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谱名统,小名耷。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荷石水鸟图》轴,清,朱耷绘,纸本,墨笔,纵127cm,横46cm

图绘荷叶下一只水鸟栖于孤石上,形成全图之焦点。水鸟形状独特,单足独立,神态凄凉,它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作者孤寂凄凉的处境、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以及面对清廷统治日益稳固而无可奈何的心境或多或少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款署 “八大山人写”,钤白文印2方:“可得神仙”、“八大山人”。鉴藏印有 “虚斋珍玩”等3方。

坎坷的命运影响着朱耷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清王朝的痛恨,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山水画在宗法元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枯木寒鸦图》轴,清,朱耷作,纸本,墨笔,纵178.5cm,横91.5cm

本幅表现隆冬时节,4只落寞的寒鸦在残石败枝上栖息的情景。寒鸦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神色顿现笔底。鸟儿孤傲不驯的神态最能体现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本幅款署:“八大山人写。”钤“遥属”朱文印, “可得神仙”、“八大山人”二方白文印。

虽然此图无年款,但是依据其落款“八大山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写法的特点,可推断此幅是朱耷70岁以后的代表作。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芦雁图》轴,清,朱耷绘,纸本,墨笔,纵221.5cm,横114.2cm

图绘6只芦雁在水际岸边飞、鸣、行、止的瞬间。芦雁的造型准确严谨,动、静的体态表现得出神入化。其背部的羽毛是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点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细密的质感和厚重的量感。图中描绘山石的笔墨老辣娴熟,石上的青苔以卧笔横锋点染,纵横随意中不失章法,其苔点与芦雁身上的墨点在笔法上形成呼应,令全幅深得酣畅淋漓之趣。

款署:“八大山人写。”钤“八大山人”白文印、“何园”朱文印、“真赏”朱文印。鉴藏印有“安次王氏慎修堂珍藏书画印”朱文印。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猫石图》卷,清,朱耷绘,纸本,水墨,纵34cm,横218cm

画幅右上方署款“丙子夏日写八大山人。”钤“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白文)印2方。幅上又钤“遥属”(朱文)、“禊堂”(白文)等。左右角钤鉴藏印“文心审定”(朱文)、“宝贤堂”(朱文)、“蒙泉书屋书画审定印”(白文)等7方。“丙子”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此图为朱耷71岁所作。全幅景致简洁,绘一只白猫蹲于石巅上拱背缩身,与山石浑然合成一体。它闭目养神,全然无心观赏四周荷花、兰花等俏丽的景致。作者显然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将客观的意象与主观的意识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结合。他以心静如水的猫暗喻自己在清王朝统治下不闻不问,远离世俗的隐遁行为。图中荷叶及无名花草以墨气淋漓的泼墨法绘成,与白描勾勒,寥寥数笔的猫、石形成视觉上的黑白对比,不同色调的深浅变化,丰富了画面的空间层次,从而使全卷既充实又空灵。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秋林独钓图》轴,清,朱耷绘,纸本,墨笔,纵197.5cm,横57.3cm

款署:“驴”。钤白文印二方:“一字年”、“技止此身”。

图绘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空旷荒寂的意境中孕含着作者对明朝故土的无限怀念。此图无年款,根据署款“驴”字,推断此幅为朱耷57岁(1682年)左右的作品。这时期其山水画还深受元人倪瓒、黄公望,明人董其昌的影响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笔墨特色。本幅构图取法倪瓒一河两岸式的布局,以简洁疏朗的物象表现出荒寒的萧条景致。山石画法取自黄公望,其轮廓以尖硬的线条勾勒,石面略作皴染,于散漫随意中不失古雅的情趣。整体画风则显现出董其昌明洁秀逸、华姿润泽的艺术风貌。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杨柳浴禽图》轴,清,朱耷作,纸本,墨笔,纵119cm,横58.4cm

本幅自识:“癸未冬日写,八大山人。”钤“八大山人”、“何园”、“真赏”印。

“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鉴藏印:“白门李氏珍藏”、“米舫平生之真赏”。裱边有狄平子题记二则,钤“狄平子”印等。

此图是朱耷80岁所作。风烛残年的他面对清政权日益巩固,明王朝复辟无望的局面,愤世嫉俗的情结逐渐变成无奈的失望。此时他的绘画作品多表现出一种痛定思痛的空寂和宁静。

图中杨柳以力透纸背的功力展示,墨气干湿浓淡尽在变化之中。八哥以软毫笔表现,中锋运转,笔笔凝重沉着,生动地刻画出八哥专注剔羽的神形体态。

其他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八大山人 双鹿图轴 中国国际博物馆

花鸟画在参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古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荷花翠鸟图轴 182×9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荷石水禽图 旅顺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湖石双鸟图轴 136×48.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临沈周松柏桐椿图卷 41×1310.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墨荷图 80x160 安徽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秋林亭子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秋山图轴 182.8×49.3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八大山人) 莲塘戏禽图卷 27.3×205.1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书画册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朱耷 芭蕉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朱耷 荷花双禽图 天津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朱耷 荷花小鸟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朱耷)绘画:艺术寄托坎坷命运,哭之笑之体味戏剧人生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