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公元1618至1648年,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爆發了一場因宗教改革引發的戰爭,戰火隨後演變成為一次大規模的歐洲諸國混戰,並持續長達三十年之久,因此又被稱為歐洲三十年戰爭。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當羅馬帝國被被平民身份的皇帝戴克裡先劃分為東西兩半,四帝共治之後。西羅馬帝國繼承了拉丁文化和天主教法統的同時,也承擔了羅馬帝國的內憂外患。此後不過一百餘年便宣告滅亡了。西羅馬滅亡之後,南下歐洲的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法蘭克王國一度崛起成為西歐的霸主,並曾抵禦住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軍隊。然而法蘭克習俗導致國王人死地分,始終未能統一整個西歐。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法蘭克皈依了天主教,並藉此宣揚自身繼承了羅馬的法統。分裂出來的東法蘭克更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並最終自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從一開始就需要接受天主教皇的冊封,但德皇顯然並不甘心屈居教權之下。十字軍東征期間,以法蘭西、英格蘭和德意志等日耳曼天主教君主國為核心的軍隊,數次抵達近東,對阿拉伯人和東正教進行了數次掠奪。作為天主教一員的威尼斯亦曾在教皇的指使下協助調遣艦船助陣。

然而事情到了16世紀卻出現了新的變化,日耳曼君主國家先後爆發自下而上的宗教改革運動,這次的矛頭直指天主教會。日趨衰落的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內部德意志諸侯林立,而率先發起變革。馬丁·路德的路德宗猶如一顆石子在萬馬齊喑的天主教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隨後法國加爾文派和英格蘭英國國教先後興起,一時間天主教會的控制區域退縮回當年西羅馬崩潰前的區域,只在東歐的波蘭附近佔據了上風。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宗教改革引發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銳對立,其中內部混亂的德意志地區更有各種勢力藉助宗教尋求爭霸,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因此分化為新教諸侯和天主教諸侯兩方。當時的新教諸侯大多處於興起狀態,由於無法倚重原有社會力量而傾向新教改革。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卻並不甘心失去對諸侯的控制力,因此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堅定的站在了天主教的一邊。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矛盾日趨激烈,一發不可收拾,最終雙方都積極藉助宗教的旗號尋找外援。當時的歐洲諸國中,丹麥、瑞典明確支持新教諸侯,並且獲得了同為新教的荷蘭、英國和俄國的支持。法國當時雖然主政者仍然是天主教,但出於爭霸的考慮和對國內加爾文派的拉攏決定站在新教陣營一方。西班牙和奧地利堅定的支持天主教諸侯,並得到了羅馬教廷和波蘭的支持。這導致本屬德意志內部的爭鬥演變為諸國爭霸戰爭,戰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三十年戰爭本身的過程固然精彩,但其自身所具備的歷史意義卻更為重要。這場戰爭源於宗教改革,也就同樣源於羅馬帝國崩潰之後的歐洲政治格局。當日耳曼人不斷汲取羅馬文明的營養和接納基督教所帶來的法理正當性後,歷經千年的中西歐地區早已演變為迥然不同的新歐洲文明。苟延自羅馬帝國後期的天主教會日益成為桎梏歐洲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枷鎖。在此社會背景之下,日耳曼諸邦藉助文藝復興的東風先後發起了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對天主教文化和體制進行了一場千年清算。

歐洲三十年戰爭,一場針對天主教的千年清算,亦是近代秩序開端!

神聖羅馬帝國在堅守羅馬法統的道路上日漸崩潰,哈布斯堡王朝君主雖兼任神羅皇帝卻不能有效管控整個德意志地區。當新的勢力崛起之時,新老陣營的碰撞在所難免。三十年戰爭最終以新教一方勝利而宣告結束。荷蘭獨立、法國和瑞典興起,西班牙衰落。然而新教一方的成就也就止步於此了,畢竟天主教在南歐地區的底蘊遠非新教所能匹敵。

《奧斯納布呂克條約》與《明斯特和約》,合稱《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這兩個條約的簽訂標註著三十年戰爭完全結束。演變自“後羅馬帝國時代”的歐洲格局因為《威斯特伐利亞合約》而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以外交會議簽訂合約的先例促成了歐洲乃至後來世界秩序的形成,亦完備了主權國家的概念,將歐洲秩序帶入了近代化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