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我们的梦想|《旅行与读书》

旅行与读书都是我们的梦想,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如果能将二者完美结合,那该多么逼格满满啊!

曾经看过《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第一次体验旅行与读书的完美结合。20世纪90年代,作者拉金在缅甸旅行中阅读,一方面去到曼德勒、渺弥亚、仰光、毛淡棉、杰沙等地,寻找当年奥威尔的身影,探索他七十年前在当年的生活如何影响他的写作;另一方面不断阅读《一九八四》、《动物农庄》,对比当时的缅甸政治生活。

因此我也试着努力将旅行与读书二者结合起来,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曾经无数次在鼓鼓囊囊的行李箱里再努力塞进几本书,但结果总是只翻了几页,甚至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除了徒增旅途的负担外,还有就是受到夫人的讥笑,警告下次旅行别再带任何书。

《旅行与读书》这本书,或许能给像我一样迷惑的你们提供些方法和答案。

我们的梦想|《旅行与读书》

-1-书原来是旅行的必备良药

书是开启我们旅行的兴奋剂。读书常在我们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甚至开始于我们不自觉之处,我们甚至运用书本“想象一场旅行”。《水路入朱诺》、《消逝的六芒星》、《极北直驱》让作者早早地开始了阿拉斯加的想象旅行,他发现旅行社的路线都是“被规划的”、没有弹性、缺少意外惊奇的“鸟笼旅行”,而真正的旅行是乘坐不同航船的“跳岛旅行”、乘坐小飞机的“住房旅行”以及冰海中的“独木舟”体验。

书是我们旅行者的壮胆良药。我们旅行去到一个陌生地方,面对僻静街巷和不同行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露怯。而这时,我们只需随身携带几本书,微笑道:“我有几本书防身呢!”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这样我们就不是一位“冒险者”,而是一位“追随者”,书就是我们“某位知识丰富的友人”。有他相伴岂止防身,我们可以说“have book,will travel”。

而对于美食无比着迷的吃货,书更是旅行必备清醒剂。有了书的指引,我们就可以从容穿行于农贸市场、狭街窄巷,寻找无比地道、价廉物美的当地美食,不会只吃专做团餐的饭店,作任人宰割的水鱼。

正是有了书的指引,作者开启了印度“金三角烹饪之旅”,在大厨带领下,走入酒店后厨,体验最地道的印度美食;因了《佛罗伦萨贪吃鬼指南》的指引,作者穿梭于佛罗伦萨街巷,寻找地道的牛肠面包和美味低价的当地红酒;如果没有《伊斯坦布尔街头小吃步行导览》,作者一定不会找到小巷市场里的两个羊头,细细品味烤羊头和卤羊头的细微差别。

书还是我们被宰后最好的安慰剂。人在旅途中,哪能不挨宰!作者被克什米尔老汉忽悠购买天价的羊绒蚕丝毯子,后来发现同样规格毯子的合理价格只需购买价的“十分之一”。

但作者读了书,就会发现,克什米尔老汉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他是能够吟诵奥玛·开俨诗歌的智者。“时恐秋霜零草莽,韶华一旦随花葬;微尘身世化微尘,无酒无歌无梦想”,是啊,我们终究要化作一抔尘土,有酒有歌今朝宜醉,地毯漂亮何妨购买,人生短暂,想买就买吧!

奥玛·开俨还说,“道失冥关谁借问,了无归客说崎岖;漫漫别路深如许,寂寞行人只自知”。我们挨宰,我们快乐,各种美妙,外人岂知?

-2-旅行是读书的延续

旅行是读书的兑现。旅行前的读书是一种“想象”,只有到了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才是一种摸象、一种兑现。有了旅行,作者才知道,佛罗伦萨牛肠面包中的牛肠其实只是到处可见的牛肚而已;有了亲自翻越少女峰无数雪坡的艰辛和劫后重生的狼狈,作者才体会到,书中内行旅行者寻找山丘与峡谷美景的代价是何其的巨大;在大爆炸的巴厘岛旅行,才能体验特殊时刻的当地风景和人情,那里并不永是书本里表面上的欢歌笑语和歌舞升平。

旅行是旅行者的记忆链接。没有旅行的读书,只是想像别人的生活而已,只有读书后的旅行才把我们真正链接在某地。我们行经某地,那些旅行经验使我们与该地有了“记忆链接”,或者套用《小王子》里的对白,旅行者与旅行地会建立起某种“驯养关系”。以后当突然听到他人指称该地时,此刻你定“心有所属”,因而发出“要回去看看”的想望。旅行就是把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地方。

旅行才是阅读真正的开始。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或者“一再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作者去过托斯卡纳之后,再读《托斯卡纳艳阳下》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再只了解字面,还了解氛围,还知道如何认同她的感受。“阅读”总是在旅行完成之后才开始,我来过,我看过,我了解......

旅行是留在我们心中的阅读。所谓的“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原来指的不是行走者会在旅行地留下印记,而是“被走过的”会在旅行者身上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旅行是精神的阅读,并不只是我们的精神对旅行地的阅读,而是旅行地对我们精神的阅读啊!

-3-阅读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有人说,我不需阅读,只有亲身去旅行、去到现场,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指摸才能体会。但结果是,大部分的人都走马观花、空留一堆照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叉。

也有人说,我不需亲身旅行、去到现场,只需阅读,看看照片、搜搜资料、听人聊聊、读读书本,就能知道。我已拥有一座脑海中的共和国,何须动身勘察那具体国家?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读万卷书、上万次网,是否真地能取代行万里路呢?

但是,看了书不去印证,怎知道书里说的是真是假?况且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怎知别人的哈姆雷特就是你的?

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一页。”

真正的阅读就是旅行,真正的旅行也是身体的阅读。

-4-旅行与读书无需特意结合

现在想来,我关于读书与旅行如何完美结合的迷惑似乎有了答案。

阅读和旅行本就是鸡和蛋的关系,到底是先有阅读后有旅行,还是先有旅行后有阅读,这都不重要。二者本就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次旅行、一次阅读根本不是孤立的事情,并不需要表面的强捏在一起。问题的根源是,一次旅行、一次阅读根本不够,读书、旅行、再读书、再旅行......这是一个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的过程。

我们的重点只需放在把世界看成阅读的借口,因读书而旅行,因旅行而读更多的书。这样全世界将变成一本书,世界也因为我们的阅读而存在。

因为“旅行”和“读书”,我们拥有了超过一个的“人生”。

————————

《旅行与读书》,作者詹宏志,台湾著名作家、编辑、出版人及电影人。PChome Online网路家庭出版集团和台湾规模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文化创办人。“滚石唱片”创始策划人,侯孝贤《悲情城市》与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监制人。他这大半辈子,大概拥有过两百多张名片。

回过头来看书的开头,不禁动容。《旅行与读书》是一本献给作者妻子王宣一(1955-2015)的书,她是一位认真的作家、一位聪明的厨子、一位天生的美食家,以及一位热情体贴、大方慷慨的朋友。“在这本书的每一场旅行,都有她低调而坚定的身影陪伴。”

感谢《旅行与读书》为我解惑,全书令人惊喜不断、感动不已、思考不息。另外它还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精彩游记。虽然全书没有一张照片。

我们的梦想|《旅行与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