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失智失能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失智失能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她走了,我也终于能休息了。”不久前,一位正经历着丧母之痛的人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他那七十多岁的老母亲7年前患上老年痴呆症,渐渐地,忘记了许多人和事,饮食起居也都需要靠子女。照顾了近7年,让他精疲力尽,生活几近崩溃。悲痛之余,也有了开头这句话。这不是不孝顺,是目前很多相似家庭的缩影。有很多家庭陷入困局:子女还在上班,老人患病却需要全天候陪护,工作、家庭难以协调……

“妈妈,把这个药吃了。”“爸爸,喝口水吧,想不想上厕所?”日前,记者来到市民邵大民的家里时,他正忙着照顾失能失智的父母。

自从3年前父母相继得了老年痴呆症、狂妄症以后,邵大民只好放弃生意,照顾两位老人起居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邵大民虽然才55岁,却已长满白发,看着比同龄人苍老憔悴很多。“爸妈离不开人,需要时刻看着。爸爸吃喝拉撒全需要照顾,妈妈能自理,有时候还能帮我搭把手照顾爸爸。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万一老妈病倒了,那日子就苦了。”邵大民言语之中透露着很多无奈。

失智失能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家人时刻陪护失智老人

父母先后患病,需要家人陪护

聊起父母的病,邵大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16年。那年的一天,他的父亲邵钦寿在早晨5点从家里走出去后就迟迟没有回来。家人很焦急,除了向派出所、市“农商银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寻求帮助外,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寻人启事。一直到下午1点多,他们才在江北街道的一处花圃边上寻回父亲。

“这时候,家里人都意识到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很容易走失。像我父母这样因失智而走失的老人不在少数,为此我姐夫吴洵华加入了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希望帮助更多的走失老人。”邵大民说,最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在父亲得病半个多月后,母亲胡桂花也病了,得的是狂妄症,精神疾病的一种,发病时会打人骂人。

邵大民说:“第一次,我妈把我爸打得头破血流,爸爸缝了18针;第二次,我妈又把我爸给打了,眼睛那里缝了16针。我就放弃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他们。”

24小时照看,儿子成了“全职保姆”

每天大清早,邵大民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搀扶父亲上厕所。父亲因患上严重的老年痴呆症,现在大小便已不能自理,稍有不慎就尿在裤子里,拉在床上、地板上。为此,每隔两三个小时,邵大民都会问父亲想不想上厕所。到了晚上12点、凌晨2点多,他也会特意起床搀扶父亲去上厕所。

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买菜、烧饭,给父母喂药,帮父亲洗澡,忙得连轴转。邵大民说:“爸爸白天很能睡,前半夜很早就犯困,要去床上躺着,后半夜他就会醒来,动来动去吵得我妈妈也睡不好,有时我妈妈就会发病,暴打爸爸。我们睡在楼上也总是不安稳,一听到响声就赶紧跑下去看看情况。”

照顾两名失能失智老人,是极为辛苦的,有没有想过为自己“减减负”?邵大民坦言,他也尝试着将父母送到有医院的养老机构养病,但父母不愿意住,两人还会在医院打架。养老机构这条路行不通后,他也想过请保姆,但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少有人能承受。而且请保姆费用高,照顾两个人每个月至少要七千元以上,对于他来说也是无力负担。

除了全天候的照料,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压得邵大民喘不过气。父母每年光吃药就要花去近两万元,如果再因病住一次医院,又要花费好几万元。而家里仅邵大民的爱人在上班,就这么一个劳动力要养活一家人。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照顾者有多苦

5月18日中午12点,江北街道华店社区内一名失智老人走失,急坏了家里人。辖区派出所、市“农商银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帮助寻找,利用监控设备追踪,最终在六石街道湖心塘村找到了走失老人。此时距老人走失已经过去八个多小时。

“那天,家人一不注意,他就从房间里溜出去了。全家人为了找他,累得精疲力尽。”亲友透露,这名老人因车祸撞伤了大脑,智力严重受损,从此以后,都是家人在看管他。

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市民吴先生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走失时被一名好心的哥送回了老家。“父亲走失时,家里人都很焦急,发动了很多亲友去寻找。”吴先生说,父亲不记得现在的住址,只记得老家石盆村,还好遇到了好心人。

网友“小查”的奶奶也是一位失智失能老人。她说:“平时我们都要上班,只剩我妈一个人在家照顾奶奶。有一次,奶奶要我买橘子给她吃。我买了一大袋,结果她一顿就把橘子吃完了,吃坏了肚子,大小便拉得到处都是。我妈妈收拾了半天,累得眼泪都出来了。”

失智失能老人“养老困局”谁来解

养老机构专业人士对老人进行护理

家庭为主机构为辅 失智失能不能失去爱

失能失智老人如何防走失,如何养老,这不仅困扰很多家庭,也是亟需正视的社会问题。对此,各方都有不少想法和建议。

东阳市“农商银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秘书长陈晓晗介绍,失智老人走失的频率是非常高的,高峰时期每天都会接到一起走失类的求助。失智老人出门后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脑子里记得的不是现在的情况,而是以前发生的事,以前生活的地方。找不到记忆中的地方,他们会一直走,甚至走到大山里。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走失后不能高效及时寻回的技术难题,救援队推出“平安东阳,联你回家”公益项目,为我市家庭困难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定位器。目前,有800多个家庭领取了定位器。

“失能失智老人养老是个难题。”陈晓晗说,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人多陪伴失智失能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和亲人一起安度晚年,是绝大多数老人的愿望。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请专人进行照顾,或者交由养老机构照料。

“失智失能老人需要特殊护理,面对这样的老人,普通看护人员常常精疲力尽。对于失智老人,他们缺乏生活规律和行为控制力,需要24小时护理,否则就会有危险,属于管不住;对于失能老人,每天要伺候吃喝拉撒,属于吃不消管。”亲乐园公寓陈经理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至大型的养老机构养老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可以让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大型的养老机构有24小时专人值班,当老人出现病情,医护人员随时介入治疗。对于失能老人,服务人员会照顾饮食起居;对于失智老人,院区内安装有监控,实时照看,避免其走失,发生意外。

市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失智失能老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家庭为主、机构为辅”。家人尽监护责任,对老人进行照顾护理;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养老。不过,这种方式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为照顾失能失智老人,要付出很多。

记者手记丨给家庭照顾者实质性支持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使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至2017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8.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4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9228人,占老年人口的16.15%。

这些老年人中,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养老服务中“最痛”的点。家庭负担重、子女压力大、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等,已然成为这些家庭的常态。

有人说,照顾老人和照顾小孩是不一样的,老人越来越老,是一个不可逆的结果,照顾者面对老人越来越差的身体,心理压力比较大。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长期支出也多,照顾者会有经济负担。在家照顾老人,照顾者的社交基本是没有的,这样社会关系也会慢慢断掉。照顾老人的成员,很多时候24小时“在岗”,自己的健康也会受影响。所以,家庭照顾者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群体。

记者采访中接触了很多家庭照顾者,了解到他们的辛酸和不易。在大家眼中,他们是照顾别人的人,但其实他们也渴望被照顾。我们应当探索给予他们更多实质性的支持,包括医疗、护理的支持,经济支持,还有社交的支持,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方式为失能失智老人建立起一个保障制度,让众多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看到新的希望。

东阳日报 记者 蒋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