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安順市么鋪鎮歪寨村附近,發現了一處有著眾多屍骨的洞穴——萬骨洞。最為奇特的是,在這些屍骨中,居然以猴子的屍骨居多,我們的記者判斷,這裡至少有一二十隻猴子,命喪萬骨洞。這就有些奇怪了,雖說這洞穴非常險峻,是一處深達40米,類似天坑形狀的自然洞穴,即便是有動物跌落,也不該以猴子為主呀,猴子都不會是排著隊往洞裡跳不成吧?難不成,這裡真的是一處猴子的秘密墳場?
深邃的洞穴,陡峭的崖壁,記者與貴州洞穴協會理事程廣源,共同深入萬骨洞,在深達40米的洞底,記者見到了村民韋興益當年發現的白骨,而且越往洞內走,白骨就越多,很多白骨由於年代久遠,已經和洞內的岩石連為一體了。這些骨骼大都來自一種動物——猴子。是什麼原因讓群猴殞命萬骨洞呢?對於這一現象,有著常年探洞經驗的程廣源,也是大為不解。
貴州洞穴協會理事程廣源:“在我的探洞經歷當中,沒有發現過在一個洞裡面,發現這麼多猴子的遺骸。”
探洞隊員繼續深入洞穴,在一處三米高的巖壁上,有一個小平臺,大家決定上到平臺上察看一下,負責偵查的隊員剛一上到平臺,就發出了一聲感慨。
探洞隊員:“這個窩做的真漂亮,裡面什麼也沒有,做的相當的有水平,沒有羽毛,相當乾淨,而且還有那種齧齒類動物特有的臭味。”
探洞隊員在平臺上發現了一個奇特的巢穴,這個巢穴由樹葉巧妙的拼接搭配而成,看起來剛搭建完成不久,這裡居住的是什麼動物呢?它會不會和這洞中的屍骨有關呢?
貴州洞穴協會理事程廣源:“它會不會是那些齧齒類的動物把那些骨頭給搬運進來的?”
在離巢穴不遠的地方,探洞隊員發現了一些比較新鮮的糞便,這些糞便恰好可以幫助探洞隊員判別動物種類。
“這個動物看來還不小呀,這是很新鮮的糞便,咦,這是食草類的動物”
“你怎麼知道的?”
“因為裡面全是草嘛,全是植物的纖維嘛。”
“對對對,綠色的,不像是雜食動物,雜食動物的糞便裡有螞蟻呀、蟲呀這一類的東西”
看來,隊員們在洞中發現的動物與屍骨應該沒有直接關係,食草類動物是不會撿拾動物屍骨的。那麼,這裡的眾多的屍骨,尤其是眾多猴子的屍骨又該如何解釋呢?當年居住在這一帶的猴群到底遇到了什麼災難,讓它們葬身萬骨洞呢?
貴州洞穴協會理事程廣源:“從形態上看,洞穴有個斜坡,斜坡的角度猴子是可以上下的,但是對於捕捉它的大型動物就不可能通過那個五十多米的斜坡,那個斜坡很陡的”
程廣源所說的斜坡,就是從洞口一直延伸到洞底的一條並不寬闊傾斜崖壁,這個巖壁對於普通動物來說,肯定是無法通行的天塹,而在猴子看來,這卻是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
程廣源:“所以說,可能這個地方是猴子的一個避難所,本身猴子是樹棲動物,它一定要在樹木上或者樹叢中那些高的地方,去躲避捕捉它的動物,但是因為生態環境的一些惡化,外面沒有這種植物給它提供這種環境,它只有往這種它認為比較安全的地方去躲避。”
程廣源的這種猜測,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據村民韋興益講,歪寨村在幾十年前,還是一處野生動物繁多的地區。
民韋興益:“老人講這個地方以前有老虎、狼、山羊、猴子都有,就是在最近的這幾十年,全部沒有了。”
萬骨洞很可能,是猴子躲避危險的一處避難所。一些年老的猴子由於體力不支,不能再爬上崖壁,最後死於洞中。
猜測似乎很有道理,可當記者把部分頭骨帶回北京,請有關專家對猴子的種類進行判定的時候,這個原本合理的猜測,卻被完全否定了!那麼,群猴到底為何喪命萬骨洞?我們還是先耐下心來,像偵破一個案件一樣,先搞清楚“死者”的身份——命喪萬骨洞的猴子到底是哪一種呢?它們生前又是什麼樣子呢?
考察過程中,記者共發現猴類頭部骨骼十餘具,其它各類骨骼更是無法估算,這裡死亡的動物種類較多,而其中最多的就是猴類,初步估算至少有幾十只猴子喪命萬骨洞!那麼,為什麼這些猴子會如此集中地命喪萬骨洞呢?以前也從來沒有猴子墳場地說法,可這裡離奇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如果能夠判定出死亡在洞中的猴子,具體是哪一種類,也許能夠通過這種猴子的生活習性,找到它們喪命萬骨洞的原因。
記者結束了對萬古洞的考察後,提取了部分頭骨樣本,帶回北京請有關專家進行鑑定,共有兩個較完整的頭骨,和兩塊頭骨殘片。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學教授黃萬波,對於各種靈長類動物骨骼非常瞭解,他將是破解萬骨洞猴墳之謎的重要一環。
黃教授聽說了萬骨洞的發現,也感到非常吃驚,他曾親自考察過的洞穴有上千個,可還從來沒有見過像萬骨洞這樣,分佈著如此多屍骨的洞穴,洞中眾多的猴子屍骨就更加讓人難以理解了,對於程廣源推測猴子是在洞中避難,最後死於洞中的推測,黃教授認為不大可能。
黃萬波:“因為作為猴子說,一般不會住在一個離洞口幾十米深,底下連光線都沒有的洞穴裡。”
如果按照猴子的習性判斷,不論哪種猴子,都不大可能進入到如此深的洞穴內部。這時,記者突然想到,這裡峭壁高聳,急難攀爬,猴子大多善於爬樹,真正善於攀爬峭壁的卻極少。在我國眾多的猴類當中,有兩種猴子尤為擅長攀巖峭壁、石山。它們就是白頭葉猴和黑葉猴,這裡死亡的猴子會不會是這兩種猴類之一呢?但是,這一猜測,立即遭到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黃乘明研究員的否定。黃乘明是專門研究白頭葉猴和黑葉猴的專家,當他得知萬骨洞的情況後,記者的這一猜測立即被他排除了。
黃乘明:“黑葉猴在貴州有,但是黑葉猴生存的環境是卡斯特石山環境,所以如果那個地方不是卡斯特石山環境,那就不可能是黑葉猴”
萬骨洞周圍植物茂密,顯然不是到處怪石嶙峋的卡斯特地貌,而白頭葉猴則更不可能出現在貴州,因為這種猴類,目前只存在於廣西一個兩百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排除了白頭葉猴和黑葉猴的可能,記者只能請專家通過頭骨,來判斷死亡在這裡的猴子,到底是哪一種類。
在記者那裡的四塊骨骼樣品中,黃萬波教授判定,其中有三塊是猴類的,另一塊頭骨,由於只剩下頭蓋骨部分,因此,不好判定到底是什麼動物,不過黃教授認為這塊頭蓋骨肯定不屬於猴類。
黃教授初步觀察了記者取回來的樣品,發現剩下的那三塊骨骼樣品,分別來自三隻猴子的個體,而且,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三塊骨骼,又分別屬於兩種不同種類的猴子。要知道猴子是分種群居住的,即便是兩個種類相同的猴群,也是不可能雜居在一起的,更何況是兩種不同種類的猴子,就更不可能雜居在一處生活了,那麼這兩種製造瞭如此濃重謎團的猴類,到底是誰呢?
黃教授根據頭骨上殘存的牙齒,以及頭骨頂蓋上的室狀肌的形態,對其中兩塊骨骼做出了判斷——獼猴。
獼猴在我國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猴類,分佈面積也非常廣泛,貴州也有獼猴的存在,歪寨村所屬的安順地區,如今仍有獼猴繁衍生息。從分佈情況看,萬骨洞中有獼猴屍骨倒是合情合理。而另一個頭骨,從個頭看就比另兩個要大一些,頭頂的失狀肌與獼猴的頭骨相比,也很不一樣。
黃萬波教授認為,可能是一種大型猴類——藏酋猴。藏酋猴在貴州也有分佈,身高可超過一米,屬於較大型的猴類。黃教授通過牙齒的磨損程度判斷,這三隻猴子都已成年,其中兩隻還處於青壯年時期,另一隻則已顯老態。這樣看來,猜測年老體衰死在洞中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死亡在萬骨洞中的猴子終於有了明確的身份,那麼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種類的猴子,死亡在萬骨洞中呢?它們又是如何死亡的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黃萬波教授認為,造成萬骨洞中存在大量猴群屍骨的罪魁禍首,有可能還是猴子!
黃萬波:“猴子它在這個山區活動,有時候它要打鬧,或者發情期互相追趕,還有猴王爭霸互相追趕,有可能到了這個洞邊以後一不小心,被追的和追的一塊就下去了。”
但是對於黃萬波教授的這種猜測,中科院動物所的黃乘明研究員,卻並不認同。
黃乘明:“”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像獼猴種群內是多雄多雌的,藏酋猴也是多雄多雌的,在新猴王產生,老猴王被趕出來以後,新猴王沒有趕盡殺絕的行為,更不可能一群猴把另一群猴給消滅了,這種可能性不太大。”
“猴群間相互殘殺”的猜測遭到置疑。就在此時,記者又瞭解另一種解釋:那就是猴子由於相互追趕,或是遇到了危險失足跌落,萬骨洞獨特的結構就像是個天然的陷阱,一旦跌入,就再也沒有逃出的可能了。
黃乘明:“偶爾的情況都不好說了,但是作為靈長類(動物)來說,它是非常聰明的,像這種危險它很快就能判斷出來,就算是它很傻判斷不出來,那麼也只是偶爾一次,可能也就是那麼一隻或者兩隻,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屍骨。”
幾種最為可能的猜測,都被專家一一排除了,難道萬骨洞中死亡的猴群,就真的成為無頭迷案了嗎?
就在記者為群猴的離奇死亡感到不解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學教授黃萬波,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同時把“造成萬骨洞成堆猴子屍骨原因”的矛頭對準了另一種生物——人!
黃萬波:“還有值得研究的就是,將來我們把這個洞中的骨頭都取出來,取出來以後我們再看看,那裡面有沒有人工的痕跡,就是說當時的人了有沒有在這活動過”
黃乘明:“我初步的判斷可能還是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面。”
專家認為,這裡在很久以前,可能居住過獵人,或是某些隱居者,他們以洞穴為家,或是用來藏身,由於當時附近可能有大量猴群活動,所以猴子才曾為他們主要的獵物,這才有了萬骨洞眾多的屍骨。
兩位專家都提到了人為因素,似乎這樣就可以解釋所有的問題了。但是,這個猜測也並非無懈可擊:首先,黃萬波教授對骨骼進行了初步分析後他認為,記者取來的骨骼樣本年代跨度很大,從上百年到上千年都有;其次,記者在進入洞穴進行考察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明顯的人為活動的痕跡。不過目前,我們也只能姑且認為,這裡也許有“人為因素”的可能。對於萬骨洞的真正成因,動物學專家還將再次進入萬骨洞進行考察採樣,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揭開“萬骨洞群猴死亡”的最終答案!
閱讀更多 山靜鳥吟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