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得玉璽者得天下”,這句話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

眾所周知,玉璽在古代是王權的絕對象徵,自秦始皇用舉世珍寶和氏璧製成玉璽之後,其後諸多朝代都有專屬玉璽,以代表帝王獨一無二的統治地位。

但是,這都是在秦朝之後,那麼,秦朝之前呢?

答案就是“鼎”。也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更是古代中國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鼎”被後世認為:是所有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秦朝前,“九鼎”不僅僅只是一個代表君王權力的名詞,而是九口實實在在的大鼎。夏初,大禹統治中原,將天下劃分為九大州。用九州繳納上來的銅錢,分別鑄成了九鼎,並將各九洲大陸內的奇山麗水,分別鐫刻於九鼎之上。一鼎代表一州,“九鼎”即“天下”,九鼎又集中放置在都城內,代表集權中央。

其後,數百餘年,九鼎都屹立於此。

夏末,暴君夏桀被流放之後,商朝取而代之。此後,商朝曾多次遷都,最終,盤庚決定遷都於殷,而九鼎也被輾轉遷往此地。周武王伐商滅紂,取得天下之後,九鼎就成為周朝天子的“掌中之物”。曾經,周武王還在朝歌,將九鼎公開展示與眾人,以示天子之尊。

僅兩年時間,周武王去世,周成王繼位。

周成王繼位之後,就下旨派周公東征,建營洛邑。周公此行營建洛邑兩城:其一為安置殷朝遺民的成周城;另一則為之後的新王城。而九鼎也再次被遷送至新王城,在完成由周成王親自主持的祭祀之後,九鼎最終被安置於明堂之中成為天子之物,地位在整個周朝空前絕後。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時經百年,自東周以來,分封制所帶來的隱患爆發,周氏王朝逐步走向衰落。面對虎視眈眈的諸侯國,中央王朝早已無力反抗,只得苟延殘喘。這代表天子權力的九鼎,也被各方勢力覬覦。周定王時期,楚國強盛,楚莊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首次“問鼎”。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在攻伐陸渾一役中,一路攻至洛水,在周朝的都城洛陽陳兵示威。面對這種情形,周王也不可能視而不見,於是,他派遣王孫滿前去慰問。誰知,楚莊王卻毫不避諱,直接向王孫滿問起了九鼎的情況。

要知道,九鼎就如同周天子一般存在,怎可被隨意提起甚至討論。楚莊王一言,既是對周王朝的輕視,也表露了問鼎中原的野心。

那麼,面對楚莊王的提問,王孫滿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起初,王孫滿在打馬虎眼:九鼎異常巨大,又因鑄造年代久遠,其重量自己也無法估量。對這模稜兩可的回答,楚莊王明顯不滿意,直接說到:“雖說我沒有九鼎,但是,要是將我楚國大軍手中兵器聚攏,鑄鼎也是綽綽有餘。”

面對大放厥詞的楚莊王,作為一國使者的王孫滿要不反駁,也實在對不起自己的身份。於是,就有了“在德不在鼎”一說。不管生活在哪個朝代,時人異常看重德行,君王尤甚。王孫滿一言,將楚莊王堵得啞口無言,只得悻悻離去。

面對周朝中央集權的衰弱,對九鼎有興趣的可不僅僅是楚莊王。百年之後,歷經商鞅變法的秦國迅速發展,成為一大強國。秦惠王時期,重臣張儀就曾提議“奪九鼎,令諸侯”。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齊、楚兩國,虧得周郝王在幾國之間周旋,使其互為牽制,才保九鼎不失。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至此,不提其它諸侯國,秦國與九鼎的“孽緣”卻還沒完。

自秦惠王去世之後,其長子繼位。秦武王上位後“一窺周氏”的想法,倒是從未變過。為此,他下令攻打韓國,拿下通往周朝的必經之道宜陽,最終,他親自到達洛陽。但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這一去,竟然要了這位年輕帝王的性命。

眾所周知,秦武王好角力,在看到刻滿圖騰的九鼎之後,更是心癢難耐。像被神秘力量牽引一樣,一心想要把這鼎帶回秦國,只可惜,秦武王不是力能扛鼎的項羽。躍躍欲試的秦武王,用盡全力也就把鼎舉過半尺,卻因用力不當,脫手了。

而鼎砸下來,更是直接砸斷了他的脛骨,最終,秦武王因傷勢過重去世,九鼎只好繼續待在了洛陽。然而,史書對九鼎的明確記載,到此卻戛然而止。有人說,秦滅周後,第二年,九鼎就被西遷到咸陽,但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九鼎卻神秘地消失了。

作為中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里程碑,“九鼎”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它們能否突然破土而出呢?這是人們經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根據推測,九鼎的去向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九鼎並未出洛陽,而是被下令重融鑄錢,或用來給周王陪葬;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把志》中,所表達的觀點是:戰國時期,諸侯國實力雄厚,對周朝虎視眈眈,都意圖取而代之。東周王室衰落無力反抗,加之財政赤字入不敷出,周王乾脆將九鼎重融鑄錢,以解燃眉之急。

亦或週末時期,王室以無力新鑄九鼎為帝王陪葬,便直接用這代代相傳,更有意義的九鼎代替,同時,還能避免九鼎落入其他諸侯國之手,從而,保全周王朝最後一絲顏面。

其二,九鼎被遷運回咸陽,而後被融;司馬遷的《史記》,在周、秦二“本紀”中曾提到,周赧王死後,秦從雒邑將九鼎掠奪入秦。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認為四海之內再無戰亂,便徵收天下兵器,連同九鼎,將其全部重融後分別鑄成十二個金人。

但是,奇怪的是,司馬遷在《封禪書》中卻又說道:“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說明早在秦朝滅周之前,九鼎就已經不見了。

中國消失的寶物中,沒有哪個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發現定轟動世界

除此之外,秦朝若得九鼎,也該是大肆宣揚,畢竟,九鼎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義非凡,而事實上,各個史料中,都沒有更多九鼎的記載。

【《史記·封禪書》、《戰國策》、《史記·周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