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做守望型父母,孩子不再叛逆

今天是個幸福的日子,拋開家務,一囗氣讀完了《麥田裡的守望者》。

做守望型父母,孩子不再叛逆

十六七歲的少年,反叛、懷疑、敏感、質問、逃避 ,成了他們大多數人身上的標籤。

學習不是生活的中心,異想天開,追求內心的自由,成了生活的重心。

表面不再乎成人世界的懲罰,內心卻非常需要成人的理解。他們困惑、內心寂寞孤獨。愛憎分明,討厭虛偽和說教。

明知事情的對錯,但年輕人該過的關,一定要自己去撞,即使頭破血流,也不會後悔。

這一情節,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青春期。那時的我,想反叛卻又不忍傷父母的心,想行動又不敢去嘗試,一直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內心卻很孤獨。

曾經一小朋友,在父親告訴她: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跟同學們玩得太晚,早點回家,少喝點酒。

小朋友的回答縈繞耳邊:爸你放心,我的青春我想自己做主,我們年輕人需要過的關,我一定會過,該走的路一定要走。

時代雖然不同,但年輕人內心深處的聲音是一樣的。

做守望型父母,孩子不再叛逆

都說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與孩子成為朋友”。

但是卻很難,這是因為兩代人所站的高度不一樣。

孩子想要用自己的視角去了解世界,用親身體驗去分辨真實與欺騙。

父母卻為了保護孩子,想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讓他們少走彎路。用說教、用未來、用美好的人生去規劃孩子生活。

結果很難在一個頻道,矛盾產生,父母越管孩子們越封閉,不願和父母說話,大人們都不理解他們,慢慢的疏離,走入溝通的死胡洞。

青春的衝動,讓孩子們反抗、叛逆,完滿沮喪的毀滅心態,像一個刺蝟一樣,隨時都會爆炸。毀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們在尋找體驗時充滿幻想與衝動,一旦要跌入壞的深淵,身體會戰勝意識,迴歸好的本質。

誰都年輕過,年輕時該犯的錯總會犯,該走的路一定會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一帆風順,所以,父母們應常常坐上時光機,回到自己的青春期去體驗體驗。

不要過多的保護和干預。在父母的保護下,孩子雖然少走了彎路,少犯了錯誤,但是在將來的人生中,他們一定會面對這樣的困惑。早讓孩子犯錯,孩子站們起來的幾率更大。

明智的父母應該像書中那首詩:【不管怎麼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站在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哪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它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不要試圖去弄明白青春期孩子們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觀點去要求他們的行為,給予孩子們心靈探索的自由,重點是關注孩子們的情緒,理解一下他們做傻事和白日夢,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不讓他們掉進懸崖下就好了。

謝謝你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