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怎樣區分紫砂壺好壞——做工篇

前篇我們大概的談了一下泥料的區分鑑賞,這次咱們再說一說紫砂壺做工的判斷。

依舊強調前提,一定是在有類似對象對比的情況下。

簡單來說做工的判斷分為兩個大的方面,外觀以及實用性。

怎樣區分紫砂壺好壞——做工篇

高級工藝美術師陳宏林作品

先說外觀,做工好的紫砂壺外觀手法處理細膩乾淨,點是點,線是線,面是面。

線條挺拔,觀面勻稱,沒有拖沓。暗嘴暗把的處理自然,就像是壺身上長出來一樣。

嘴,鈕,把三點一線,口蓋平整緊密。壺內推牆刮底乾淨,網孔清晰無毛刺。印章能清晰辨認。

這裡展開說一下口蓋緊密這一點,嚴絲合縫當然很好,但是市面上常見的紫砂壺作品95%以上做不到這一點,原因有兩點,紫砂壺在生胚的時候整完口進窯燒製是會發生變形的,後期的整口是需要用金剛砂打磨。然而整口用的金剛砂大多是相對比較粗的,並不會非常細膩,因為用的砂越細,整口越費時間。所以即使沒有嚴絲合縫,有一點點的晃動都是非常正常的,這裡我們說2mm以內都算是業內的正常範圍。

怎樣區分紫砂壺好壞——做工篇

高級工藝美術師嚴偉作品

另外也經常會有壺友問“你們的壺能玩倒立嗎?”我想先告訴這樣的壺友,您買壺是買回去用,或者是做擺設的,不是拿去耍雜耍的。當然我能理解這樣的心緒,畢竟自己買的東西能多一點可以吹噓的閃光點肯定是好事。但是所謂“倒立”不能完全的判斷紫砂壺的氣密性。這個是一個很簡單的物理現象,有些倒立是利用了空氣壓力,有些倒立是利用了水的張力。有一個前提是這個蓋子能跟戶口有一定的接觸面,然後這個蓋子並不是很重或者不是一些異型口蓋。有一些壺型是完全不可以這樣做實驗的。

最簡單的比方,咱們那種木頭塞的老式熱水壺,裝滿水的時候倒立水是不會掉的,但是如果沒有裝滿水或者說裡面沒水蓋子又是乾的,是不是很容易蓋子就掉了,原理一樣。

怎樣區分紫砂壺好壞——做工篇

實力陶者蔣志超作品

另外就是實用性上面的判斷,這裡主要談出水以及後續的清洗難易度。做工好的紫砂壺出水一定會考慮,但也跟壺本身的造型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壺友喜歡傳統器型的重要方面。如果說一個壺的造型本身應該是比較好的出水,但實際卻不怎麼樣那就跟做工有關係了。這裡可以參考一些傳統器型,比如石瓢,仿古,西施,德鍾等等,傳統器型往往出水很好而且後期比較容易清洗。容易清洗的壺一半口子不會很小或者說身桶比較容易倒出茶水的。

當然一些異型壺,比如花器,精囊等等有時候因為造型關係,必須犧牲一部分的實用性,這也理所當然。壺友不必介意。

做工的判斷相對比較易懂,今天就跟大家說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方便及時接收紫砂壺知識,我們也經營許多老師的優秀作品。以上僅僅是玩砂人的一些經驗之談,文字能力有限,說的不好歡迎指正交流。

上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