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國家物流樞紐之爭升級,十五城大名單即將揭曉

國家物流樞紐之爭升級,十五城大名單即將揭曉

文丨西部君

去年底,《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下稱“《規劃》”)發佈,提出到2020年佈局建設3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

近日,針對該規劃的實施方案印發,今年的一個重頭戲就是:

將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需要,統籌研究確定第一批15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這15個城市到底按照怎樣的標準確定,方案也給出了提示:

國家物流樞紐的佈局建設將考慮已投入運營、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較大、區域帶動作用較強、在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物流樞紐。

很明顯,根據上述標準,即將揭曉的第一批15個城市,當是國家物流樞紐中的第一梯隊,其絕大部分也都將在主要一二線城市中誕生。

01

21個城市首批入選可能性最大

去年發佈的規劃中,一共點名了127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具體名單如下:

国家物流枢纽之争升级,十五城大名单即将揭晓

這127座城市,分為6大類,但有不少城市都同時扮演多個物流樞紐角色。

因此,衡量一座城市的物流樞紐地位,一個最粗暴的指標就是看它在這份頂層設計中被點名的次數。

西部君對此作了一個大致的排名:

六個物流樞紐類型都同時覆蓋的城市,空缺。

身兼“五職”的城市有三個,分別為南京、武漢、重慶。剛好東中西各一個,且均為強二線城市。

被點名四次的城市則比較多,有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鄭州、長沙、西安、貴陽、哈爾濱、鄭州、青島等。

點名三次的有大連、廈門、石家莊、杭州、昆明、寧波等。

兩次及以下就不再細數。

所以,在大概率上,首批15個樞紐城市,應該就主要在上述21個城市中產生。(當然,難免有統計紕漏)

不過,畢竟數量有限,從區域平衡出發,一些城市或可以提前加以排除。

比如,京津冀城市群中,天津和石家莊被點名的次數最多,但從綜合優勢看,天津第一批入選的勝算應更大。

貴陽和昆明,地理位置較近,第一批中應該也只能二選一。

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寧波、杭州被點名較多,但第一批估計得排除一到兩個。

同樣,中部地區,武漢、鄭州、長沙,可能至少得排除一個。

02

北京出局?廣西被冷落?

當然,在上述21個熱點城市名單之外,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物流樞紐,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而按照十三五交通規劃提出的,重點打造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這次的物流樞紐名單中,北京是個例外,只在空港型物流樞紐中被點名一次,這是否意味著其在頂級物流樞紐版圖中徹底出局?

這個需要辯證看待。一方面,北京雖然只有一項入選,但考慮到北京在空港型物流樞紐中的霸主地位,且又即將成為繼上海後,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二個雙機場城市,其僅憑空港優勢,也足以晉級第一批名單。

另一方面,北京的物流樞紐地位,主要還要看北京自己的“意願”。比如,近幾年北京紓解城市功能,物流樞紐可能已經被排除在核心功能之外。

事實上,在上述名單中,同處京津冀的天津、石家莊,被點名的次數就非常突出。所以,北京不入選首批名單也很正常。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城市是烏魯木齊。

它只在空港型和商貿服務型中出現過兩次,但考慮到烏魯木齊的戰略地位,首批入選的可能性還是存在。

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地方是廣西。

国家物流枢纽之争升级,十五城大名单即将揭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