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朱元璋病逝之前,問了大臣一個問題,連問三遍,文武百官無一人敢言

眾所周知,封建時代的中國一直都是“父死子繼”的家國天下,因此,古往今來的皇帝們都會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為了能夠確保自己的江山能夠長久永固、綿延萬年,必須在自己有生之年選擇一個同時具有雄才偉略,文武雙全的儲君。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皇帝的出發點是好意,可是皇位之爭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王朝揮之不去的魔咒。例如隋朝的隋文帝的兒子楊勇和楊廣的太子之爭;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太子之爭;以及清朝康熙皇帝時期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等等。

所有一切爭鬥的本質,就是權力和地位之爭,因為代表著“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只有一個,生活在帝王之家的孩子別無選擇,“成王敗寇”是他們天生的宿命。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述一下發生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身上的一件事情,朱元璋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從來都沒有猶豫過。明朝剛剛建立不久,仁德賢明的嫡長子朱標就被朱元璋冊立為了太子,朱元璋從來都不乏對朱標的喜愛之情。

公元1368年,朱元璋為了讓太子朱標熟悉軍國大事,讓左丞相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領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任職太子少保,右都都馮勝兼領右詹事等等。幾乎整個明朝的開國重臣全部都被朱元璋安排到了太子朱標的身邊任職。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絕非當時的燕王朱棣所能相提並論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391年,太子朱標奉命前往陝西考察的時候,不幸患病,回到南京之後就身染沉痾一病不起。當時朱元璋遍訪全國各地名醫,只要能夠治好太子朱標的賞千金封萬戶侯。

然而,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是命運的劫數,縱使朱元璋是天之驕子大明帝王,可面對病重的朱標,朱元璋也是無可奈何。公元1392年,頗有賢明之風的太子朱標病逝,下葬明東陵,諡號“懿文太子”,朱允炆繼位之後,追封朱標為孝康皇帝。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自從太子朱標病逝之後,朱元璋隱隱約約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臨近,各地藩王變得異常活躍,似乎都在覬覦這個剛剛空缺不久的太子之位。朱元璋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引發朝局動盪,似乎漢朝漢景帝時期爆發的“八王之亂”的案例就在眼前。

在針對大明帝國繼承人的人選上,朱元璋再一次向群臣展示了自己的乾坤獨斷,就在謠言滿天飛,兒子們紛紛摩拳擦掌對太子之位躍躍欲試之際。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昭告群臣將已故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徹底斷絕了其他藩王想要爭奪儲君之位的不臣之心。

朱元璋臨死前對一事放心不下,一個問題連問3遍,群臣無一人回答

然而,臨終之際朱元璋還是不放心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擔心朱允炆性格太過懦弱,難以震懾那些驕橫跋扈的各地藩王。所以,朱元璋在臨死之前希望召回自己那些兒子,當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希望他們不要內鬥,忠心輔佐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開創大明盛世。

然而,當朱元璋一直詔書要將遠在燕京的朱棣召回南京的時候,朱允炆擔心事情有變,就偽造聖旨又將朱棣從半路趕了回去。朱元璋在彌留之際依舊在問群臣:“燕王何在?”然而,此時的群臣雖然心知肚明,卻都不敢得罪即將繼位的新皇帝朱允炆,滿朝文武無人敢言,朱元璋在連問了三遍之後,便撒手人寰了。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朱允炆沒有阻攔,朱元璋召回朱棣,很有可能就會改寫之後的歷史。不知道,如果朱允文得知朱元璋召回朱棣的真實意圖之後,會不會怒扇自己兩個耳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