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第二次鴉片戰爭老照片:大沽口炮臺清軍遍地橫屍,北京城濃煙滾滾


第一次鴉片戰爭,使得西方列強嚐到了侵略的甜頭,1854年,《南京條約》12年屆滿,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要求中國全境開放,鴉片貿易合法化,遭到清政府的拒絕。這張照片拍攝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天津北塘左營炮臺。

1956年,美國《望廈條約》屆滿,要求全面修改條約,同樣遭到清政府的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照片中為清軍的防禦工事。 這場戰爭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1956年到1958年,第二階段在1958年到1960年。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臺,炮臺守軍奮起還擊,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此戰清軍火力充分,殺敵500餘人,重創敵軍,這是鴉片戰爭以來的首次勝利。照片中為大沽口炮臺陣亡的清軍將士。

1860年,英法聯軍兩萬餘人再次進逼大沽海口,僧格林沁輕敵,以為英法聯軍不善陸戰,北塘竟沒佈防,給了英法聯軍可乘之機。照片中是淪陷後的塘沽炮臺。

1860年8月,英法聯軍約兩萬人從北塘登陸,進攻天津,一路如入無人之境。14日,塘沽炮臺被攻陷,英法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臺,此時咸豐皇帝根本無意抵抗,下令僧格林沁撤退,大沽口炮臺失陷。照片中為戰爭中毀壞的炮臺。

戰死的清軍將士。1860年8月21日拍攝。

照片中是大沽口炮臺內側犧牲的大清將士。拍攝於1860年8月21日。 這些照片看著讓人心痛,國力羸弱,列強入侵,卻無力衛國,這些將士們雖然沒有阻止侵略軍的腳步,卻用盡生命去保衛國家,值得尊重。

大沽口為京津門戶,大沽陷落,侵略軍長驅直入,佔領天津後,從天津出兵進犯北京。雙方於通州八里橋展開激戰,清軍雖然數倍於英法聯軍,但是面對侵略軍猛烈的炮火,衝鋒的清軍騎兵卻一個個倒下,場面十分悲壯。此戰僧格林沁敗逃,清軍全軍覆滅,咸豐皇帝則“北狩”離京,前往避暑山莊。

照片為被佔領的北京城牆頂部,清軍丟棄的大炮。英國攝影師菲利斯·比託1860年10月13日拍攝。

冒著滾滾濃煙的北京城。佔領北京後,英法聯軍在北京近郊持續了50多天的燒殺搶掠,他們還攻入圓明園中,大肆搶掠園中珍寶,帶不走的就就地砸壞,清洗一空後,一把大火將其燒掉,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數百宮女太監喪命。此外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這場戰爭,以清政府戰敗告終,簽訂了《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成為全體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