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諾門罕戰役,蘇軍殺敵1000自損800,卻讓日軍從此不敢北犯


諾門罕戰役,蘇軍殺敵1000自損800,卻讓日軍從此不敢北犯

1938年至1939年,蘇聯和日本在蒙古和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一系列衝突,兩個國家為了爭奪東北亞的主導權,拼了個你死我活。

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軍戰勝了俄國,並佔領了戰略港口。1919年爆發蘇聯內戰後,日本趁機派出7萬軍隊,幾乎吞併了西伯利亞,往東最遠到達貝加爾湖地區。布爾什維克贏得勝利後,日本人卻並不急著離開,直到1925年才撤離。

諾門罕戰役,蘇軍殺敵1000自損800,卻讓日軍從此不敢北犯

日俄仇恨已久,20世紀30年代日本走向法西斯帝國,斯大林則不斷擴大蘇聯的工業和軍事力量。日俄的對抗和衝突,集中表現在斯大林和日本天皇的爭鬥。“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的東北三省被日本佔領,日本關東軍步步緊逼,點燃了與蘇聯之間的導火索。

1938年7月,日本在符拉迪沃斯託克附近的張鼓峰,悍然攻擊了蘇聯守軍,這是雙方爆發的第一次嚴重衝突。此戰,雙方共有4000多人傷亡,以日軍敗退撤離而結束,並未擴大事態。

諾門罕戰役,蘇軍殺敵1000自損800,卻讓日軍從此不敢北犯

張彭峰之戰,可以視之為雙方的試探之戰,蘇軍與日軍的優劣勢在此戰中暴露無遺。蘇軍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坦克,但由於斯大林發動的清洗運動,導致軍隊士氣不高。反觀日軍,雖然裝甲和火力不如蘇軍,但日本士兵的戰鬥意志卻十分強悍,這讓蘇軍付出了沉得代價。

1939年5月,蘇聯騎兵進入諾門罕地區,被日本騎兵驅逐,最終引發了著名的諾門罕戰役。日本關東軍派出23師團,想給蘇聯人一個教訓。蘇軍則派出500輛坦克和裝甲車,步兵力量卻不足,使得坦克軍團的攻勢很緩慢,日軍23師團用37毫米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地雷,摧毀了超過120輛蘇軍坦克和裝甲車。

除了正面戰場的對抗,雙方還進行了多次小規模的衝突和戰鬥,二戰名將朱可夫派出機械化步兵,圍困了日軍23師團。在激烈的戰鬥中,蘇軍傷亡1萬,日軍傷亡1.7萬。殺敵1000,自損800,蘇軍也沒佔到大便宜,卻讓日本人嚐到了蘇聯鋼鐵軍團的威力。

從軍事上講,諾門罕戰役暴露了以步兵為主的日軍,在開闊地帶與機械化部隊對抗的脆弱,但也反映出日軍士兵的戰鬥意志。有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蘇聯不是因為炮兵和坦克數量佔絕對優勢,可能會面臨更加嚴重的後果。

諾門罕戰役,蘇軍殺敵1000自損800,卻讓日軍從此不敢北犯

在這幾次交手中,日本人重新認識了蘇軍的實力,心存忌憚。1941年夏,蘇聯在德國的閃電戰中面臨崩潰,絕大部分蘇聯紅軍集中到了歐洲戰場,日本人原本可以趁虛而入奪取西伯利亞,但最終卻選擇了“南進戰略”。歷史學家研究認為,正是張鼓鋒、諾門罕戰役的交手,讓日本人不敢對蘇聯動手,這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沒有了遠東的威脅,斯大林得以集中兵力對付德軍,還將駐於西伯利亞的軍隊調到了歐洲戰場,穩定了戰局。因此,說張鼓鋒、諾門罕戰役對二戰產生重要影響,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