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額預計超450億元,圍繞“智能製造+創新研發+生態小鎮”三大領域,未來將成為國際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城。

全球汽車的中心在哪裡?這沒有任何的爭議,答案是中國。中國汽車的中心在哪裡?這有許多答案,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如果從大的角度來說,傳統企業、傳統格局、傳統觀念正在改變。從技術角度來說,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從人工駕駛到自動駕駛、從汽油驅動到新能源驅動、從物聯網到車聯網的進化,平衡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一個不爭的事實,傳統汽車業話語權不再那麼牢靠,以底特律為首的大型汽車城不再是汽車產業的中心。傳統汽車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只有一隻,誰會笑到最後?現在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位於廣州東南部的“汽車硅谷”——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正在快速崛起。產業園作為國家級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由廣汽集團攜各落戶園區企業總投資額預計超450億元,將圍繞“智能製造+創新研發+生態小鎮”三大領域,未來將成為國際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城。

將“生態”概念導入到能源利用系統中

從空中俯瞰,經過一年多緊鑼密鼓地興建,作為產業園的龍頭與核心,廣汽新能源工廠已經完成超過80%的工程主體建設,並將按照規劃於今年底實現生產線貫通和試生產。這座嶄新的工廠到底有什麼“科技”與“創新”?產業園奠基時強調的“智慧”和“生態”又將如何兌現?

在產業園一個滿滿當當地坐著廣汽新能源的第一批“開荒牛”的大通間裡,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古惠南用儲能和能源綜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這三個關鍵詞總結新工廠的特點,其中儲能和能源綜合利用被隆重地放在第一位。“新工廠能最大化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古惠南對記者說,“在工廠頂篷裝上光伏板,利用太陽能發電,這已經不是新鮮事,我們在常見光伏發電基礎上,建有儲能系統,儲能單元由採用淘汰下來的汽車舊電池組成,減少成本的同時,還能對舊汽車電池進行二次利用。”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古惠南。

產業園的佈局和建設儲能系統的新方案可謂是革命性,這麼說絲毫不為過。儲能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儲能系統能將新清潔能源發電、夜間低谷電儲存起來,在高峰期時,與電網的市電共同使用,減少浪費和用電成本。儲能系統的轉換效率高,沒有太多的逆變過程,整體效率能提高5%到10%。在未來,儲能系統還能推廣到超級充電站和充電樁上,數量越多,模式也就越成熟,整個充電系統對電網的市電依賴就越低。

在產業園規劃中,智慧微電網、光伏等清潔能源和用電儲能場系統,都是重要環節。“廣汽新能源深知建平臺、建體系的重要,用打造‘生態’的決心來搭載儲能系統。”古惠南反覆用“生態”來形容這套可以充放電的儲能系統。

理論上,儲能系統能夠“反哺”電網。由於整車製造是“用電”大戶,再加上產業園將建成自動駕駛示範區與汽車生態小鎮,打造汽車研發、汽車金融、汽車文化、汽車旅遊、超級充電站等業態,所以,一段時間內,新工廠儲能系統儲存下來的電都將用在產業園的運營上。

“數字化”革命將帶動“個性化”定製

訂車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觀看關鍵工序的在線直播,可以看到愛車走下生產線的那一瞬間……廣汽新能源新工廠落成後技術的快速迭代讓“透明工廠”和“透明車間”變得名副其實。從配送到生產,到品質控制,再到交付,新工廠將數字化戰略滲透到整個價值鏈中,帶來的直接效果將是效率進一步提升、個性化進一步凸顯。

目前,汽車常見的個性化定製主要集中在車身顏色、內飾件顏色和座椅面料,而汽車配置通常在高中低三個級別固定下來。打個比方,用戶購買自動駕駛系統,這往往只出現在高配車型上。換言之,為了嚐鮮自動駕駛,用戶不得不將不常用的配置一併買下。未來藉助數字化平臺和系統,這裡將實現真正個性化定製,除顏色外,消費者還能對科技化配置進行定製,“只選需要功能,不用多花錢”。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將打造“智能製造+創新研發+生態小鎮”三大領域。

甚至消費者還可以對電池容量進行定製。電池容量直接決定續航里程,但電池容量與製造成本成正比。需要經常穿州過省的用戶可定製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的車型;只是上下班代步,可選購續航里程300公里的車型。讓只是在城市裡用車的用戶選購續航600公里甚至更長的純電動車,在某種程度上會增加購車的支出。

與此同時,數字化的變革也將會為市場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將直接面對每一個用戶,整車廠就是銷售員,能夠進行個性化的銷售,而個性化銷售關鍵就在於數字化。如何將客戶留在我們的展示店將是我們重點思量的問題。”

自動化≠要做一間“無人工廠”

自動化程度有多高、設備有多先進、生產節拍有多快、運用多少新技術和新材料是很多新工廠最常炫耀的“四板斧”,更是新造車企業用以吸引資本注意的重點。但是,從掌舵的古惠南到負責工廠建設的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純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論更多的卻是“智能化”,智能化不等於自動化,在他們看來,智能化是要加強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合作。

藉助機器人,可以實現大規模的高精度生產。但依賴機械,人類變得不再思考,那麼技能將無法進步。現在汽車生產線的年輕人愈發地盲從於自動化和設備,導致無法洞察機器的內部運轉,日常改善減少,技術、技能下降。原本作為主導的人,有逐漸淪為機械設備配角的危險。所以廣汽新能源工廠永遠不會成為一間“無人工廠”。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車內電子屏顯示充滿電後該車可以續航里程。

“因為機器人只是工具,人怎樣運用這些工具才是關鍵。”沒有不斷改善的原動力,再好的機器人也只是裝飾。作為佐證,新工廠還在建設當中,但廣汽新能源對一線產業工人的培養已經啟動,地點是在廣汽乘用車的杭州工廠。在那裡,人不只是在自動化流水線上擰螺絲,既要了解上游工藝,還要熟悉下游工序,還要學會對自動化進行優化,人的技能水平就成為工藝改善的關鍵。

產業園規劃自動駕駛示範區

產業園自然少不了當下最熱門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產業園將規劃對外開放的自動駕駛示範區,試驗的場景包括但不限於綠波帶通行、彎道危險預警、闖紅燈預警、後方緊急車輛避讓、行人與非機動車預警等。自動駕駛複雜而且牽涉到上下游行業,產業集群、技術研發、創新、搭建、數據收集、基礎設施投入缺一不可,在這些方面,背靠珠三角、粵東西北的汽車產業集群,產業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9年,我們將會推出L3級別的自動駕駛的車型。在網聯化技術,今年將推出具備遠程升級服務、智能語音融合的第二代車聯網技術,未來結合5G技術發展,快速迭代升級,實現多終端無縫互聯。”

目前,廣汽集團已分別與中國移動、華為、騰訊、科大訊飛、蔚來汽車、小馬智行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將在5G應用、雲計算、大數據、車聯網、移動出行、智能人機交互技術、車載智能化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2021年將成新能源汽車爆發點

“我們預測,新能源汽車將在2021年迎來一個爆發點,因為在那個時候,電池成本、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和充電樁數量都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用戶使用純電動車體驗與汽油車一樣。”古惠南表示。藉助於25hours體驗中心、第三方充電樁,廣汽新能源正在打造“15分鐘純電生活圈”。

據分析,到2021年,電池成本較2017年下降一半以上。而隨著充電技術的提升,15分鐘充80%電不是不可能。舉個簡單的例子,共直流母線的充電一體化方案通過BMS管理系統,可以主動控制電流,確保電池不超溫,不過載,以保證最優的輸出效率。

世界級“汽車硅谷”正在廣州崛起|專題

▲新能源車的電池成本、續航里程、充電時間都在不斷髮展,圖片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鄭婕拍。

無論世界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革命,用戶都需要製造精良、價廉物美的商品。正因為技術的高速發展,在很多領域,技術上的差距正被迅速抹平,而品質正成為不同品牌、製造商間越來越重要的分野。在生產效率被技術極大提高了的今天,“能用”是遠遠不夠的,“好用”才是未來趨勢。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車市整體不景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能夠迅速崛起,並勢頭不可阻擋。

就要“我們不一樣”

現在有一句流行語“我們不一樣”。也正是因為喜歡“不一樣”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傳統車企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唯一辦法是調轉船頭,從集團層面“未雨綢繆”,需要企業自身不斷的突破與創新。

汽車不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冷冰冰的移動工具,而是會聊天會溝通的駕駛伴侶;藉助大數據,消費者能夠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具個性特色的汽車;

數字化的變革正在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轉變,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的契機,通過發揮集群優勢,新型的汽車產業園代表新的汽車力量,在汽車科技新一輪變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假如能在高空俯瞰整個中國,可以發現,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遼吉、京津、鄂中、成渝等為主的6個產業集群。這六大集群以六大汽車集團為核心,配以1~2家逐漸具備影響力的新造車企業。珠三角有廣汽和小鵬,長三角有上汽、蔚來和威馬,遼吉有一汽和拜騰等。

在火熱中我們仍要保持一份冷靜,作為執行者,新型的產業園要把研發成果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市場需要的是地上能夠跑的車而不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