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这是一部厚敦敦的大书,全书32.8万字、441页;这是一部饱含泪水、隐忍、呐喊、苦闷、激愤的动情之作;这是一部满怀赤子之心的扛鼎之作,这是一幅让你爱不释手的中国农村鲜活的生活画卷。这部书就是固安本土作家、史学家赵复兴的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我利用了一周左右的业余时间通读这部小说,往往是刚放下手中的工作即抄起这部著作,从夹着书签的地方继续向下读;晚上十点半入睡之前我躺在床上继续读,胳膊举累了,眼酸了,这部书就被轻轻放在枕边,伴我入眠:我惊诧于我竟然如此为一部小说着迷。而在拜读这部小说之前,我刚刚放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01

这部小说对人性做了一次“全息成像”,简直是剥了人性的“皮”,每个人物的灵魂都毫无遮掩的裸奔。没有粉饰,完全的原生态。小说中辛诚的聪明智慧孔武、超强的组织能力、韧性战斗的精神,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冲锋在前,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勇斗匪徒,一鞭子就抽了持枪劫匪一个滚;他架起小船带领民兵将洪水围困的群众一一救出;大炼钢铁他带领乡亲到西山采矿,毅然携矿石到冶金部请教;胆大包天的开办了辛倪塬乃至全县的第一家村办企业;看到辛诚你就有了力量,他是农村未来的希望之星。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作者没有掩盖他的不足,他始终抱定组织会对自己有所考虑的想法,他认为党迟早会吸收他,从不主动伸手,没人相信他这个先进人物甚至是英雄人物竟然连党员都不是。 倪奎不是最强有力的,但是他会钻营,他先是用金鞋拔子送礼,后是用伶俐妇人作陪的酒宴拉拢了下乡的区长孙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便入了党,他便有了大权。他没给辛城进步的机会,没给辛倪塬任何人机会。辛诚出彩的地方倒往往是无意得之,是倪奎狠治辛诚,给辛诚穿小鞋的结果。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看辛诚这个人物,怎么都是辛倪塬的一把手,但怎么都不是。读者在悲愤与压抑中差一点都替辛诚怒吼了,但辛诚就是辛诚,他骨子里有着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想显摆,不想出头,不想争,他就这么被压抑着。他在王兰爱情面前,他忍着;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王兰就在他进山采矿的时候被活活饿死了。

王兰是小说中最美好的女性之一,仿佛一朵白莲。她才华横溢,热情如火,刚强果敢。她是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最美的妻子。面对葛县长、倪奎、张少文、倪淖的骚扰,她是那样的敢于斗争;对于辛诚的爱又是那样深沉;她培养出志愿军团长韩启蒙这样的高材生;同事高艳的无知蛮横与淫荡无耻反衬出了王兰的高洁。王兰形象寄托了作者高尚的女性审美追求。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她被倪奎一口定为“右派”后,为避免连累辛诚和辛诚全家,自己搬到野地里的场屋,最终活活饿死在饥荒之中。她的忍辱负重让人长叹、让人落泪。

县委书记马力,县长辛东方,面对政治形势,面对激进的副书记倪力猛,一忍再忍,一退再退,直至逃避。他们需要自保,他们需要隐忍,这样才能赢得或者说换取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时隔多年,我们现在有机会冷静看待这个特殊时代,我们扼腕,为那些“冷静”,仿佛被割断声带的基层干部扼腕叹息。但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作者没有如何粉饰,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使得人物变得真实可信。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再看“弄潮儿”倪奎,他看好机会抢占了辛倪塬的政治制高点。他很“政治”,但是他猥琐、投机、虚假、冷酷、淫乱,他整治老实的庄稼人办法阴损有效,他不惜一切代价压制他人,他用物欲疯狂俘虏占有女性,他嫁祸他人手段卑鄙。他怂恿人带领人打死了葛县长和傻柱子的妈,手段残忍得令人发指,他让能人倪松天天守着大锅熬粪尿,最终倪松因毒气熏染水米不进而死。倪奎受到张部长为首的四清工作队的调查畏罪投井自杀之际,是辛诚救了他。不久之后,是他指使儿子写控告辛诚的揭发信投进四清工作队的意见箱。倪奎伙同韩锋嫁祸“二踢脚”,只因“二踢脚”实事求是心直口快反映干部问题。倪奎败露后因盗窃罪入狱,辛诚进县城为他说情,倪奎只关了几天就被放出来了。你可能要问,这样的人还能救吗?!但辛诚救了,且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他忠厚传家久,他,乃至辛倪塬老实巴交的农民骨子里流着忍辱负重的血,此血脉从远古流来。如果你经过那个时代你会说,这是真的。

你会震撼于作者对林林总总人物的把握与体察:不是塑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你面前,就生活在你周围。从军级领导干部到县委书记、县长、区长一直到村里的每个干部,乃至不同的村民,通过事件中人物心理行动肖像细节等多种写作手段的调动,人物便活脱脱的有了呼吸和灵魂。善良与丑恶,大公与隐私,高尚与下贱,文雅与鄙俗,一切的一切都是原生态,每个人因为出身、经历、学养、环境的不同,形成复杂的个性特点。不因为美好而掩饰瑕疵,也不因为恶劣而单一的概念化。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其他还有许多人物让人过目不忘:辛诚的弟弟辛义,堪称中国农民中勤劳智慧的典范,他能力超强,分地时主动揽下没人要的葛家山子,硬生生的把它变成人人垂涎的砖瓦厂;他在社员几近被饿死的关键时刻带领大家南下古洼,救活了全村人的性命。哥哥辛忠,是中医圣手宁老先生的高徒,施妙手救人无数,铁道部的干部和家属通过“请愿”把他调到铁道部直属医院。葛怀州,抗战时期曾在陕西后方做县长,为抗战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他在抗战胜利后不愿与国民党政府合作,回村后也是一个开明士绅,理解和支持我党的方针政策;他有农民想象不到的生活习惯,他听耳机子及时了解天下大事;他渴慕妻妹王兰,他用《金瓶梅》话本勾引王兰,王兰的解剖般的“分析”他,使他这个众人眼中的绅士名流羞臊而退;他在土改中实事求是的回答赢来的是农会骨干打向他后脑海的棍棒,他死了,没有能参加到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来。忠义的倪松,暴雨冲坍了房子,在收到好友的援助之后,坏人嫉妒造谣,他怀疑老婆与自己的好友“有一腿”,打了老婆白玉梅耳光,白玉梅抄起切菜刀拼死捍卫自己清白女人的尊严。流氓无产者倪淖好吃好色,见好就上,毫无廉耻;宁老先生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但说话高冷“噎”死个人……牛刚倔强刚猛,妹妹在辛倪塬受辱,他忍无可忍,带队直接打折了倪奎的腿……

02

《永定河的清晨》是建国初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影像,展开了那个时期真切的生活风情画卷。作为特定人物活动的独特环境背景,作者赵复兴对建国初期永定河畔农村里的生活如数家珍,描形绘影,为我们保留了那时那地人民生活的真实样貌。没在那个时期那个地方生活,你写不出;有过相应的生活体验,你没有描摹的生花妙笔,也写不出。赵复兴生活过,他是那时用血汗摸爬滚打在一线的农村干部。从小孩子游戏、玩耍、打架,妇女斗嘴闲聊,到各种农活:农具的种类和使用,牲口车马的摆弄驾驭,车水推碾子筛箩,驴子蒙眼拉磨,古洼采蒺藜,打草籽,拉着吸铁石找矿,熬人粪尿造土化肥,吃食堂大锅饭,挖槽抄平码磉……连倪松家大雨坍房都写的那么真切:“这场暴雨给这老房子造成的危害是后房山坍了一块,幸亏坍掉的那部分倒在了街面上。后坡的房顶也掉下来半拉,就都拽在了屋地上,把靠在后房山那的旧木柜压在了底下。下雨的时候这屋里雨水如注,如同瀑布一般,直到这时候屋地上全是水”。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再看看辛义垒墙这段:“辛义垒东山,那是面对南北路的地方,迎面当前,如同人的脸面,更需要高质量。辛义特意穿了一件白褂子,一手耍列砖块,一手挥舞大铲,那蓝色的砖面儿硬是掉不到褂子上,白灰点子也溅不到褂子上,那小白褂还是那么白,还是那么漂亮,仅仅这一手就让人们称羡不已”。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葛县长、葛画匠、辛义、辛忠、宁老先生,这些人讲话都是一套一套的,为了写出这些人的不简单,有些就是长篇大套,但你不觉得冗长,反而为这些人出色当行的议论所吸引折服。王兰与高艳关于教学内容的一段交谈实际是文中很不起眼的片段,但小说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王兰文雅高明与高艳鄙俗可气跃然纸上,令人叫绝。

赵复兴懂行,写得出,源于他的生活底蕴之深,文化功底之厚,他知道该欣赏那里,他知道该怎么写出门道,这是很了不起的。即便对于那个时期人们生活样貌存有好奇心,也应该好好读读这部小说。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03

小说是建国初期农村人物语言的留声机。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描摹人物语言实际是文艺作品的一大难事和最强的基本功。人物百人一腔,千人一面,是一般文艺作品的通病。赵复兴笔下的人物,农民,知识分子,医生,干部,甚至农民与农民,教师与教师,干部与干部,人物语言莫不曲尽其妙。这是因为他熟练的掌握了永定河畔农村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独特的语汇,带有地方特色遣词用句,插科打诨,方言土语,给整个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语言特征,这语言属于生存在那里的人民群众,属于赵复兴。不那样说话就不贴切,不那样说话就是编造。娘娘腔、书生气、概念化统统与赵复兴无缘。没有臆测与编排,人物的语言就那样活活泼泼的自然流淌。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辛诚与辛义辛忠虽是弟兄,但是你可以闻声知人。同样是孬,倪奎不同于倪淖。同样是县长,葛县长不用于辛东方。同样是美女,王兰与白玉梅与王蕊不同。同样是村支书,倪奎不同于牛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习惯,个性化的语情语态,绝不混淆。赵复兴说:“我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辛倪塬这个地名不过是我避免对号入座的借口。他们说话就那样,我不能编也用不着编。他们就在我面前,咬牙切齿,跳脚蹦高,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我只需追逐,飞快的把一切都落在纸上。”赵复兴丰富的农村生活工作经历使他阅人无数,他记忆力过人,观察力过人,语言描摹能力惊人。他不是炫技,他是真实生活的留声机。通过过滤与剪裁,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人物个性的语言,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不着痕迹,自得风流。赵复兴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必然使他在中国当代文坛光芒四射。

04

小说冷峻的记录了建国初期河北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九四九年起,群众支前迎接南下大军,土改运动分田分地斗地主,抗美援朝,合作化,大公社,吃食堂,浮夸风,大炼钢铁,反右派,自然灾害饿死人,公社、大队、生产队,四清工作队,到一九六六年止。从河北到陕西,到北京,到山西,小说尽量拓展着时间空间维度。时代大潮滚滚而来,改天换地,所有的人物被裹挟着,主动或被动地向前,顺昌!逆亡!!不同的社会阶层在风暴中极力找寻自己安身立命的避风港。赵复兴了解那个时代,他为这个时代传神。他没有刻意的贬低或拔高。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他承认发生的一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他同情那些善良的农民,他们得已或者不得已的跟着踉跄前行,他们相信党,他们充满激情的繁重劳作,默无声息的忍饥挨饿。对世界变化的忍耐力让人不解。绝大多数人懵懂的跟随,即使需要打倒或者改造的就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亲人。卑微的生活,高昂的精神状态,这样和谐的集于一身。赵复兴没有批判的语言,他的爱和恨都化作了时代大潮中的众生相。

瞪羚遭到豹子捕杀,摄影师没有从摄影机后边离开,他没有去赶开对弱小进行猎杀的猛兽。

赵复兴尊重生活的本来样貌,他把心灵的震颤通过人物与事件的叙述留给人们。对辛诚一家为代表的农民的描写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使得人们痛苦呼吸的同时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得以在似乎遥不可及的远方徐徐地恢宠壮阔地展开。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把镜头对准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艺术作品并不多见。中国农民供养了整个时代,但他们留给后人的往往只是模糊的背影。继柳青、浩然、路遥、陈忠实、莫言等文坛巨擘之后,赵复兴把他的爱献给了华北地区的农村和农民。他想让所有人记得那个时期那个地方有那样的一群人。他们是社会洪流的翻滚的浪花,他们有这样的爱恨情仇,幸福与苦难。他们是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像顽强的牛马拉着伟大中华民族前行,一路风雨,一路朝霞,一路坎坷,一路鲜花。新生或许稚嫩,但新生充满了希望。正是中国农民的隐忍、坚强、反思、开拓,正是这种即使饿着肚子流着泪也要披荆斩棘开辟前进道路的精神特质,让我们看到伟大中华民族的不可限量的美好未来。

赵复兴也是一头牛,他奋力拖曳着犁铧,四蹄蹬劲,鼻孔张圆,在肥沃的文学原野上耕耘。他应该有系列作品,用以记录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记录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成长史。我期待,我有信心读到《永定河的清晨》之后的长篇小说……

孙东振:赵复兴长篇小说《永定河的清晨》的文学形象与时代风景

作者简介:孙东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廊坊市诗词协会会员,固安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方城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与评论,有很多作品公开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