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孫中山的醫術真有那麼神嗎?

文|陳卿美

孫中山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但不管啥先驅也是從普通人過來的。都知道孫中山原來是個醫生,先有治病後有治國。想當革命家的男人才是好醫生。幹革命,孫中山有一套。幹醫生,孫中山是否有一手呢?

孫中山20歲學醫,1886年,進入廣州博濟醫局,主要學習外科。後轉學香港西醫書院繼續學習。同今天的醫科大學生一樣,孫中山也學習了五年。有說是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內外科學位文憑。但據近代史專家黃宇和考證,孫中山並不是內外醫科學士學位,只是“考準權宜行醫”。但憑這個,根本不能在香港行醫。

於是,孫中山便選擇了澳門。1892年12月,他向澳門鏡湖醫院借款4400兩銀元,在草堆街84號開設了中西藥局,後來又在議事亭前地開設孫醫館,兩個就相當於私人診所。中西藥局有多大呢?上下三層,非常寬敞。粗略算下來,上下三層,至少要一百平米。一個人行醫為啥要這麼大面積,有說是三層供居住,二層供革命開會。但具體怎麼樣,似乎還沒有定論。

孫中山的醫術真有那麼神嗎?

青年孫中山

事實上,孫中山在澳門的行醫並不止在自己的私人診所裡。他就像遊醫,既在診所、又在醫院,還可以出診到居民家裡。大致的規律是這樣的,上午在中西藥局、鏡湖醫院。下午在仁慈堂旁邊的寫字樓候診。三點以後又進入出診時間。至於手術,只有星期天進行。為什麼要這樣折騰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孫中山借了鏡湖醫院的錢,按事前約定,必須要給人家去坐診。

由此可見,孫中山的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的。為了儘快還錢,他只能連軸轉了。那時的醫生,沒有分工那麼細,像孫中山還要當接生婆,上門接生是家常便飯。1893年7月18日,《鏡海叢報》登陸了一條新聞《鏡湖耀彩》,講的正是孫中山看病的事。

一個外國女人生孩子,遭遇難產。危急之下,孫中山揹著藥箱上門接生。經過一番處置,最終母子平安,外國女人一家人感激不盡。先不說孫中山醫術如何,至少孫中山給洋人服務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英語非常好,孫中山原來一直接受的是英式教育。

在這篇新聞裡,還提到了幾個孫中山治病的例子。比如有個賣面的生意人,“腎囊大如鬥,孫醫用針刺去其水,行走如常”。嚴重的腎囊腫病人,到了孫中山這裡,竟然給治好了。“針刺”貌似就是針灸療法,可見孫中山也是懂得中醫的。有紙店的兩個夥計,被毒藥水燒了面部、胸部,孫中山施以藥敷,只十多天就痊癒。有半夜吞洋菸自殺的,早晨才抬到孫中山這裡,孫中山也給救活了。有人患吐血癥多年多,孫中山不知用了什麼藥,也給治好了。

有一位病人為了表示感激,自己花錢給孫中山在報紙上打廣告。這個人叫魏恆,患有痔瘡,二十年的老痔瘡非常頑固,他飽受折磨,嘗試過各種方法都不見效。最後,孫中山給他治療了七天,從此痔瘡再沒有復發。魏恆的家人大喜,也紛紛找孫中山看病,有患十多年肝風的、有患數十年腦患的、也有多年咯血的,都是老毛病,結果均被孫中山治好。魏恆一家感激涕零,在《澳門回聲》報上分三次刊登廣告感謝他。

魏恆這人不是普通人,是澳門海防同知。後來孫中山有意投身革命時,還曾請魏恆給自己寫推薦信,希望能接觸到更高的高官。

一個好醫生除了講究醫術,還要講究醫德。孫中山看病既給富人看,也給貧民看。既給洋人看,也給華人看。為了照顧一些收入比較低的華工,孫中山規定,無論男女,看病一律只收貳毫。由此,口碑相傳,孫中山成了著名醫生,在整個澳門華人圈幾乎無人不知。一些華人也出資給孫中山在報紙上打廣告宣傳。

孫中山的醫術真有這麼神奇嗎?筆者也是學醫的,對此還是有懷疑的。一來此時的孫中山只有不到28歲,雖說他受過正規醫科教育,但治病講究經驗積累,顯然孫中山是嚴重缺乏的,在澳門行醫相當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二來,從孫中山收治的病例來看,很多都是比較難治的病症,二十多年的頑固痔瘡、十多年的肝風、腦患,即使以今天的醫學水平,都很難根治。孫中山就能治好嗎?

雖說有患者花錢給其打廣告,這點未必就說明孫中山的醫術高。就像今天送錦旗一樣。少收你點醫藥費,給我送面錦旗,相信患者肯定會接受的。以孫中山在澳門參與創辦《鏡海叢報》來看,他至少是一個喜歡造勢的人。

史料記載,孫中山在澳門的行醫時間總長約一年半時間。1894年1月,孫中山被迫離開澳門,徹底結束了自己的行醫經歷。普遍流行的一種說法是,葡萄牙籍醫生的嫉妒、排擠加上孫中山與鏡湖醫院的矛盾。其實,葡萄牙醫生之所以對孫中山不滿,不是因為他醫術高、生意好,而是孫中山聘請香港著名外科醫生康德黎到澳門做手術,用西醫給葡萄牙人看病,這直接是搶葡萄牙醫生的飯碗。重要的是,孫中山與康德黎醫生涉嫌無照行醫,貌似沒有取得澳門政府頒發的行醫執照。最後,28歲的孫中山是黯然神傷離開了澳門,一代神醫就這樣劃上了句號。

28歲前的孫中山有多大可能成為神醫?筆者不敢妄下結論,但至少質疑一下還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