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鎮安海棠山|有石砌古山寨,尚能看到“哨口”“炮臺”等遺蹟


兵燹,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會讀的詞。所謂“避兵燹”,就是指避免因戰亂而遭受焚燒破壞的災禍。秦嶺海棠山上的石頭山寨,就是明、清兩代為“避南山兵燹”而修建的。海棠山上的石頭山寨原名青綏寨,也被稱為青龍古寨。

從海棠山停車場,沿著新修的道路拾階而上,800米後,約10分鐘的山路,就可以看到位於山頂地勢險要處的這些石頭山寨了。海棠山的山寨雖然統稱青綏寨,但實際上是由王家寨、蘇家寨和杜家寨三個寨子組合而成的。遠處為進入王家寨的山門。

海棠山嶺頂峰巔,尚能見到百年前山寨遺留的粗大基石。“聽老人說,以前石基上面,還蓋得有房子。土匪來時,可以躲在裡面。吃的喝的都有。地勢太險了,他們攻不上去。”這是石寨下面八十歲的蘇姓老人的描述。

實際上,明清時期,像鎮安這樣的秦嶺南坡腹地,官府支持民眾廣修山寨,名為避民屯兵,實則是堅壁清野,防堵義軍。在寨門門洞往外望去,群山綿延。山中既有民眾嘴巴里的土匪,也有管家告示上的義軍。是落草為寇打家劫舍,是揭竿而起打進縣衙,有何區別?

青綏寨三個寨子,均為石砌而成。三寨順山樑蜿蜒盤亙,中間有石路相通。兩側坡大、人不可立,幾乎不可攀登。此地視野極佳,可以鳥瞰南北山谷幾十裡遠,確實是易守難攻之地。不過當年的軍事要地,如今已成旅遊徒步的最佳去處。

青綏寨三個寨子中,前方這個蘇家寨位居中央,也最為高大挺拔,保存也相對完整,其寨牆平均高3.5米。石頭寨是秦嶺山中的一大特色,明末李自成起義軍走南山,統治者下令建寨34座。嘉慶二年白蓮教轉戰南山,嘉慶詔令重修寨堡,僅鎮安就整修30寨。


歷史已經過去,時代已經進步。多虧了這陡峭的山體和崎嶇的道路,讓這些見證著秦嶺人艱辛歷史的石頭山寨,還能保存下基本的輪廓。曾閱讀過清代毛鳳枝著的《南山谷口考》,其中關於防範秦嶺匪患的上策,就是在秦嶺南坡築城修寨。

在海棠山上的青綏寨,如今還能看到當年軍事防禦用的“哨口”“箭窗”“滾木、雷石發射座”“炮臺”“烽火臺”等遺蹟。烽煙起、戰火飛的時刻,每一支冰冷的利箭射出去,每一塊粗大的石頭砸下去,每一發憤怒的子彈飛出去,換來的都有可能是一個生命的消亡。

百年的時光過去了,當我們把當年防禦敵人的緊張心態,轉化成今天欣賞美景的放鬆狀態時,耳邊可曾隱隱有戰鼓急促的鼓聲?到這篇文章為止,已經是我為海棠山記下的第五個圖文故事。秦嶺的一石一山,均有寫不完的傳說。我愛這大秦嶺。


杜家寨在海棠山嶺背最東邊,與西邊的王家寨一起,拱衛著中間的蘇家寨。傳說這三個寨子,分別為海棠山上蘇、王、杜三個大戶人家出資而建的。每有匪患或兵變之時,三姓人就會攜老扶幼、備足輜重、退守寨中,與來犯之敵做最後的生死抗爭。

作為一個專門介紹秦嶺的自媒體,條友一直建議我在行走過程中,除了寫景記事,也多說說人文典故,不知道這樣的描述你喜歡麼?本組圖片拍攝於2018年11月25日,地址秦嶺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海棠山。接下來還會發布多組海棠山圖文,請點擊關注“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