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大臣找到日本天皇:下跪!天皇不肯跪,大臣直接走人,日本還護送

公元670年之前,日本不叫日本,叫倭國,公元670年後才開始叫日本。而且天皇這個稱號來自於李治,李治稱天皇的時期是公元674年。現在要說的事情發生在公元632年,但以方便起見,就直接稱日本和天皇。

公元630年,是日本第一次出使唐朝,唐朝經濟繁榮,國風寬容,是個很開放的朝代。所以當時唐太宗對於日本使者的到來十分高興,讓人帶領著這個叫犬上三田耜的使者,在都城長安裡參觀學習了幾個月之久。

有來訪就必定有回訪,所以貞觀七年的時候,唐太宗讓當時的新州刺史高表仁作為唐朝的使者,和犬上三田耜一起去日本回訪,宣揚大唐國威。

大臣找到日本天皇:下跪!天皇不肯跪,大臣直接走人,日本還護送

高表仁是隋朝宰相高穎的兒子,出身名門,才華出眾,個人形象也是非常瀟灑英俊,唐太宗讓他作為使者出使日本,就是讓他作為唐朝的臉面,讓他在日本人面前一展唐朝的風采。

當時,日本的舒明天皇知道唐朝派了使者來,感到榮寵至極。所以用了最隆重的禮儀來歡迎高表仁。32艘船在港口掛滿了彩旗,等待唐朝使者一行人的到來,高表仁才到港口,立刻鼓聲樂聲大振,高表仁也感到非常高興,雖然這個國家是個彈丸之地,但沒想到也懂禮儀文明。

高表仁一行人作了調整以後,便來到了日本天皇的朝堂之上,想要表明來意,宣讀唐太宗的旨意。但是要求,日本天皇走向自己的寶座,面朝北給唐朝皇帝下跪,接受唐太宗的意旨。只是這個要求,立刻遭到了日本朝廷上下的反對,他們認為自己國家跟唐朝不是附屬關係,所以唐朝沒有資格要求他們的天皇下跪,這樣做是在折損他們的顏面,想也別想。

大臣找到日本天皇:下跪!天皇不肯跪,大臣直接走人,日本還護送

高表仁認為日本不過是個彈丸之地,竟然還敢跟唐朝叫板,所以當即發了大火,直接就拂袖而去,連聖旨也不讀了。而且不在日本做片刻停留,執意要回到唐朝去,而日本方面也畏懼唐朝,不敢有什麼說詞,也不敢威脅高表仁,只能派人將高表仁一行人護送到馬島。

高表仁回來以後,唐太宗得知此事,知道他並沒有完成自己下達的意思,很是生氣,認為高表仁沒有能夠平定遠方的才能,不過是個庸才而已,所以直接把他的官職撤掉了。

這是歷史上,唐朝第一次出使日本,結果兩方面鬧得都不開心。所以在這以後的20多年裡,唐朝跟日本再無來往。唐高宗善戰,所以唐高宗時期,唐朝的版圖擴到最大,當時唐朝的軍隊和日本軍隊在朝鮮半島發生戰鬥(唐新羅戰役),毫無意外,國力強盛的大唐把日本打趴下了。

大臣找到日本天皇:下跪!天皇不肯跪,大臣直接走人,日本還護送

而日本這個時候才正視到自己跟唐朝的差距有多大,想要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所以派了很多使者,還有學生到唐朝來學習。而唐朝一向是包容的風氣,所以也就很愉快的接納了他們,當時長安城裡就有很多日本人。

而後來唐朝為了顯示出自己大國風範,也多次派使者回訪日本,但是這些使者從來沒見過日本天皇,日本天皇每一次都對這些使者避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

大臣找到日本天皇:下跪!天皇不肯跪,大臣直接走人,日本還護送

​ 因為見到了唐朝使者,下跪吧,有損日本的顏面,不下跪的話,唐朝使者這麼要求了,他們又沒辦法拒絕,誰讓敗給人家過,而且輸得那麼慘,唐朝國力強盛,他們那時不過是個小國,萬一唐朝皇帝生氣了,他們拿什麼跟唐朝戰爭。

所以為了不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每次唐朝使者出使日本的時候,天皇都會假託一些說辭,不見使者,因為跪不跪都會引發很大的麻煩,所以乾脆就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