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農村野外水邊經常能見到的狗尾巴花有什麼作用?

跟著蝸牛去散步


狗尾巴花,一聽這名,也許有人會誤以為它和狗尾巴草有點啥關係,其實它們壓根就是不搭邊的兩種植物。

狗尾巴花的學名為“紅蓼”,因為開花時是一串串的,形似狗尾巴,所以民間就有“狗尾巴花”之稱,還有些地方稱其為“麥穗花”。狗尾巴花在我國幾乎遍佈全國各地,大多生長在池塘、溪流、河灘等水資源豐富的地方。

因其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花開時,一片片又紅又豔,非常好看,所以很多農民會將它移種於自家小院中作為觀賞性植物。兒時的陌上花也總喜歡去野外折來漂亮的狗尾巴花,將它插在瓶中,擺放在窗臺上。

聽奶奶說,以前家裡困難的時候,還會去摘狗尾巴花的嫩葉,用沸水焯熟後,涼拌著吃,只是口感上並不好,所以現在也很少有人吃了。

此外,狗尾巴花還具有藥用價值。

在深秋時採割狗尾巴花的莖葉,洗淨後,莖切成小段曬乾,葉置於通風處陰乾,貯藏。其最大的功效是具有祛風除溼,清熱解毒,活血,截瘧等作用。對於治療風溼痺痛;痢疾;腹瀉;吐瀉轉筋;水腫;腳氣;癰瘡疔癤;蛇蟲咬傷;小兒疳積疝氣;跌打損傷;瘧疾等疾病均有不錯的療效。

紅蓼的果實也可入藥,主要有活血、止痛、利尿等功效。

紅蓼是含有小毒的,因此在平時的使用上,最好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用藥。

別看狗尾巴花(紅蓼)只是株野草,但它的文化價值可不低!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們可都對它青睞有加。

唐代杜枚詩曰: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唐代白居易詩曰: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

宋代陸游詩曰:老作漁翁猶喜事,數枝紅蓼醉清秋。

……


陌上花開且緩歸


狗尾巴花,學名紅蓼,我們當地叫它蓼子,如同提問所言,在農村野外水邊經常見到,在我們這裡,它最主要的作用與製作黃酒有關。

製作酒麴子。用蓼子花摻兌米粉、甘草、曲母粉一起拌勻,再揉搓成核桃大小的圓球,讓它自然發酵1天,當你聞到有酒香時就算成功了。在以前農村,會把涼乾的曲子用線穿成串,如同佛珠一樣,掛在通風、避光、乾燥的地方,等要製作黃酒的時候就用到它了。製作黃酒的時候,先把糯米蒸熟,再用蓼子製作的曲子和蒸熟的糯米一起拌勻發酵1個月左右,這個階段就是我們所說的米酒,俗稱甜酒,如同超市裡賣的一樣,味甜酒精度數不高;第二個階段就用炒熟的麥子“投”了,這時製作出來的就是黃酒了,酒精度數比較高。一般一顆曲子可製作3斤黃酒。

現在一般很少人用蓼子作曲子了,大家做黃酒時都買成品的曲子,不知大家還知道或還記得用它作曲子嗎?


農村一山貨


在農村野外水邊經常能見到的狗尾巴花有什麼作用?



清秋季節,在農村的路旁、溝渠、河邊、沼澤、窪地等潮溼之地,我們常會看到一片或一叢茂盛的狗尾巴花墜著紅豔豔的花穗在微風中搖曳,非常漂亮。記得兒時,每每秋日裡打下柿子,爺爺便會去村外採一抱來,先將柿子放入罈子,待柿子放到三分之二處,便將狗尾巴花連莖帶花葉圈了,一併放入罈子封壇,及至倒置不漏柿子為止。最後將壇倒置於盛了清水的瓦缽內,平日裡勤換瓦缽水。入冬,即可開壇吃柿子了。現在還恍惚記得微辛的狗尾巴花味。這亦是我記得的紅蓼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一了。



狗尾巴花又稱紅蓼、大毛蓼、游龍。一年生草本,6—9月開花,8—10月結果。除高寒地域,在全國各地多有分佈。因其花序緊實呈狗尾狀,俗稱狗尾巴花。民間亦稱其為“麥穗花”。因其生長快、植株茂盛且花序花色漂亮,如今亦有人將其用於庭院種植。還別說,不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還呈現出滿滿的野趣,讓人恍惚間憶起曾經的紅蓼野地和戲耍的情景......



紅蓼還是民間一味常用的中藥材,全株入藥。性平,味辛,有小毒。有活血、止痛、利尿、消積等功效。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痢疾、風溼痺痛、腹瀉、水腫、腳氣、瘡腫、惡蟲咬傷等。可內服,可外敷。內服以0.5—1兩水煎;外用研末撒或煎汁擦洗。如治風熱感冒、風溼性關節炎、痢疾等可煎汁內服,每日3次,飯後半小時飲服;若治惡瘡、惡蟲咬傷等可內飲外敷(或塗搽);治腳氣以全株煮濃汁浸泡。自己根據病情酌情施治。切記:是藥三分毒,飲服不宜過量、久服。遵醫囑為宜。



綜上,紅蓼既可助益生活之需,亦可觀賞、藥用。可於平日裡在院裡栽上幾株,甚好!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