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提示:通過這些記述,不難看到東土或者中原在我們不熟悉的那個年代向今天新疆地區移民的史實,並且隨著後來中原王朝在這裡的駐軍、移民一代代地延續和發揚光大了下來。而在今天新疆地區絕大多數原著民族已經物是人非的情況下,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漢族人即是新疆地區土著民族,新疆也絕對不是今天某一個民族的新疆,而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新疆,是當下中國神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公元755年對於唐王朝來說是一個苦難沉重的分水嶺,這一年,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叛亂,同唐朝爭奪統治權,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成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在唐朝徹底告別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治宏貞觀、開元盛世等等這些閃光的歷史節點時,叛軍自今河北涿州一路呼嘯而來,直逼長安,唐玄宗帶領少數妃嬪、隨臣逃出長安逃往成都,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陪同下,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登基為新皇帝,調兵遣將任命官吏組織平叛。

消息很快傳到了西域的佛國於闐,這時的于闐國王是尉遲勝,他二話不說,要親自率兵到內地協助唐朝平定叛亂。大臣們說:“國王,我們于闐怎麼辦?您可讓其他人率軍前往的呀!”尉遲勝便命弟弟尉遲曜代理國政,仍然堅持親自前往。一聲令下,大軍開拔,尉遲勝的五千精兵被老百姓圍了他水洩不通。百姓們說:“王啊,您這一去還能回來嗎?我們會想您的!”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此時的于闐國,由於尉遲勝治理,經濟興盛,生活安定,因此老百姓對他十分擁戴,對他的遠離依依不捨。尉遲勝被感動了,為了表示自己仍歸故土的決心,特地將親生的小女兒留下來:“于闐的父老鄉親們,我的黎民百姓們,我將我的寶貝女兒留了下來,她在就等於我尉遲勝在,我尉遲勝不會丟下你們不管,也會想你們的,我會回來的!”

這我們記錄下這感人一幕的是《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三十五》:“安祿山反,勝使弟曜攝國事,身率兵五千赴難。國人固留勝,勝以少女為質而行……”然而,之讓人不禁要問:尉遲勝為什麼與唐王朝這麼親或者關係這麼走得這近呢?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尉遲勝這個人。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根據唐書的記載,尉遲勝是于闐國國王尉遲圭之子。尉遲圭死後,尉遲勝繼承父親的王位。 唐朝天寶年間(742年―756年),尉遲勝到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並進獻于闐的特產名馬和美玉。唐玄宗不僅親自召見他,而且回贈中原特產,並將宗室的女兒嫁給他為妻,同時授任他為右威衛將軍、毘沙府都督。尉遲勝回到于闐後,與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擊敗侵擾安西四鎮的薩毗、播仙,立下大功。因此,唐玄宗加任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後升任光祿卿。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於此,我們至少可以看出這樣兩個原因:1.尉遲勝本身就是唐朝的官員;2.尉遲勝還是唐朝的女婿。在這些能看得見的歷史的背後是于闐國在歷史上,與漢民族的祖先華夏族割捨不斷的親情聯繫,它不但是一個漢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而且,在國家最早組成的居民來源中有不少人華夏族。

于闐國是塔里木盆地南緣一個古老的城邦,有關於闐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傳》,稱其在西域之東。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

公元前公元前232年,尉遲氏在此建立於闐國,為西域南道中,國勢最強的國家之一。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因位居絲路貿易的重要據點而繁榮一時,且為西方貿易商旅的集散地,東西文化之要衝。西漢時期西域都護建立後,歸屬漢朝,疆域包括今和田、洛浦、墨玉三縣。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在這段歷史裡,人們不難看出,從公元前232年尉遲氏建立於闐到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併,于闐這個西域的城邦經歷了1000多年的漫長曆史,其國民是公元1006年後才逐漸伊斯蘭化,接著其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這要比我們今天把新疆稱為維吾爾族的“故土”早出1000多年,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人是公元840年後才到達這裡的。所以,新疆稱是維吾爾族的“故土”的說法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今天,我們一些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于闐國的早期居民主要是伊朗的西徐亞人(即斯基泰人,是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位於中亞和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之遊牧民族)、印度人和漢人。但我們忽略了這們一個事實,即在新疆這個地方此前並不是沒有人的,而他們是什麼人呢?那就是我國古代史籍中所說的塞人。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塞人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白種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白膚色的新疆最早的土著居民,甚至,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歷史上的華夏民族絕對不只是黃膚色,而歷史上的華夏民族絕對不應該是漢民族祖先的專指。

在清代的漢文文獻認為,“于闐”的意思是“漢人”。有關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椿園的《西域聞見錄》一書。椿園在這部書的《新疆紀略•和闐》一節中提出自己的觀點,說:現在的和闐就是古代的于闐,而回族人把漢人叫做“赫探”。東漢曾在西域建立都護府,派任尚率領部分漢軍駐紮在這裡。後來,這些漢人就被遺留在這裡,于闐人就是這些漢人的後裔,所以回族人(非我們今天所說的回族人,可以理解為今天的維吾爾族人)將他們的國家稱作赫探城。和闐應該就是赫探的音譯。後來的清朝方誌及史籍都沿襲了這個說法。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然而,這種說法明顯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在東漢的任尚擔任西域都護之前,西漢的《史記》中早已經記載了于闐這個名字。雖然,這種說法立不住腳,但這並不代表于闐此前的歷史上,與漢人沒有淵源。

于闐就是和田,即是《大唐西域記》中的“瞿薩旦那國”。在《大唐西域記》的記述中,公元前3世紀,東土移民1萬餘人來到于闐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輔耶舍也率領7000人越過大雪山北上來到這裡,他們決定聯合建國。玄奘還在這裡為人們記錄了這樣一個傳說:瞿國原無蠶桑,聽說東鄰小國已有蠶桑絲織,便遣使東國求獲蠶桑種子,但被東國君主回絕,並嚴令關守,禁止蠶桑種出關。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瞿國無計可施,便謙恭備禮與東國求親。東國君主為了睦鄰友好,就答應了這門親事。瞿國國王派使迎親時,囑咐迎親者密告東國公主,瞿國沒有蠶桑絲綢生產,請公主自帶蠶桑種子來完婚,今後方能自制絲綢服飾。公主離開東國時,將蠶桑種子密藏於頭上的帽子內,出境時,守將搜遍了所帶物品,只是不敢檢查公主的帽子,從而使桑樹和蠶種帶入了瞿國。

《于闐國授記》中也說,建立於闐國的人是被阿育王拋棄的王子,他被漢王菩薩收為義子,長大後西奔,建於闐國。當時,印度大臣耶舍也被驅逐。一天他倆相遇,為爭奪領土兩人即將開戰,多聞天和吉祥天女前來化解他們的矛盾。後來,耶舍和漢王的義子分別在白玉河的上下游居住,而中游則為中原、印度臣民共居。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通過這些記述,不難看到東土或者中原在我們不熟悉的那個年代向今天新疆地區移民的史實,並且隨著後來中原王朝在這裡的駐軍、移民一代代地延續和發揚光大了下來。而在今天新疆地區絕大多數原著民族已經物是人非的情況下,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漢族人即是新疆地區土著民族,新疆也絕對不是今天某一個民族的新疆,而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新疆,是當下中國神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說尉遲勝。千里迢迢,唐肅宗李亨對於尉遲勝前來協助平叛非常讚賞,為他升官加爵,從此,尉遲勝成為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公元763年,唐朝進升尉遲勝為驃騎大將軍,同時讓他返回于闐,但尉遲勝為了瞭解內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加強於闐與中原地區的聯繫,請求留在唐王朝的京都西安,將王位傳給弟弟尉遲曜。唐代宗李豫答應他的要求,加任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郡王,食邑以百戶,冊封其弟尉遲曜為于闐王。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公元785年,尉遲勝的弟弟尉遲曜派遣使者,向唐德宗上奏說,于闐王位的繼承法規定,王位一向是國王正妻的長子才可以繼承,既然哥哥讓位於他,他應當讓位於侄子尉遲銳。唐德宗加封了尉遲勝之子尉遲銳,準備讓他返回于闐承襲王位。但是,尉遲勝再三辭退,認為弟弟尉遲曜管理于闐國事多年,于闐百姓生活安定,都心悅誠服;而尉遲銳久居京師長安,對於闐的情況並不瞭解,不宜讓他擔任於闐王。唐德宗聽從尉遲勝的建議。事後,尉遲勝兄弟間相互禪讓王位的佳話,受到京師許多人的讚揚。

維吾爾族算不上新疆的土著民族,他們移居新疆要比漢族晚一千多年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在讀這段歷史被感動的同時,心中不禁這樣發問:那個當年尉遲勝留在於闐的小公主,她還好嗎?遙距千里,但血脈親情難斷。而我的回答只能是,曾經在和田我看到過許許多多美麗的女孩,透過歷史的風塵在尉遲勝的“食言”裡,我發自內心地、明朗而深刻地痴愛著她們。(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