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作家三毛就是一個精神分裂者?

作家三毛是精神分裂者?這似乎是危言聳聽的一句話,定會惹怒眾多三毛迷。事實上,三毛自小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就表現出各種不尋常。她自小自閉、敏感甚至歇斯底里,在後來的歲月裡變得多疑,性格多重。先不論這是不是精神分裂,這著實讓我們痛心和惋惜,一個友善、愛美、有才華的女子被病痛折磨得失去生活的勇氣,若你能感同身受,這簡直是世間最痛苦的一個煎熬。

我們寧願避開談精神分裂,只說她精神和肉體疾患導致不尋常,僅此而已。她的不尋常從過往經歷可以看出蛛絲馬跡來。早在中學時代,她因為受到傷害開始自閉,厭學,不喜和人交往。可以說,她的情感體驗一直很敏銳,善於捕捉到一些虛無縹緲風味,使自己心神俱累,脆弱的感情極易受觸發,某一個激發點都有可能觸發井噴式決口。在她二十六歲時的一次感情受挫想通過自殺來結束生命就是一個例證。

作家三毛就是一個精神分裂者?

她與荷西生命的訣別可以說讓她陷入歇斯底里境地。有報導說經常看她孤僻獨立,口中唸叨著荷西以及自以為是的對話,這一切都有別於常人。即便是這樣,我只想說,一個人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有什麼理由還責備她的不正常,幸運的是她度過了這段灰色時光。

有人說她杜撰出一個荷西,這是誇大其辭,荷西確有真人。偏有人說她“偽善”,我認為應該是“表象式的偽善”更妥帖些。比如實際上荷西只有一個具有初中文化的工人,並不是什麼高級潛水師,有人說他大男子主意,有時候會和三毛吵架,這在我們常人眼裡不是很正常的夫妻間的日常嗎。三毛把她的愛人理想化,這是人之常情,是人的趨利性所致。在她的小說裡,常常美好一些日常,虛構生活中的人和事,這一點我不認為是“偽善”,這是作家可能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對事物進行必要的加工,小說難道不可以加工和美化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可以的,並不是寫人物傳記。

荷西的失去讓她急於尋找感情的寄託,在她最後的幾年時光裡,和王洛賓交往的點點滴滴,是她不向理想屈服的例證。怎奈何一個飽經風霜的俗世老人接受不起她的炙熱情感衝擊!她站在王洛賓的小屋前,揮一揮手,又一次收拾起行囊,需要再說什麼嗎?

世間萬物終歸塵埃,懂我的人自然懂我,不懂我的人,留在他身邊作甚!

終於,她受不住精神和肉體雙層折磨,以至在最後毫無留戀之際說出一些交鬼通靈之事,我認為即便是她親口說出的,也是歷經病患折磨,說出的讓人聳聽的有意之話。

一個對愛認真的人,尋求自由和美終極歸宿的人,在理想道路上一次次錯失,這是致命的。

憑這,還說什麼精神分裂,請閉口,她只是一個精神上的悲催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