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去槓桿背後“索羅斯”之影

去槓桿背後“索羅斯”之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鄒衛國 宏觀對沖,就是在關鍵時刻以一國為目標狙擊,從而市場雪崩。

微觀也有類似挑戰,就是在關鍵時刻一公司遭遇意外,公司危機爆發。

20年前,索羅斯狙擊亞洲國家展現了其清晰的邏輯。近期很多公司的債務危機,正是沿著這條邏輯路線狂奔。

索羅斯的分析框架,就是正反饋機制及其逆轉。就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過程,沿著索羅斯的分析框架,是這麼一個路線:其一,“亞洲經濟奇蹟”,但奇蹟背後是“成長性的衰退”:是外延式的膨脹,而不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其二,“樂觀的錯誤”,經濟成長的諸種利好、推動外延式增長繼續。其三,基本的支點是槓桿,依靠的是外資持續流入,以及出口的持續帶來的貨幣投放,自身的現金流支撐的投資有限。其四,當美元加息之際,開始了一個逆向的正反饋的過程。

於是,資金大規模撤出,衰退來臨,衰退的來臨擊破“樂觀的錯誤”;另一條傳導線上,“樂觀的錯誤”,轉向“悲觀的錯誤”,加速資金大規模流出,系統性風險引爆,危機來臨。

對於微觀,索羅斯的分析框架其實非常貼合。

其一,奇蹟的開始:中國企業成長奇蹟是有的共性的,特別是在上市之後展開,IPO融資、後續併購的展開、槓桿的放大,開始了一輪又一輪外延式的膨脹。其二,樂觀的錯誤:企業的成長帶來了樂觀的錯誤。金融機構紛至沓來,實控人信心膨脹,推動槓桿繼續抬升。其三,基本的支點:主要依靠外生的資金來源,而不是靠自身的現金流在投資支撐。其四,中國去槓桿成為國策之際,逆向的正反饋機制被觸發。

中國很多高槓杆的公司,都落入了“成長性衰退”的陷阱,這個是由中國本土經濟結構決定的。在具體操作中,由於高槓杆公司對接的金融機構多,溝通事務繁重,所有的鏈條只要一個對接不上,就會引發系統崩塌。

當下,中國企業經過了多年的外延增長之後,“樂觀的錯誤”開始動搖。基本的支點也開始出現逆流:金融鏈條上,所有機構的主題詞都是去槓桿,去槓桿還有來自政策層面的擠壓,很多融資通道被封堵。

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說,在現有的市場結構中,需要在微觀層面安排更多的逆週期機制(即負反饋環),以確保金融體系更為穩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法。但是,從認識到政策再到實踐,到修正再到完善,有一個時間過程。

所以,現實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金融機構在關鍵時刻一個非常小的決定,就極有可能啟動一個逆向的正反饋循環。

這個循環的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企業的分崩離析乃至破產。

隨著又一個償債高峰的到來,從系統生態的角度看,對於“負反饋環”的建設,是時候要抓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