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投資哲學」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投資哲學」

如果我問你,全世界最有名的投資專家是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這兩個美國人,一個是曾經的世界首富,價值投資理念的旗手。另一個是讓世界各國政府和央行聞風喪膽的對沖基金經理。索羅斯在1992年和英格蘭銀行,以及1998年和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和中國香港政府的“外匯大戰”,至今仍讓很多人津津樂道。

從這兩位“投資傳奇”身上,我們能夠學到點什麼?他們有哪些投資習慣,值得我們廣大投資者思考和借鑑?帶著這些問題,我和《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的作者,澳大利亞作家馬克·泰爾先生,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對話。《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這本書,在全世界被翻譯成9種文字,出版了14個版本,共賣了30多萬冊。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投資哲學」

一、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區別

我們首先談到了巴菲特和索羅斯之間的差別。在馬克·泰爾看來,兩人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泰爾將巴菲特稱為投資者(Investor),而把索羅斯稱為交易者(Trader)。

巴菲特推崇的價值投資,主要圍繞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長期投資這幾個關鍵概念展開。簡而言之,投資者需要搞清楚一個證券(比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然後在該證券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果斷買入,並且長期持有,等待該證券的價格迴歸其基本面價值。

【對價值投資不太熟悉的朋友,請參考本專欄歷史文章: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是否管用?為什麼會管用?】

而索羅斯的投資風格,則完全不同。在索羅斯的著作《金融鍊金術》中,他對自己的投資哲學,反身性理論有過比較詳細的解釋。和巴菲特相比,索羅斯的投資風格,帶有更強的投機性和短期性。因此,索羅斯更是要給典型的“交易員”,而非“投資者”。

二、共通的投資習慣

儘管巴菲特和索羅斯兩人的投資風格迥異,但是在馬克·泰爾看來,他們有一些共通的投資習慣,值得我們普通投資者學習借鑑。在他的書中,泰爾列舉了23個最重要的投資習慣。在下面這篇文章中,我會挑選幾個比較有趣的習慣,和大家分享一下。

習慣1:保證資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習慣2:想方設法減少投資風險。

我問泰爾:我可以理解你提倡這兩條習慣的初衷。畢竟,有很多投資傳奇,都反覆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注意投資風險。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投資哲學」

比如巴菲特就曾經說過:第一條最重要的原則:不要虧錢。第二條重要原則:不要把第一條忘了。

但問題在於,在現實生活中的任何投資活動,不管是買股票、買房子,或者購買理財產品,都或多或少涉及一些投資風險。理論上來說,把錢存在銀行裡,風險最少。但即使是那樣,也需要承擔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想要完全不承擔任何風險,那我們是不是任何投資活動都不要參與了?

對這個問題,泰爾的觀點是,當我們強調“保證本金安全”時,其實有兩個含義:

第一、明白自己能夠承擔的最大損失。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應該只去投資那部分自己“輸得起”的資金。如果這是一筆有非常重要用途的資金,比如幾年後結婚,或者上學用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對這筆錢採取比較審慎的態度,不要去貿然從事任何帶有風險的投資活動。

第二、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能力邊界有清醒的認識。

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投資哲學」

泰爾提到,在任何人決定進入股市之前,他首先應該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投資能力,去戰勝市場,獲得比指數更好的投資回報?如果答案為否,那麼他就應該老老實實的購買並持有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同時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放到本職工作中,通過工作表現來積累財富。

只有當這個問題的回答為“是”時,投資者才應該循序漸進,逐漸找到自己擅長的投資策略和領域,慢慢開始從事選股,選基金等主動型投資活動。

接著,我又和泰爾討論到他書中寫到的第九個和第十八個投資習慣:

習慣9:堅持自己做投資研究。

習慣18:知道如何將工作委派給別人。

我向泰爾質疑到,這兩個習慣看起來有些自相矛盾。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堅持自己親力親為做投資研究,什麼時候應該把一些工作委派給別人?

泰爾說到,習慣9,想要強調的核心是:到最後,別人的看法都只是一個建議而已。作為投資者,我們自己需要有獨立的判斷,並且只有我們自己,為投資的盈虧負責。

絕大部分的券商,都有研究部門,每天都會製造出各種研報,給投資者各種投資建議。各種金融媒體,也會經常給讀者推薦各種投資的主意。在這麼多建議面前,我們需要牢記:最後出錢的,並且承擔盈虧的,是我們自己。最不濟的投資者,就是那些人云亦云,跟著別人的建議在那裡瞎買瞎賣。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湊足了熱鬧,卻完全沒有學會正確的投資方法,賺了吆喝賠了錢。

因此,投資者需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沒有捷徑,需要投資者注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投資能力。指望聽別人的一些小道消息,或者讓別人為自己去做那些研究工作,來決定買哪隻股票,賣哪隻股票,註定不會得到好的投資回報。

而習慣18,講的則是在金融投資活動中的分工。任何投資活動,都會涉及到分工。比如我們去券商那裡開戶,去閱讀一些個股分析,去購買某個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等,其實都是在分工的基礎上,將某些投資活動委派給別人去做(並且支付他們一定的費用)。這些分工委派的目的,是幫自己省一些時間,提高自己決策的效率。但是到最後的決策,無法委託給別人,只能由自己做出。

接著,我和泰爾提到,在他的書中,有一條讓我感到非常有趣的習慣:

習慣19:嚴格控制消費,不要奢侈浪費。

我對泰爾說:在很多人看來,投資的目的,就是賺錢。賺錢的目的,就是花錢。有了錢,就能夠買豪宅,買豪車,出門坐頭等艙,吃高檔餐廳,住五星級酒店。如果賺了錢還不能花,那如此辛苦去鑽研投資“秘籍”有什麼意義?

泰爾說到: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成功的投資大V,就不難發現,他們都是高度自律的。他們喜歡投資,很享受投資賺錢帶來的滿足感,但是他們從來不會亂花錢,更不會過度消費,寅吃卯糧。這可能是很多人對“有錢人”最大的誤解。

在筆者的《小烏龜投資書單》推薦書目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本叫做《鄰家的百萬富翁》的書,其中講的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追求消費,滿足自己享受的慾望,那麼更有可能的結局, 是破產,而不是變富。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絡公開課

(1) :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 :適合對購買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分析的基金包括:國內公募基金(歷史10年以上,規模10億人民幣以上)、香港內地互通基金、QDII基金和海外基金。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

Mark Tier (Author):Investment habits of Buffett and Soros

伍治堅:

伍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