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形上怎麼區分J11、J11B/BS、J11D、J16、J15、J15D等飛機?

俯瞰萬里


木蘭詞有一句話是這麼問的,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對於初識此道者,真還不好分。蘇-27進入中國,化為殲-11,俄羅斯在改進改型,有多種型號,我們除了進口,還有屬於自己的型號,正在開花結果,如果個別型號塗裝一樣的話,還真就辨不清楚。這給辨識帶來一定困難,不過,我們有自己的辦法,只要記住這點絕招秘學,很快就能挑出來,何者為雄,誰是雌的。你想學嗎?那麼來吧,我們以圖舉例,一為細說,看完了,正能知道一個大概。

第一組。蘇-27、殲-11B、蘇-35。殲-11是引進蘇-27生產線組裝的,外形幾乎一模一樣,不過,中國蘇-27,即殲-11A的雷達罩為白色,而改進航電的殲-11B為黑色。蘇-35是單座,看似與蘇-27無大的不同,但是成為雙前輪。

第二組。蘇-30、殲-16、蘇-27UBK、殲-11BS。蘇-27UBK是單前輪,殲-11BS的雷達罩是灰色塗裝。殲-16不僅雙前輪設計,塗裝採用的是低可探測性,相當明顯。蘇30MKK是雙前輪,有空速管,殲-16沒有。

第三組。蘇-33與殲-15。蘇-33外觀無差異,但在我國極好區分,只有這一種型號,塗裝不一樣,帶尾鉤的,一看就是。

就是這些。最後順帶說一句,沒有殲-11D(猜想中的中國版蘇-35),也沒有殲-15D(猜想中的殲-15電戰版,即咆哮飛鯊)。


魂舞大漠


題主問的這些機型都是蘇-27家族的衍生機型,這些機型有的是已經服役的,有的是還在試飛中,生死未知。比如說殲11D,在引進了蘇-35後,殲11D的試飛消息就已經沉寂了很久,在後有蘇-35,前有殲20的情況下,殲11D的命運坎坷,而殲15D一聽就知道是從艦載機殲15上改進的,但是有沒有不知道,綜合網絡消息很有可能是殲15電子戰型,對標的是美國的E/A-18G“咆哮者”。

殲11D試飛照片

殲11是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的國內生產型號,剛剛開始以整機的形式引進,後來以許可證的引進生產線,計劃生產200架並逐步實現國產化,和前期引進的76架蘇-27SK一起被賦予國內編號殲11。辨認殲11的話,主要看機頭雷達罩和掛架,殲11的機頭雷達罩不是完整的顏色 ,會有灰色塗裝突兀,光電搜索裝置在機鼻正中,翼下有2個武器掛架。

殲11B是對殲11的改進版本,主要是換裝了國產動力、武器和航電系統,使用了國產電傳操縱系統,國產空空導彈和太行發動機,可以使用霹靂系列空空導彈。辨認殲11B不用看其他,就直接看雷達罩,殲11B的雷達罩是全黑色的。

殲11BS是殲11B的雙座版本。

殲11B/BS使用的都是太行發動機,發動機的尾噴口都是銀色的,不同於殲11的AL-31F的黑色。

殲11D還在試飛中,從圖片看殲11D的雷達罩是傾斜的,裝備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的空速管,這點好辨認,且蘇35與其塗裝和雷達罩的安裝方式不同,到是與殲10B\\C的差不多。


殲16是中國最新的雙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具有強大的遠程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最大載重12噸,最大航程3500公里,作戰半徑1500公里以上,彌補了蘇-30MKK/MK2不能使用國產精確打擊武器的不足。殲16是最新的機型,雙座,由於使用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空速管,光電搜索裝備不透明,直接看雙座有無空速管就可以辨認出來。

殲15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艦載戰鬥機,技術源於蘇聯的T-10原型機,據說是烏克蘭提供的,與現在的俄羅斯艦載機蘇-33系出同源,在外形上也十分相似,均是增加了一對鴨翼,用來提供進場時低空的控制能力,可以降低降落速度,同時起落架也是使用了雙輪,尾椎也進行了相應的縮短,以免降落碰到甲板,尾椎下也有掛鉤。

至於殲15D,沒什麼資料,只有這張圖


巴爾幹尖刀


(殲11A,主要雷達罩與所攜帶的R27空空導彈)

首先殲11A,外觀與蘇27SK基本與差別,目前改進型殲11A已經可以攜帶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但是無法攜帶國產的霹靂空空導彈,所以看到掛著俄製R73\\27\\77導彈的單座側衛就是殲11A了(現在有了蘇35,但是蘇35有空中加油管,與殲11A很好區分),同時殲11A的雷達罩與蘇27SK相同,都是有一塊弧線突出的顏色與周圍不同。

(殲11B,注意雷達罩、翼尖與殲11A的區別)

殲11B則是國產改進型,與殲11A最主要區別是換裝了國產雷達與發動機,不在攜帶俄製空空導彈,改為攜帶霹靂空空導彈,同時雷達罩是純黑色的,沒有弧線突出,翼尖掛架是為了掛載霹靂8而改的梯形掛架。

(殲11BS)

殲11BS則是殲11B的雙座型號,外觀除了多處一個座位外沒有區別。

(殲11D,主要雷達罩與光電探頭位置)

殲11D則是一種尚未服役的改進型號,與之前的殲11最低區別是使用了相控陣雷達,雷達罩取消了空速管、角度傾斜,同時機頭左側加了空中加油管,機頭的光電探頭偏右。

(殲16)

殲16則是一款雙座型號的多用途戰機,與殲11BS相似,區別在於取消了雷達罩的空速管、機頭左側有空中加油管,光電探頭右移。

(殲15)

而殲15則很好區分了,專屬的藍鯊塗裝,三翼面佈局多了一對小鴨翼,機翼可摺疊。

(殲15S)

而殲15D目前沒有出現,只出現了一款雙座型號的殲15S。


區域拒止


題目中的這些飛機都是我國在引進俄羅斯蘇27的基礎上仿製、改進而來,算是蘇27的系列發展型。對於普通朋友或者入坑還不深的軍迷來說,這些飛機在外觀上確實有相似之處。筆者也曾經對著這些飛機懵過,但是總結了一下幾個簡單的辦法區分這些飛機。

1、在我國裝備的所有蘇27系列飛機中,只有殲15家族是帶前翼的三翼面家族。

前面帶著一對小翼的就是殲15系列

殲15系列中,雙座型號被成為殲15S(S是漢語雙的首字母,代表雙座型。同理殲10S就是指殲10的雙座型),但是據稱該型號已經停止發展。

殲15雙座型號中有一個電子戰型號就是殲15D(D是電的首字母,表示為電子戰型號,同理殲16D就是殲16的電子戰型號),這款飛機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作為電子戰飛機,飛機周身增加了很多電子戰設備,最典型的就是翼尖的一對圓柱型電子戰吊艙。同時為了加裝電子戰設備,取消了機炮。

2、除了上述的三翼面殲15家族,我國裝備的蘇27系列中的雙座型有進口的蘇27UBK、殲11BS、進口的蘇30系列和殲16系列。這些雙座型戰機是最難識別的,但是筆者也有一些敲門。

這是一家蘇27UBK,從外觀上看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切尖的垂尾,而且前輪是單輪,並且機頭左側沒有用於空中加油的受油管。而且作為我國引進的蘇27系列(及其國產化的殲11A系列),外觀上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雷達罩的下半部分由一款淺色塗裝衍射至機身。

蘇30系列與蘇27UBK系列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垂尾頂端沒有切尖,機身左側有受油管,而且前輪是雙輪,以適應作為戰鬥轟炸機而增加的起飛重量。

殲16系列是我國在蘇30基礎上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最大的改進就是使用了一臺有源電掃雷達,因此雷達罩是一體化的淺黑色,這是與蘇27UBK、蘇30系列最大的不同。而且殲16使用了我國國產的太行系列發動機,尾噴管為亮銀色。蘇27UBK、蘇30系列使用AL31系列發動機,尾噴管是炭黑色。

3、殲11、殲11B和殲11D幾種單座型號的區別。

殲11系列由於還是使用與蘇27、蘇30系列相同的倒卡天線雷達,因此雷達罩與蘇27、蘇30系列一致,都是在下半部分有一塊淺色塗裝延伸至前機體。而且也是使用尾噴管為黑色的AL31發動機。

殲11B是我國在蘇27基礎上,通過加裝國產航電和太行發動機改進而來的國產型號。與殲11相比,首先用於採用了國產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雷達天線罩是全黑色的,俗稱黑頭11。另外,由於裝備了太行發動機,尾噴管也是亮銀色。

而殲11D是我國在殲16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單座多用途戰鬥機,主要特點是採用了以有源電掃雷達為核心的先進航電系統。因此從外觀上看,最典型的特點就是雷達罩為了適用那臺有源電掃雷達,與機身的鏈接處帶傾斜的角度,另外發動機尾噴管也是太行的亮銀色。更重要的一點,殲11D目前仍處在原型機階段,所以還是黃色底漆。這款飛機應該不會有下文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在中國空軍的近代化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學習了來自蘇聯的經典戰鬥機:蘇2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可以說和F15一樣,是第三代作戰飛機的經典之作,從俄國進口這款戰鬥機之後對中國空軍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很快,中國空軍就開始了“摸著石頭過河”的仿製之路;在航空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中國空軍很快就研製出了殲11和殲15家族,成為了中國空軍的三代機中堅力量,那麼同為蘇27系列戰機後代的殲11和殲15家族該如何分清呢?關鍵在於要抓住這個點。

說到殲15和殲11戰鬥機就不得不提到這兩架戰機的原型:蘇聯的蘇27戰機和蘇33戰鬥機,這兩架戰機可以說是三代機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擁有異常強大的氣動和機動性能的同時,也擁有優美的造型和威武霸氣的外觀,蘇33更是現役艦載戰鬥機中最重的,深得軍迷的喜愛。

再回到中國的殲11和殲15戰機,這兩款戰機的性能基本上和原本的蘇霍伊戰機並無太大區別,因此不再過多贅述;很多軍迷都覺得,這兩款戰鬥機從外觀上來看是相差無幾的,很難分辨;其實只要知道這幾個關鍵點,就可以很輕鬆的區分這些戰鬥機之間的區別了。

首先是殲11和殲15戰機最大的一處外觀區別,那就是機首的鴨翼設計,殲11是以蘇27為原型的中型戰鬥機,在機側並未配備鴨翼,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方便大規模量產,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一定的氣動能力。

而殲15的原型是蘇33重型艦載戰鬥機,蘇33戰機是脫胎於蘇30重型戰鬥轟炸機的,最明顯的外部特徵就在於其非常獨特的鴨翼設計,這種設計是俄系戰鬥機獨有的特色。

殲15也很好的繼承了蘇33艦載機的優點,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中國第一款航空母艦專用的艦載戰鬥機,殲15已經很好的完成了設計任務;作為一款優秀的艦載戰鬥機,殲15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機尾著艦鉤設計,為了在航空母艦甲板上那狹小的空間上快速降落,著艦鉤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設計,這也是和陸基戰鬥機殲11最容易區分的一個點。


諸葛小徹


的確,在剛入坑的軍迷眼中,這幾款戰機都是長的非常像的,不仔細看,沒有點專業知識還真的不太容易分辯。今天我就說說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識別咱們國家的蘇27系列。目前只殲11系列就有 殲11A 殲11B 殲11C 殲11D殲11BS 殲11BH 殲11BSH,除此之外還有殲15 殲16 蘇35系列等等。

分別他們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座艙,機頭雷達罩,發動機的顏色(這個後面會有說明),垂尾等。

從殲11A/蘇27SK開始吧,首先殲11最明顯的就是看空速管和雷達罩,殲11機頭前面的塗層是有灰色的缺口的,並且機頭前面有空速管。其次由於採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所以說發動機尾部是黑色的。

說到這我不得不說殲10B了這可是咱們的大明星了,在剛剛過去不久的珠海航展,賺足了目光和掌聲,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看的軍迷們熱淚盈眶,這主要是換裝了咱們種花家自行研製的太行三元矢量發動機,徹底治好咱們的心臟病。殲11B也由於換裝太行發動機所以發動機尾部不再是黑色而是銀色。單座,純黑色雷達罩,垂尾切尖,有空速管,這就是我們的殲11B了。

再說殲11BS 為什麼說S很簡單就是shuang的第一個字母,所以說殲11BS都是雙座的,看它座艙就行了



那麼殲11BSH什麼意思呢,相信有的小夥伴也猜到了H就是hai的首字母,所以說H就是海軍版,這個也很容易看塗裝就可以啦,藍白色就是帶H的。


殲15最簡單你不用看別的,只要看著蘇27上有個小鴨翼就是殲15了。

殲16也很簡單,沒有空速管,全黑色的雷達罩,有可伸縮的加油口,並且發動機噴口是銀色的。


最後說一個最強側衛蘇35三代機的巔峰,也是別的都不用看,看北部,沒有背部減速板的就是,蘇35了。

複雜的我都沒有說,都是最簡單,最實用的識別方法,習喜歡,覺得有用,就點個關注唄。


軍武小咖


丟圖就跑,按這個識別準沒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