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俗话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然而有些特殊情况是可以改姓,甚至必须改姓的。有的是被皇室赐姓或强行改姓,例如:郑成功本姓朱、被赐国姓改姓郑;有的是因避讳改姓,例如:汉代庄姓因避讳东汉明帝刘庄改姓严;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入赘和过继改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有曹操和柴荣。

曹操,有人说本姓夏侯,父亲夏侯嵩本来是夏侯睿的儿子,因为夏侯睿家里一贫如洗,只好把曹嵩送给朝廷中当宦官的朋友曹腾做养子,所以曹嵩改为曹姓。这种说法来源于吴人所作《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因而“曹操本姓夏侯”这一说法历来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曹操真的本应姓夏侯吗?如果曹操祖上真是姓夏侯,按照古代“三代归宗”的原则,他改回爷爷原来的姓,也是符合礼法的。而且以他当时的权势和地位,这也应该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曹操

那么,曹操不改回姓夏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另有隐情,还是他本来就姓曹呢?通过查阅相当多历史资料,得出的分析结论是:曹操根本姓曹,与夏侯氏无关。

首先,如果夏侯睿这个人物真是曹操亲祖父,那么他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就不可能叫曹睿,因为这样就犯祖先名讳了!有人说他父亲已经过继过去了,即使是过继出去了也不行!试想一下,自己的孙子和祖父叫一样的名字会有什么感觉?这种情况在古代宗法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其次,古代最讲究同族不通婚,如果曹操是夏侯氏的后代,那么曹操的后代,就不能跟夏侯氏通婚。然而事实情况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了曹操的侄女(曹操亲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夏侯尚娶了曹真的妹妹。这岂不全是同族成婚?这种情况按中国古代礼法制度是乱伦,是绝对不允许的。

再次,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严格强调同宗问题。古人血脉观念很重,过继养子一般都只选同姓子孙,很少会找外姓人。曹腾汉顺帝为小黄门,后迁中常侍。因参与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不久出任长乐太仆,迁大长秋。他生前将亳州城南大片土地划为其宗族墓地,大规模的修筑自己的坟墓。死后,养子曹嵩承袭了他的封爵。而根据史书记载,曹氏家族是安徽亳州的名门望族,人丁兴旺,曹腾不大可能从外簇找一个人来继位。根据《续汉书》记载,曹腾之父叫曹节有四子,曹腾是第四子,第三子为曹褒,有记载的儿子就有两个,一个是曹炽,一个是曹胤。这仅有的记载就证明曹腾有本族侄子可以过继,又何必去过继外姓夏侯家的人?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曹腾

最后,看曹操与曹仁等人的关系。曹仁、曹仁(亲兄弟),曹操从弟。曹洪,曹操从弟(从父兄弟是指同一祖父不同父亲的堂兄弟)。也就是说曹操的父亲曹嵩,与曹仁的父亲、曹洪的父亲是兄弟,而曹腾收养子,恐怕不会收那么多,应该只收养了曹嵩一个。那么曹仁的祖父,也就是曹嵩的生父,也是姓曹的。曹嵩又怎么可能是夏侯氏的儿子呢?曹真,曹操族侄,其父为曹操募兵时遇害,遂被曹操收为养子,曹操待其为亲子,曹丕称帝后,曹真掌握着曹魏全部兵权。这如非有很近血缘关系,是不可能。

综上种种疑问,唯一的解释就是曹嵩本就是曹氏的后代,绝非夏侯氏子!

曹操往往被人成为“奸雄”,历史上其形象成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乱臣贼子”的某些特征。而正史《三国志武帝纪》中对曹操出身情况的描述:“曹腾为中常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曹操本姓夏侯”的这一说法并没有人愿意去推翻。

后周世宗柴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曾跟随养父郭威南征北战,建立后周,被立为皇储。郭威驾崩后,继位为帝。在位期间,收复失地、减少赋税、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深受百姓拥戴,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又称郭荣。那么,又是怎么改成柴荣的呢?历史上,他到底该叫“柴荣”还是“郭荣”呢?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后周世宗

当然,将他列入柴姓名人录,柴氏后裔祭祀他,这没问题。从血脉上讲,他的确是柴家的儿子,是柴氏后裔的骄傲。不过从称谓上讲,他“必须”姓郭而不姓柴。

首先,在宗法上,郭威在建立后周第三年,诏命郭荣为开封尹、封晋王,确定了他的皇储地位。作为皇储,他奉祀的必定是郭家宗祠,否则宗法不容。他的皇位是后周太祖郭威传给他的,从血缘上他只是郭威的内侄而已(没有血缘关系),郭威虽然儿子都死了,但还有一个外甥李重进。如果称他为柴荣,便失去继承皇位的正当性。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后周太祖郭威

其次,郭荣登基后追封遇难皇属,是“先封太祖诸子”,再封自己的儿子,以此表达孝诚。世宗继位后不曾与柴家生父见一面,待之以“元舅”之礼而已,也不曾封亲兄弟为王,加以权柄重用,严守自己身为郭家嗣子的本分。说明他始终自认郭家子弟。

再次,其在位期间从未封柴氏族人为皇族,更不要说改回本姓“柴”了。不管正史野史,也没有任何关于世宗复姓的记载。

最后,世宗横扫江南,南唐主李璟主动去帝号、改名李景来求和。为什么改名?这是为了避郭威高祖父郭璟的讳,充分说明世宗仍然姓郭。

因此,世宗改回本姓之说,于宗法不容、于情理不合、于史籍无稽。那么,“周世宗柴荣”这个说法又是怎么兴起来的呢?我认为,把明明白白的“郭荣”改成“柴荣”,很有可能是宋朝史官篡改历史的产物。

赵匡胤篡位后,“窃国”的形象在百姓眼里是抹不平、擦不掉,有刻意淡化郭威、郭荣父子痕迹、抹去世宗影响力的需要。将“郭荣”改成“柴荣”,无非是为了削弱周世宗统治的合法性,从而变相加强赵宋王朝取而代之的合法性,即:柴可代郭,赵亦可代柴。因此,将后周世宗的名字叫做“柴荣”,完全是赵宋王朝为了将取代后周变得合理合法的骗局罢了。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改回本姓,而魏武帝曹操却不改姓呢

赵匡胤

世宗儿子二十岁年纪轻轻死得不明不白,其他子嗣不知所踪。为掩人耳目,替郭家续香火,从世宗本家旁支中找到个人奉周祀,直接将世宗改回柴荣。从此, 世宗形象进一步淡化,姓名也多沿袭柴氏族人称呼,因此“柴荣”二字,反倒成了他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