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清代收藏大家

◆ ◆ ◆

文 |石祿生

1

自古以來,收藏家就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一般而言,他們不迷戀權力,也不怎麼貪財色,獨獨對文物藝術品痴迷不已。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歷史地看,中國人對收藏的認識,要早於世界。因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湧現出了一大批重量級的收藏家。

尤其是明清以來,既富藏物又精通金石學的頂級收藏家更是層出不窮,譬如錢大昕、翁方綱、阮元等,個個都是名頭如雷貫耳的收藏大家。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說到阮元,筆者的祖上十九世祖石修堂公與之有過一段金石交情,實際上正是受阮元的影響,在石修堂公的開創下,我所在的家族福建武平縣中堡鎮石氏,才有了世代鍾情於收藏的傳統。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當然了,這是題外話,在此不贅述。具體詳情可查看2018年文章《清明特稿 | 石祿生:憶念先祖話收藏》

本文要說的,是清代的另一位收藏大家吳榮光

與筆者的十九世祖石修堂公相似,吳榮光也受到了阮元的極大影響,這使他後來成為清代赫赫有名的收藏大家。

也因為這層關係,讓筆者對吳榮光產生了濃厚興趣,促使筆者要寫下這篇小文。

在本人收藏的數千片傳統匾額中,有一片即為吳榮光所題匾,上書“文光煥彩”主題正文。通過上下落款文字,我們可以得知,該匾是吳榮光於道光十九年(1839)從福建布政使官位上退休時所題。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清·道光十九(1839)年【文光煥彩】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吳榮光出生於1773年,廣東南海人。但他的祖父其實是福建人,早年從福建到廣東經商,做的是鹽業生意,發了大財,攢下了豐厚的家底。

這一點信息很重要,說明吳榮光是憑祖業的財氣搞收藏的,否則他沒有底氣追隨阮元的腳步,大搞文物收藏。

嘉慶四年(1799),吳榮光考中了進士,從此入仕當官。在做官的前六年,吳榮光做的基本上都是“京官”,這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嘉慶皇帝,後者對他也是器重有加。

嘉慶九年,嘉慶皇帝御賜了一方仿唐的觀象硯給他。吳榮光如獲至寶,親筆在硯臺上題寫了“御賜觀象硯齋”字樣,並精心收藏。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更難得的是,在天子腳下當官,讓吳榮光有了機會密切接觸深居京城的金石大家,這使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金石之趣。

其中對吳榮光影響最大的收藏大家,當數翁方綱和阮元,他每每跑到他們家裡把玩各種收藏大器,拜師請教金石之學:“晚輩吳榮光,想聽前輩教誨,還望指點一二。”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的謙卑有禮,是翁方綱和阮元所喜歡的,尤其是吳榮光對古玩藝術品的濃厚興趣和好學態度,更令兩位大家讚賞不已:“孺子可教也,我中華數千年藝術傳承,需要這樣的後生參與其中。”

尤其是阮元,年齡只比吳榮光大九歲,年紀比較接近,吳榮光與之接觸沒有太多的代溝,兩個人也比較談得來。

所以,阮元是吳榮光走上收藏之路的最重要的引路人。具體細節不表。

因此,在吳榮光的官宦生涯早期,別看他年紀輕,俸祿也不高,但他憑藉祖上的家業底氣,以及追隨翁方綱和阮元練就的古玩藝術品鑑賞力或火眼金睛,入手了很多古代各時期的藝術品,尤以字畫為最。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一時之間,吳榮光儼然成了京城富有影響力的年輕收藏家了。經過時間的日積月累,吳榮光的收藏或金石愛好,呈現如下特點:

其一,他每收藏一件古字畫,必仔細鑑賞,並加印個人的鑑識印章"筠清館"、"石雲山房"、"友多聞齋"、"峴樵山房"等。這使他逐漸成長為館藏豐厚的收藏大家,以及鑑賞力高精尖的金石學大家。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其二,吳榮光自己愛好字畫創作,並拜書法大家劉墉為師,所以其書法水平也突飛猛進。到了晚年,吳榮光的書法水平已達至臻,這讓他留存下來的字跡作品成為了當今收藏界的熱門藏品。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書法作品

其三,吳榮光酷愛閱讀,購書頻頻,所以他的藏書量十分巨大,動輒以幾萬冊起計。以至於後來他的藏書家的名頭,甚至超過了他作為字畫收藏家的名氣。

2


從嘉慶十年起(1805),吳榮光的“京官”生涯告一段落,他開始轉任各省地方,歷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河南道監察御史、浙江鄉試副考官等。

轉任地方,對吳榮光來說意味著要搬家,而他的藝術藏品以及大量藏書,按理說是比較大的搬遷負擔。

但吳榮光是以收藏為趣的人,他才不會覺得這些東西是負擔。相反,精品藏書和藏品,是他必須要隨身攜帶的,並以此為樂。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嘉慶十三年(1808),吳榮光被朝廷派去巡視天津漕務,通俗地說就是巡查皇家糧倉的運輸和管理等方面的事宜。

糧食關乎全民溫飽,茲事體大。實事求是地說,吳榮光對這份工作是上心的:“糧食是朝廷的生命線,我吳某人必守住這道大門。”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也著手操辦了很多事:碰到荒年,開倉賑災;運糧船隻老舊破損,他力排眾議下令添置新船;查到在運糧、存糧中有剋扣拿要的問題,一律嚴辦。

但是,糧食部門牽扯到的利益面太廣,歷來是貪腐舞弊的重災區,這種事吳榮光也無能為力。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這不,嘉慶十四年(1809),皇家通州糧倉曝出糧食虧空短缺的大案,內部人員偷盜糧米的新聞大白於天下。

吳榮光作為巡視人員,竟然沒有主動發現這個大漏洞?嘉慶皇帝怒了:“吳榮光巡視失察,就地革職。”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革職是什麼概念?直白地說就是開除出公務員的隊伍,不在朝廷系統了。

等於說,吳榮光先前考的進士不作數了,要想重新做官只能重考科舉,或者…….或者?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對,或者出資向朝廷買官,俗稱捐官,這種事在明清時代是常有之事。而且捐錢換來的官職,跟科舉出身的官,地位是相當的,並不受歧視。

但是呢,吳榮光把祖上留給他的錢財都花在買古董上面了,自己又沒有攢下什麼錢。古代捐官花費很大,動輒數千兩銀子,吳榮光並沒有這個實力。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他不但沒有錢捐官,而且被革職後連吃飯都成問題了,困難時只好變現自己的收藏品,用來買米下鍋。

但在關鍵時候,吳榮光的好人緣派上用場了。其實之前單憑吳榮光說一口粵語味的朝廷官話,就能拜師翁方綱、阮元、劉墉等大家人物,足以說明他的社交能力一流,融入各種圈子游刃有餘。

所以,就在吳榮光被革職的第二年,朋友們都不忍看他落難,大家主動出錢出力,為他捐官,幫他恢復了員外郎的身份。

員外郎說是一種官職,其實更像是一種身份。有了這個身份,以後升官就有了資格。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事實證明,朋友們為吳榮光捐官,是極富眼力的。後來吳榮光的官場生涯非常順利,從嘉慶二十二年到道光八年,在十年的時間裡,一路升遷:先後任陝安巡道、福建鹽法道、福建按察使、浙江按察使、湖北按察使、代理貴州巡撫、福建布政使等。

由此可見,吳榮光不僅喜歡做官,而且擅長做官。但是他沒有忘記一點:權力是暫時的,錢財也是暫時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一有價值有意義,同時能夠造福子孫的,是他手中越積越多的古玩藝術品,還有那些珍藏版的圖書。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因此,這期間的吳榮光一邊頻繁轉任各地做官,一邊雷打不動地隨身挾帶著自己的藏書和藏品;並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手中的古字畫、古字帖等展開深入研究,不計繁瑣地進行登記造冊,又對它們做了詳盡的解讀和註釋等。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長此以往,吳榮光的收藏就不再是單純的器物收藏了,而是形成了一座座有實物、有考據、有檔案、有圖文的文化寶庫。這樣的收藏行為,令人歎為觀止,肅然起敬。

老實說,筆者作為當代的收藏者,從吳榮光的收藏習慣中也獲得了不少啟發。

3


轉眼到了道光十一年,吳榮光被任命為湖南巡撫。一年之後,在巡撫之位上,兼代理湖廣總督之職。

從進士入仕到革職開除,再到出資捐官,最後能到封疆大吏的高位,吳榮光的官宦生涯也算是精彩絕倫了。不誇張地說,吳榮光的官場之路,就是一個傳奇。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但歷史已經證明了,吳榮光在身後留下來的永久榮耀,並不是他的官宦傳奇,而是他作為金石收藏家和書畫家的文化影響力。

還是那句話,權力和金錢是過眼煙雲,唯有文化才有永恆的光芒。

當然了,吳榮光的官宦名頭,之所以被金石榮譽所掩蓋,還在於他在晚年時期,再一次經歷了官場黯淡時刻。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事情是這樣的,道光十六年(1836),湖南的全省學政龔維琳犯了錯,被彈劾了。犯的什麼錯呢?我們無從知曉。

關鍵是作為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的吳榮光,事先沒有如實稟報龔維琳的問題,這就要負領導責任了。不過這次吳榮光沒有被革職,只是被降職了事。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就這樣,道光十七年(1837),吳榮光從巡撫和總督的高位上“跌落”到了布政使的位置,又一次到福建任職。早在八年前,吳榮光已經任職過福建布政使。

此番讓吳榮光再次迴歸福建任布政使,朝廷是有用意的,即“以原品休致”。說白了,意思是說,這是吳榮光退休前的最後一次任職了,如果不再犯錯誤,就能以這個品級退休。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當然也預見到了即將到來的退休,所以第二次到福建任職,他的內心竟有了一些澎湃之情:“福建是我的第二故鄉,又是我吳某人的祖籍所在地,我得給這裡留下點什麼東西。”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在福建三年,吳榮光陸續向福州鳳池書院捐贈了兩千餘冊的藏書。這對他來說絕對是大手筆了,畢竟他是一個以收藏為趣的藏家呀。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道光十九年(1839),吳榮光如期從福建布政使的位置上卸任並宣告退休,感慨萬千的他,在福建留下的最後的墨跡,就是這塊匾額“文光煥彩”。此時距離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只有一年時間。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吳榮光退休時,將一輩子累藏下來的古字畫等藝術品、圖書等,除了捐贈的,悉數運回了廣東南海老家。

粗略統計,吳榮光運回家的東西,光古字畫就有幾千卷,藏書兩萬餘冊,打包數十個大箱,才陸續運輸回鄉。可見其收藏之豐。

數十年官場遊歷,吳榮光在外輾轉多省,期間他除了收藏大量實物,還完成了諸多金石著作:

譬如《金石款識類》、《帖鏡》、《辛丑消夏記》、《筠清館金石錄》和《筠清館法帖》等,對古書畫碑帖、古字帖以及各類文物等,展開了詳盡的考據研究與歸納,堪稱中華金石學的重要文化遺產。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吳榮光退休後不久,面對一觸即發的鴉片戰爭,他作為廣東本地重量級的政治元老,積極組織了鄉團演練,以為廣州保衛之戰盡綿薄之力。這是題外話,不贅述。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吳榮光一輩子的收藏,後來因家道中落,都被他的子孫散賣光了。


人們不記得他當過“省長”,只知道他是大收藏家


也因如此,吳榮光的藏品及其個人書法作品,後來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其中在國內,至少有十幾個博物館,現藏有吳榮光鑑識印章的藝術品或他本人的書法作品。有鑑於此,吳榮光,無愧為清代影響力深遠的收藏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