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学员分享:从三支一扶到公务员,一个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不一定惊天动地,却一定感人至深。

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跨出美丽的校门,毅然选择到基层一线。

走入简陋的教室,悉心帮助村里的孩子认知世界、构筑梦想;

扑进基层卫生机构,为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默默地奉献;

忙于田间地头,把科学种养殖新技术带给了奔向小康的村民。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实践,以青春书写别样年华,用奉献实现自我价值。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期满成功上岸的基层通讯员的成长。

学员分享:从三支一扶到公务员,一个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

一个基层通讯员的成长

孙习之,2015年9月到2017年8月从事“三支一扶”服务,2017年服务期满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功上岸。回忆起两年的三支一扶,感慨满满。

初次见面,身着藏蓝色碎花裙的孙习之看起来很文静,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美。她说,平日里都是自己拿着摄像机风风火火地去记录别人,现在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成长,她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也很开心。

在西营门街道办事处,她从事的是基层宣传工作。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经常跟文字打交道,却从没有接触过宣传工作。紧张的工作节奏,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全新的工作内容,让初入职场的她倍感压力。她向周围的领导、同事请教,学习拍照、录像、编辑、存储等设备的使用。并且开始大量地阅读报纸、观看新闻,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学员分享:从三支一扶到公务员,一个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内,孙习之陆续向西青报社、电台、电视台、北方网、文明办等信息平台报送各类稿件三百余篇。其中刊登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的稿件就有五十余篇。北方网、文明网等网络信息平台的刊登率达到90%。有些群众看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被刊登在报纸上,总会开心地要一份,留起来。说起这些工作上的小成绩,孙习之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孙习之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她开始有意识地挖掘社区里的好人好事,希望向社会传播一些聚集在我们身边的正能量。在得知家住小稍直口社区的徐莉云阿姨一家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徐三奶奶四十余年的消息后。孙习之和同事们一起将这个感人的故事拍摄成专题片,让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的美德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学员分享:从三支一扶到公务员,一个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

进入“三支一扶”服务队伍之初,孙习之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能为服务对象做些什么,更多的是一种“被动”选择。

现在的孙习之已经非常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它们是西营门街阿姨、伯伯们亲切呼喊,更是一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