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織田信長,這位“亂世的風雲兒”、“第六天魔王”的性格和命運,同中國的曹操特別像,在日本光榮製作的《三國志》和《信長》兩款遊戲中,倆人的頭像也幾乎一樣……

日本歷史上,有一個跟中國歷史同名的時代——戰國,我們的戰國時代比較早,在秦漢之前;日本的戰國時代則晚很多,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明代。群雄紛起、天下大亂的戰國時代,是許多日本人眼裡最為曲折、生動的一段日本歷史,一代梟雄織田信長就是在這個時代崛起的。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生逢亂世

在統治日本130餘年後,幕府的政權,傳到了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手裡。這位將軍跟我們東漢末年那些昏君差不多,心思根本不會放在工作上,結果當然是大權旁落,綱紀廢弛。義政沒兒子,於是把弟弟選作繼承人,可剛宣佈這個決定,兒子就生出來了,於是擁護兒子的和擁護弟弟的兩派便鬥了起來,以至於兵戎相見。

1467年,兩派的十幾萬大軍在天皇和將軍的眼皮底下開戰。連番的廝殺使繁華的京都變成屠場,無論百姓還是皇室、幕府、公卿都飽受煎熬。當時的一首詩曾吟道:“君知否?帝都一片荒涼,夕陽漫照野地,金絲鳥見此風光,淚泗長。”這是一段我們熟悉的場景。曹操,面對東漢末年國家的殘破,不是也曾經發出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悲鳴麼。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這場波及半個日本的混戰打了11年,誰也奈何不了誰,兩派最後只得講和。

戰後的幕府將軍徹底失去了權威,戰國時代拉開了序幕。從此,“下克上”系列在日本全面上映:大名攻擊幕府將軍、大名的家臣攻擊大名、家臣的陪臣攻擊主家。連老百姓都不閒著,各種形式的“一揆”(即暴動,如農民發動的“土一揆”、小商小販發動的“町一揆”,以及和尚們發動的“一向一揆”等)也風起雲湧……

無厘頭的年輕領主

亂了將近百年,終於有人要出來收拾局面了。被時人譽為“東海道第一弓”的東海霸主今川義元,帶兵四萬直指京都,要朝覲天皇,不過,路上,他必須搞定尾張國。

尾張的主人就是我們要講述的織田信長。據說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信長的表現就令人頭疼,他多次咬傷奶媽的乳頭。少年時的信長更是放浪不羈,天天衣衫不整地在街上廝混,裝瘋賣傻,惹事生非。當時的信長,是以“尾張的大傻瓜”出名的,不過日語中“傻瓜”這一詞彙,並不代表白痴,而代表浪蕩、無行、舉動乖戾等比較無厘頭的行為。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織田的母親和家臣都更希望溫文儒雅、知書達理的弟弟信行來成為家族領袖的繼承人,但信長幸運地娶到了當時聞名天下的美女、美濃領主的女兒歸蝶。靠老丈人的支持,信長保住了地位,但他的行為仍舊瘋瘋癲癲。父親過世的時候,信長已經18歲,在葬禮上,信長姍姍來遲,穿著怪異地走到父親的靈位前,抓起一把香向牌位一扔,然後掉頭便走。家臣們一片譁然,信長的老師平手政秀再也無法忍受,留下長篇諫書後在家切腹自殺。

這些劣跡使得許多家臣倒向弟弟信行,於是信長不得不花費數年時間去平息一起起叛亂,幾番波折後,信長終於將尾張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了。

以少勝多,一戰成名

回頭再說東海霸主今川義元,他率領大軍開始了向尾張國的攻擊,消息傳到信長那裡,信長命令自己的侍從擊鼓伴奏,自己搖扇起舞,高歌一曲 “敦盛”: “人生五十年,一切如夢幻,一度之生存,豈有不滅者?”

一曲唱罷,信長穿上盔甲,下令吹響進軍的法螺貝,帶著倉促湊起來的兩千人奔赴前線。正午,今川義元本隊5000人到達桶狹間山。因為道路狹窄,今川義元的本隊擺了個奇怪的一字長蛇陣, 把主將的位置輕易地暴露在信長的軍隊面前。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得知消息的信長立即帶領軍隊從小路穿插,突然接近今川義元本隊。恰逢此時,暴風雨又至,防守鬆懈的今川義元本隊立刻陣勢大亂。機不可失!挺進中的信長一馬當先率領全軍直撲今川義元,本已無心戀戰的今川軍見狀立刻崩潰!在親衛隊300餘騎的保護下今川義元開始撤退,但還是被信長的侍衛追上,斬於陣前!

主將陣亡之後,今川軍更是一潰千里,信長大獲全勝。這就是日本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赫赫有名的“桶峽間合戰”。信長一戰斬下了有奪取天下實力的今川義元的首級,威震全日本,一顆新的霸主之星已經冉冉升起,再也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尾張大傻瓜”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

“桶峽間合戰”勝利後,信長會見了兒時的夥伴,也就是後來建立江戶幕府的三河領主德川家康。傳說少年時代信長就曾經對家康說過:“我們兩個以後要共同奪取天下,我向西邊發展,你就向東邊發展。”這次會見締造了一個始終不離不棄、同舟共濟的堅強聯盟,前後達20年之久,直到信長死去。信長與家康,開始向他們兒時約定的目標前進了。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與家康結盟,信長解除了後顧之憂,他把目光轉向老丈人的美濃國,不過老丈人那時已經被兒子殺害。又經過多年的奮戰,1567年,信長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嫁妝”:整個美濃國。

意氣風發的他將美濃的“稻葉山城”改名“歧阜城”,“歧”取自周武王的發跡之地歧山,而“阜”則來自孔子的故里曲阜。信長更把“天下布武”四個字刻在印章上,以昭示其奪取天下的雄心!此後的信長開始了他雄霸日本的征戰生涯,他先是通過扶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征服和控制了京都和日本中部;而後又將這位與自己漸生二心的將軍放逐,徹底終結了苟延殘喘的室町幕府時代。

寧願我負天下人

除了要征服各地的大名、豪強,信長還要對付一些特殊的敵人:不斷在各地煽動暴亂的和尚們。

1570年,信長圍攻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即最澄大師於九世紀初創建於比睿山的延歷寺,各地領主聞訊後紛紛率兵來援。信長要的是延歷寺的屈服,若不服從,“包括根本中堂在內的三王二十一社等所有廟宇,我都會一把火將其燒為灰燼”。然而延歷寺低估了信長的力量,斷然拒絕了他的要求。

信長用了兩年時間,將支持延歷寺的各地領主勢力及地方勢力平定,延歷寺成了甕中之鱉。信長親率大軍來到山下,來兌現他的諾言。他下令封鎖一切下山通路,開始了殘酷的圍殲。根本中堂以下二十一社全被焚燬,包括僧侶、信徒在內的三四千人,不分男女老幼,均慘遭屠殺。從此,信長就被稱作“第六天魔王”。

此後信長更是以敵人的頭蓋骨塗金漆盛酒,強迫部下飲用。一次農民暴動被剿滅後,信長放火將當地兩萬人全部活活燒死!這般行徑,可謂不負“魔王”之名。

命運如此相同,這個日本人的崛起道路,完全就是曹操一生的翻版

功業未成身先死

1575年,信長遭遇武田家的挑戰,武田家擁有日本當時最強大的騎兵。信長果斷採用新式武器火槍,與傳統的鐵槍兵、持刀武士和騎兵協同作戰,對武田家的騎兵進行了毀滅性打擊,剪除了最後一個有能力與自己爭霸天下的武裝勢力。1576年,信長下令在安土山附近建造新城,取名安土。這座新都城據說是採用歐洲新技術建造的,它是新時代到來的標誌。以後,這段織田信長縱橫馳騁的時代就被稱為“安土時代”。

以安土為根據地,信長繼續征戰四方,並於1582年徹底消滅了老冤家武田氏,開始征討日本本州西部。此時織田信長的威望和權勢都如日中天,以京都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個日本都在他的控制下。重新統一日本,創建一個不同於以往朝廷或幕府的新政權,看來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但就在這一年,信長的人生走到了盡頭。在率軍援助西征的羽柴秀吉途中,他在不足兩百人的親衛保護下下榻京都附近的本能寺,而後被自己的部將明智光秀出賣。毫無準備之下,信長力戰不敵自焚而死,一代霸主灰飛煙滅!史稱“本能寺之變”。

信長死後,他的繼承人豐臣秀吉結束了戰國亂世,他最堅定的盟友德川家康則把日本帶回到幕府體制下。後兩人的事業基礎,無疑是由織田信長一手奠定的。

生逢亂世,青年時期的無厘頭行徑,以少擊多、一戰成名的傳奇故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智謀,大業未成身先死的遺憾。在織田信長的一生中,我們幾乎處處能看到那個對酒當歌、橫朔賦詩的大英雄——魏武帝曹操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