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帝亚吉欧和水井坊的“爱情”可以复制吗?

帝亚吉欧和水井坊的“爱情”可以复制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大概是“外来和尚”帝亚吉欧与中国白酒水井坊的浪漫故事。说来话长,但长话短说,这是段从一见钟情到相互磨合,最终“畅饮”的故事。

帝亚吉欧和水井坊的“爱情”可以复制吗?

感情不易,且行且珍惜,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

世界烈性酒巨头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一见钟情,是在2005年,当时的帝亚吉欧还只是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进行渗透,加以试探与了解。

到了2006年12月,帝亚吉欧开始了正式的“穷追猛打”,首次出手就以5亿元收购了水井坊第一大股东全兴集团43%的股份,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二者正式“牵手”。

帝亚吉欧和水井坊的“爱情”可以复制吗?

2013年7月,帝亚吉欧再次以2.33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2亿元)收购盈盛投资持有的全兴集团剩余47%股权,帝亚吉欧100%控股水井坊大股东全兴集团。

至此,帝亚吉欧“绕道”拿下水井坊,间接成为水井坊的实际控制人。

而这条“爱情长跑”,用了8年时间。

“婚后”生活也有不愉快。

“新婚燕尔”便连年交出不合格的成绩单。2013年至2015年,水井坊营业收入连续3年低于10亿元,而且2013年和2014年出现了净利润为负的情况,并一度带上了“*ST”的帽子。

这让很多人对这段“感情”捏了一把汗。外资“喝”酒,水土不服,弃之而去者,并不是没有。

轩尼诗与文君酒的悲欢离合便是个例子。2007年,酩悦轩尼诗考察了十余个中国白酒品牌后,出资2500万欧元收购文君酒厂有限公司和文君酒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各55%的控股权。轩尼诗试图将这个地方性中低端品牌塑造成高端奢侈白酒品牌,并辅以国际销售渠道,却终告失败,“挥泪”而去。

相比文君酒,水井坊要幸运的多,也争气的多。到了2015年底,守得云开见月明,帝亚吉欧对于水井坊的浸润已初见成效。

2016年,水井坊营收达到11.76亿元,同比增长37.6%,净利润约2.25亿,同比增长155.5%;2017年营收突破20亿,达到20.48亿元,同比增长74%,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4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外资的渠道支持,水井坊试图开拓国际市场,但中国白酒消费尚未在国际形成趋势,由海外市场带来的销售还远低于期待。范祥福曾表示,营收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国内中高端白酒市场复苏,国内市场发展比国际市场快得多,“重心放回到中国本土市场,国际化只是按一个正常自然的步伐去走,不会太激进地推广。”

到了今年,时隔13年,这对“老夫妻”显然是愈加甜蜜。

据公开资料显示,帝亚吉欧拟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将其持有的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比例从目前39.71%提高至最多不超过60.00%。要约价格为62.00元/股。此次增持后,帝亚吉欧对于水井坊已从“相对控股”转变为“绝对控股”。

这种更为主动的“控股”,让水井坊业绩的彻底释放更被期待。同时,帝亚吉欧的战略方向似乎有更为明显。

不可否认,“喝”下水井坊只是帝亚吉欧在中国发展战略的起始。不同于资本注入急于套现的“急功近利”,帝亚吉欧以水井坊为切口,深耕中国市场,同时也在以此探索一条卖好中国酒的可行之路。

帝亚吉欧与水井坊的“爱情”能走多远,能否复制,我们需要更多的案例,更多的时间去证明。但不难想象,外资积极参与中国白酒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外来产业资本和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国际品牌烈性酒与中国白酒竞争性共存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