裝備。相比殲20,俄羅斯不具備隱身能力的蘇-35其實是稍微遜色一些的,那麼我國為什麼還花費20億美元去採購蘇35戰機呢?

事實上,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國就大量採購過俄羅斯的戰機,並且花費遠比現在高,主要機型有蘇27和蘇30。而雖然殲-20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足夠高的水平,但它畢竟是三代機對於我國其他戰機來說,還是蘇35的引進還是存在的實際意義更大一些。

首先,對於殲16和殲11D來說,正是因為借鑑了蘇35的一些相關技術,然後經過我國研究人員的相關改造升級,才會有了現在的殲11B。這樣看來,蘇35的引進可以說是間接的豐富了我國的空軍力量。

另外,蘇-35也可以作為我國用來對抗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的一款戰機。雖然對於美國的F-35而言,蘇-35並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在這一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殲-20來作為殺手鐧,所以蘇-35來作為對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空軍力量還是很樂觀的,畢竟這些國家的空軍實力並不強。

所以說,採購蘇-35的目的一個是提供重要技術給我國的部分戰機,一個就是作為我國空軍部隊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據近期報道,這一批從俄羅斯採購的蘇-35已經完成了相關測試,作戰能力也得到了改造提升,而且已經成功在南海執行了一系列任務。考慮到第一個目的已經達到,那麼這個報道的發表也意味著其第二個目的即將實現。


利刃軍事


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一款類似蘇-35這種重型“四代+”戰鬥機,在殲-20尚未批量生產前,引進蘇-35是可以確保我空軍在對抗中掌握一定空中優勢的。另外,由於蘇-35可算作是蘇-27系列戰鬥機的“終極改款”,這對於我國的殲-11系列戰鬥機的未來發展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借鑑。

蘇-35戰鬥機

資料顯示,蘇-35相較於之前的蘇-27系列戰鬥機,在機體上使用了更多的複合材料,壽命提升到6000小時以上;取消了減速板,增加了機翼面積,再度對蘇-27的氣動設計進行了優化。此外,蘇-35換裝了推力更大的117S矢量發動機,同時採用了全新的四餘度數字線傳飛控,實現了飛行控制、火力控制、發動機控制上的深度融合,蘇-35的整體機動性較之前有大幅提高。

蘇-35戰鬥機座艙

在航電系統上,蘇-35採用了KPrNO-35瞄準導航綜合系統,該系統可整合全機多種電子部件,核心為Sh135“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另外還有OLS-35紅外搜索跟蹤系統、L265M10R“希比內-M”電子戰套件等。

網絡流傳的殲-16電子戰飛機照片

作為對比,我國現階段在役的最先進殲-11系列戰機應屬殲-16,其定位是戰鬥轟炸機,並非以“空優”作戰為主,從殲-16的電子戰機型看,該機航電或許不弱於蘇-35,但在機體結構、發動機方面距蘇-35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此外,在數量上我國訂購的24架蘇-35,已到貨14架,這對於提前熟悉新技術帶來的戰爭模式轉變,還是很有幫助的。


鼎盛軍事


2015年11月,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與中國政府簽署了一份涉及24架蘇-35SK戰鬥機的交易合同,包括總價值25億美元。除飛機本身之外,合同應該還包括備件、培訓和配套武器,最後一項中至少有一批RVV-SD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也就是R-77-1的出口型,增加了射程)。



頭4架蘇-35SK在2016年底抵達中國,第二批10架在2017年交付。蘇-35抵達後都被編入廣州湛江基地,並迅速形成戰鬥力,開始執行南海巡航任務。該機於5月11日首次護航轟-6K戰略轟炸機,從南北雙向繞島飛行。



蘇-35既不是隱身戰鬥機,航電也沒有殲-16先進,裝備的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為什麼還有進口呢?從目前看來,我國購買蘇-35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通過購買俄羅斯最先進的4++代戰鬥機來維持與俄羅斯的傳統軍備經貿關係。

2、深入瞭解俄羅斯在戰鬥機先進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系統上的進展,並能讓中國空軍獲得一個探索和發展推力矢量戰術的機會(蘇-35是中國唯一現役推力矢量戰鬥機)。



3、蘇-35是現貨產品,裝備部隊後能迅速形成戰鬥力。由於蘇-35繼承了蘇-27優秀的載荷/航程能力,內油進一步增大,航程達3400公里,作戰半徑約1600公里,是目前我國“側衛”系列戰鬥機中航程最大的。所以該機是目前中國空軍現役“側衛”系列戰鬥機中最適合護航轟-6K進行繞島巡航任務的,也是最適合執行南海巡航任務的。


飛豬漲姿勢


(蘇35戰機)

首先蘇35是蘇27型號的終極改進型,可以說是蘇霍伊幾十年經驗設計出的最完美蘇27改進型號。蘇35的使用壽命、起飛重量都比蘇27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俗話說“知子莫若母”,蘇霍伊設計局做為蘇27的創作者,對蘇27的內部結構如何改進肯定是最有數的,這點不是中國沈飛能比的上的。引進蘇35後,蘇35的內部架構是如何改進的、機體強度如何加強都會被我國拿來參考。在消化了這些技術經驗後,可以反饋到後續發展的殲11D上。同時沈飛近年來忙於殲16、殲15、殲11B的生產,產能已經接近飽和,引進20多架蘇35正好可以彌補近年來老型號的蘇27、殲11A退役的缺口。

(117S發動機)

同時蘇35的發動機117S是一款非常成熟先進的矢量推力發動機,是我國目前能接觸到的最先進矢量發動機。俄羅斯不肯單獨提供117S發動機,我國也只好藉機引進蘇35時採購一批117S發動機。117S發動機無論推力還是矢量技術的可靠性都遠勝於印度蘇30MKI的AL31FP發動機,並且蘇35真正實現了矢量發動機與火控、飛控的完善整合,實現了所謂的“飛火推一體化”技術。而印度的蘇30MKI只是將矢量噴口與飛控簡單的整合到一起,做一些複雜動作還需要飛行員手動控制矢量噴口。我國的殲20未來肯定也要面臨矢量發動機與“飛火推一體化”技術的難題,引進蘇35後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借鑑,讓將來我國在為殲20配置矢量發動機時少走一些彎路。

(殲20)

目前我國殲20還處在小規模邊生產邊完善階段,主力仍是殲11B、殲10、殲16為主體的三代機群,如何發揮出三代機最大戰鬥潛力仍然是未來我國重點研究項目,目前我國還沒有任何一款能與蘇35匹敵的三代機,引進蘇35能在殲20形成完全戰鬥力前,徹底壓制周邊空軍的F15、蘇30等戰機。讓我國未來10年內能安心完善殲20戰機。


軍情解析


因為我國暫時缺乏一款三代半重型制空戰機,殲10C雖然夠先進,但是不是重型戰機,航程不夠遠,載彈量不夠多,在與周邊國家進行對抗時無法保證優勢地位,殲11B再怎麼改進,底子也還是殲11改進版,對於原版蘇27的機體結構與飛行性能並沒有脫胎換骨的改變,本質上還是一款三代改進戰鬥機。新型的三代半殲11D研製進度緩慢,時間上比較緊迫。而殲20還沒有足夠成熟,數量與產能不足,價格很貴。所以說購買蘇35是應急用的,可以快速填補三代半重型戰機的戰力空缺,而且蘇35對原版蘇27的機體結構與飛控系統設計進行了脫胎換骨的重構,發動機與矢量推進系統的設計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對我們的飛機研製由借鑑作用,隨蘇35一起進口的俄製機載武器也是值得研究的,蘇35雖然不是四代機,但是在世界範圍內,蘇35可以稱作是最強的非四代機了,足以壓制周邊國家的F15K,陣風等勁敵。

蘇35是可以伴隨轟六K巡航南海的,在東海上空與日本的F15J進行周旋絲毫不吃虧。在殲11D的研製方面,蘇35可以提供技術借鑑,尤其是對於原版蘇27的原始設計改動,是目前沈飛比較欠缺的。蘇35上面的L波段襟翼雷達等電子設備也頗具俄羅斯特色,其中的秘密也是很有價值的


業餘自媒體選手


中國在進口Su-27SK並開始仿製之後,實際上J-11,J-15,J-16的水平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高。J-11A基本可以看作是無修改的Su-27SK,雷達還是機械掃描,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的N-001雷達,其性能不必多說,相比20世紀80年代同期F-15C使用的平板縫隙天線AN/APG-63雷達差了不少。

而J-11B是使用國產航電+平板縫隙天線雷達的Su-27SK,性能略微優於使用F-100發動機(10噸加力推力)的F-15C,當時相比2000年以後裝備AIM-9X,換裝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與F-110發動機(13噸加力推力)的F-15C,性能還有一定差距。

而J-15就是國產航電的Su-33。至於J-16?航電比較先進,基本可以看作是使用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國產航電的Su-30MK。

而Su-35呢?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至於和J-16的AESA相比不好說,姑且看作是J-16在航電上不輸於Su-35。

但是在機體結構和氣動外形上,國產的J-11系列和Su-35的差距就非常大了。

從Su-27SK到Su-35SK,雖然氣動外形的變化並不太大,但是內部結構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這些內部結構的改進使得Su-35SK的靜不穩定度從Su-27SK的5%提高到了15%,極大的提高了機動性能,同時Su-35SK的內部載油也從Su-27SK的9噸提高到了12.5噸,航程提高了45%,掛架也增加了兩個,滾轉率提高了40%。

之前美國人對F-35做性能評估時就曾經有這麼一段:“因為捨棄了1.6M以後的飛行要求,F-35在0.8-1.2M下的氣動優化可以做的更好,從0.8M-1.2M的加速時間比Su-27SK快20%,比Su-35SK快5%。”

雖然只是側面評價,不過Su-35SK相比Su-27SK乃至機體架構大致相同的J-11A,B,飛行性能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如今中國有J-20,但是J-20也無法替代大量的J-11系列戰鬥機,中國對J-11系列的改進也已經排上日程表,那麼進口一款先進的四代機Su-35SK作為參考又有何不可呢?


白虎堂


我國空軍結構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

殲20,重型第五代單座戰鬥機。殲11B,重型第四代單座戰鬥機。殲10C,中型第四代半單座戰鬥機。殲16,重型四代半雙座戰鬥機。殲10A,中型四代單座戰鬥機。殲11A,重型四代單座戰鬥機。綜合看,我國缺乏重型單座四代半飛機。



蘇35是一種空優設計的遠程單座戰鬥機。

也就是缺乏一款以空戰為主的重型四代半飛機 ,我國雖有四代半飛機,但要麼是雙座的殲16這種打遠程的空中巡洋艦,要麼是單發的殲10C這種中型飛機,他們都不是以空中能量空戰為主的四代半單座重型飛機。

這種情況下,我國只能把殲16和蘇30這種飛機用來為遠程航空兵護航,我國多次外出巡航的轟6K編隊都是拿蘇30護航,其他飛機飛不了那麼遠,殲16又太珍貴,是一種隱形塗料加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設計的,使用超遠程空空導彈的體系攻擊型飛機,如此看來,以壓制對方主力戰鬥機為主業的,性能先進的四代半飛機,我們還沒有。



我國殲11D研發計劃取消,對於蘇35的引進是一個關鍵。

原本我們打算用殲11D來擔當此任,奈何殲11D磕磕絆絆最終沒有研發成功,而是把技術用在新批次的殲11B上了,蘇35戰機性能強大,有世界上第一種三維矢量發動機,有單發14.5噸推力的117S發動機,有強大的PESA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氣動設計優秀,是蘇霍伊家族最新改型,確實也很不錯了。既然沒有11D了,那買買蘇35也可以啊,可以充實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了,購買蘇35對於我國儘快接觸矢量發動機飛機有好處,不論是積累戰術經驗,還是對抗經驗都很好,畢竟蘇35之前,我國沒有現役的矢量發動機飛機。



蘇35一改俄系飛機電子設備差的特徵,座艙顯示系統很不錯。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蘇35本身還是一架比較優秀的戰機,有他自身的優點。放在它的祖國俄羅斯,有些問題不會發生,但拿到中國,就會出現狀況。

譬如我們買的這24架,問題很明顯:太少了。

算上損耗、維護和部署問題,未來真的爆發戰爭,能及時上前線的蘇35也就是個位數,放在中國這麼大的國土上,和中國空軍的這麼大的規模裡,這批蘇35的戰鬥力幾乎等於零。

如果在俄羅斯,裝備200架,自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蘇35在中國最大問題是隻能使用俄製武器。這是最讓人不放心的地方,飛機再好,導彈不行也是枉然。

這些年俄製空空導彈的口碑太差,而中國近期各種先進空空導彈不斷露面,這方面要肯定超過俄羅斯的。所以中國引進蘇35的同時,尷尬的是我們還得買落後的俄製武器。這俄製武器買多了,不打仗還是浪費。買少了,真打起來,供應還是問題。

綜上兩點,中國空軍對這24架蘇35是不會有什麼期望值的。

那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買呢?

我個人還是覺得蘇35一定要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隨時掌握其他國家的科技水平,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很多反對購買蘇35的朋友,想都不用想,掉頭就罵滿清閉關鎖國。買蘇35就是在學習,交點學費也是應該。至於有人說購買蘇35是為了幫助俄羅斯維護航空工業,我這種內心不夠光明的人是絕對不認同的。

所以,蘇35與其說是為中國空軍買的,倒不如說是為中國的軍工的科學家、工程師買的,我猜的沒錯的話,現在已經拆兩架了。

而俄羅斯人也不傻,絕對是知道咱們的意圖的。這就是為什麼這樁買賣談了好幾年:講價。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什麼事兒是不能商量的,你要研究我並不是問題,價錢,才是問題。


銳視覺何老師



實際上買蘇-35這件事兒,更多還是體現兩國關係親密程度與軍事互信的高度。當然,蘇-35S作為一款俄軍最新型的主力戰機來說,對提高我空軍的裝備水平也確實是有一些幫助的。

對於為啥採購蘇-35戰機,相關的觀點太多了。什麼獲得發動機技術?填補殲20出來前的戰力空白?彌補產能不足?等等,其實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畢竟不算殲20,國產的三代半戰機,殲11D、殲10BC、殲16戰機早已開始量產並裝備部隊,說產能不足?確實有點勉強;對於戰力空白來說,蘇-35也沒有強到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步,再說就24架數量上也形不成優勢;至於蘇-35S的性能確實不錯,但也沒有達到碾壓周邊的實力;致於說要獲得117S發動機?該發動機,性能上也沒有達到四代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性能,用它來跟國產渦扇10改進型發動機相比也沒有啥明顯的優勢,為了一個沒有代差的發動機就買一堆整機,也不太划算。至於航電系統雷達系統,國產殲20服役之後,相信不會比蘇-35S使用的差。尤其殲20在複合材料上、電子設備、武器配置上基本已經全面領先俄製同類戰機了。

那麼到底是啥原因要採購蘇-35呢?從獲得技術的需求上來看,最有可能的就是獲得蘇-35S配備的矢量發動機使用經驗。畢竟我軍現役的空戰裝備,還沒批量配備矢量發動機;但是未來殲20戰機將會裝備這樣的動力,那麼對於飛行員來說,如果能提前熟悉使用試用矢量發動機,對過度到殲20戰機有很大的幫助。而這時蘇-35S戰機正好也滿足要求,可以讓我軍飛行員與地勤人員也提供熟悉矢量發動機的使用與維護;同時為了幫助一下缺錢的俄羅斯,我們採購一定數量的先進戰機也有利於兩國之間的關係發展。畢竟貿易順差太大,讓本來就缺錢的俄羅斯不好受,送點錢去過也算是雪中送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