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京城牆已經600多年了,分為京城和外郭城,你知道哪些城門名字


南京明城牆,整體包括明朝時期修築的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現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現完整保存25.1公里。

外郭城牆開有19座城門,柵欄門、江東門、馴象門、小馴象門、安德門、小安德門、鳳台門、夾崗門、上坊門、高橋門、滄波門、麒麟門、仙鶴門、姚坊門、觀音門、佛寧門、上元門、外金川門、雙橋門。

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託;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山丘入城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35.3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併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牆更是超過60公里,為世界歷史之最。


京城城牆修建時間: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九年曆時21年,獅子山段城牆,城牆高寬:城高14-26米,城寬7-19.75米,城牆長度:35.267千米,城門水關:開有13座城門,正陽門內二甕 、通濟門內三甕、聚寶門內三甕、三山門內三甕、石城門內二甕、清涼門內一甕、定淮門、儀鳳門、鍾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外一甕、太平門、朝陽門外一甕;設2座水關,東水關

南京明城牆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規模和氣勢,得益於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發展史的深厚基礎,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巔峰狀態下開始向火兵器轉型時期的必然產物

南京城牆磚文中的實名制,不僅針對各級政府的官吏們,還對具體燒製城磚的窯匠、人夫以及基層組織者,也提出了用實名的要求。如該項勞役基層組織中的“總甲、甲首、小甲”,均是以實名見諸磚文。府、州、縣的官員、吏員、總甲、甲首、小甲、窯匠、人夫,最多的不同責任層面競達十一級,構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實名制的管理責任體系。


聚寶門是南京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中規模僅次於通濟門的甕城城門,是京城的正南門,中華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甕城堡壘,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堡壘甕城。

石頭城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是一處六朝時期的著名遺蹟,遺址位於現清涼山一帶,有“東吳第一軍事要塞”之稱。築於楚威王七年,東漢建安十六年,吳國孫權遷至秣陵,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城。

朝陽門原為單孔券門,1928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興建中山大道時,將朝陽門拆除,把門基挖低,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磚門,並改名為中山門。

玄武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後開城門,開闢於1908年,原名豐潤門,位於神策門和解放門、太平門之間,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作為玄武湖公園的西門。

草場門,位於南京城西,是南京明城牆晚清時期增闢的城門之一。草場門因其城內有大片的草場而得名,介於定淮門和清涼門之間。

儀鳳門,又稱興中門,是南京明城牆的13座明代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城北下關盧龍山南麓與繡球山之間,城下建由水洞2座,處於鍾阜門與挹江門之間,軍事位置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