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1、展览规模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CISC EXPO 2018)将于2018年6月1日—3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隆重举行,展览面积 20000平方米(请注意这次办展是在北京),参展企业300家。

2、展览简介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CISC EXPO 2018秉承着“致力打造专业平台”的办展宗旨,依托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背景,努力成为中国最大、最专业、最权威的产业平台。近年来,伴随着工业4.0、互联网+、物联网等概念的兴起,消费电子(可穿戴、移动智能终端等)、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生物医疗、汽车电子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市场快速成长,传感器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神经触角,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此次展会由多方参与共赢的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平台,遵循“1+N资源倍增模式”的核心理念,协助国内外传感器相关厂商宣传企业品牌、拓展市场,加强国内外传感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传感器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3、展出内容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CISC EXPO 2018将以“高峰论坛+展览展示+投资洽谈”的形式,全面整合政府、媒体、商(协)会、产、学、研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将传感器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加快推动我国乃至全球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宣传平台,具体展品如下:

  •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MEMS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产品
  • 陀螺仪、RFID、电阻式传感器、变频功率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电导传感器、24GHz雷达传感器、一体化温度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电容式物位传感器、锑电极酸度传感器、酸、碱、盐浓度传感器等
  • 各类智能仪器仪表、测试测量、变送器、流量计、安全产品、编码器制造商;封装测试设备、研发及代工平台、原器件及配件、半导体、材料、石墨烯、设备及服务商以及传感器相关的研发技术等
  • 嵌入式硬件、应用软件、嵌入系统解决方案;传感器集成系统和云服务商、软件与算法供应商;消费电子、安防电子、生物医疗、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应用
  • 传感器产业项目发布与洽谈活动、新品发布会、各种书刊网络媒体平台等。

4、参展指南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 展馆信息:
  •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庄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6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0.7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拥有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7个展览馆,建筑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
  • 展会时间:
  • 2018年6月1日-2日(8:30-17:00)
  • 2018年6月3日(8:30-14:00)
  • 展会票价:
  • 门票免费
  • 公交线路:
  • 18路;95路;127路;130路;132路;300快内;300快外;300内;300外;302路;379路;419路;467路;536路;596路;641路;671路;847路;848路;984路;985路;特8内;特8外;夜18路;夜30内;夜30外;运通104线等静安庄站下车,步行500米到达。

请小伙伴继续往下看

请小伙伴继续往下看

请小伙伴继续往下看

展鸿时刻

目前,全球有

30~50亿个传感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0亿个之多。据国内某大数据平台显示,2013年至2017年传感器年增长率为20%,其中基于可穿戴、智能医疗、工业控制三大领域的应用开发需求占整个传感器开发达80%,展鸿认为未来以上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将会成为整个传感器行业需求量的主力军。

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2015年以来,在智能化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物联网智能终端与整机产品制造市场稳定发展的带动下,传感器面临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要求,传感器向小、快、灵等方向飞速变化。以谷歌眼镜为例,它内置多达14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传感器等,集成这么多设备的谷歌眼镜也才

50G的重量,比一个鸡蛋还

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等更尖端的传感器已进入国内市场,进入我们的生活。传感器作为整个物联网的末端,潜在需求量最大,但是国内传感器行业对进口的巨大依赖已成为我国发展物联网的瓶颈。展鸿认为国内只有实现传感器的国产化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实力,才能实现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北京)国际传感器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