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古代人們如何生活?這從許多文獻、畫作中可見一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清明上河圖》: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清明上河圖》細緻生動的描繪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好似踏入古代社會,進入大都市中,入眼既是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大街上車水馬龍的情景。但古代社會真的都是這樣情形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在宋朝之前,和清明上河圖及各種影視劇中的古代城市面貌大為不同,當你踏入其中時,不會看到沿街林立的商鋪,也不會看到夜晚燈火輝煌的熱鬧場景。

宋朝之前的城市實行的是被一座座圍牆圈起來,劃分成若干區域的裡坊制: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在商品經濟並不繁華的時代,朝廷為了便於管理城中居民,將城郭內廣大區域用兩至三米高牆圍攏出一塊塊固定小區,命名為某某坊,四面留門,定時開閉,供居民生活、經商所用,生活坊區設立里正,以卒吏、門士輔助管理,商貿用的坊市則設市令管轄。

裡坊實行嚴格管制,除坊市外,其餘坊區嚴謹經商買賣,你若扛著扁擔去居民坊區沿街串巷的賣耗子藥,一經發現,嚴懲不貸。所以如果你穿越到了宋朝以前的時代,踏入城門後,根本不會看到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小商小販沿街叫賣的情景,看到的只是一條條長長的圍牆和散步的行人。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至於晚上燈火輝煌的熱鬧場景,除卻特殊節日外,你也不會看到。因為宋朝之前古代都市為了杜絕盜賊、管理治安,長期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一更三點敲響暮鼓,各個坊區四門關閉,誰要再在街上溜達,輕則拘禁,重則就地正法,直到第二天五更三點擂響開門鼓,方才四門大開,解除宵禁。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據資料可查,古代裡坊制度在春秋時逐步確立,北魏時發展成熟,到了唐朝達到極盛,其中都城長安便是典型的裡坊制佈局。

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市,另有平康坊是朝廷特意開闢的紅燈區,其內青樓、妓院遍佈,每年進京趕考的學子或來京辦事人員都會在此聚集,風流快活。

唐人孟郊的《登科後》雲:“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寫的是中了進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騎上快馬去賞花。若有人問他賞的是牡丹花還是牽牛花,估計會遭他翻白眼了。因為唐進士中舉之後就跑到平康坊,幹什麼去?去妓院找美女姐妹花。

古代城市都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繁華麼?淺談古代裡坊制

那為什麼到了宋朝,裡坊制和宵禁就慢慢解除了呢?因為唐朝鼎盛時期,經濟發展迅速,所設兩市根本不足以容納商鋪買賣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裡坊制與新型城市功能相背離,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與人際交流。雖然朝廷幾次三番明令禁止,卻也沒能阻止沿街店鋪的出現。到唐武宗時已對繁茂發展的商業與夜間娛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它的存在。

到了宋朝時,經濟發展更為繁盛,裡坊制與宵禁已經瓦解,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取而代之的才是古裝影視劇和《清明上河圖》中那種商鋪林立、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

歷史河流滾滾,許多真相被人們逐漸遺忘。對於歷史每個細節的探討能讓人們更加真實感受當時古人們的生活狀態,體味他們的喜怒哀樂。胡某希望能通過拙劣文筆儘量詳細生動的描述一些有趣的知識和個人見解,希望大家喜歡並支持。若有錯解處,請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