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莫尼塔问答集锦:打通政经天地线,抢占先机靠宏观

莫尼塔问答集锦:打通政经天地线,抢占先机靠宏观

主要观点

Q1: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至2月工业生产相关数据,其中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了9.8%,而原煤产量仅同比增长了5.7%。火力发电量增速远高于原煤产量增速的情况,是否意味着近期动力煤价格会迎来反弹行情?(2018-03-16)

A1:今年1至2月国内火电发电量同比确实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这主要因为1月底国内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雨雪和低温天气,居民取暖用电的负荷持续攀升,煤炭消费同步增加。目前,国内气温普遍回升,极端天气造成发电量再次大幅升高的概率比较低。反观目前煤炭正常消费情况可以发现,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已经反弹至同期正常水平附近。未来煤电日耗量提升的空间,可能主要来自限产结束后钢企高炉开工率升高,以及水泥生产企业开工率季节性反弹带来的用电量负荷升高。而上述两个行业的电力消耗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在13%左右,所以其产能回升对于拉动整体用电量增长的力度可能相对有限。

而原煤产量同比增长5.7%看似增速温和,但较去年全年3.2%的增长,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两会”结束以后,主产地的先进煤矿产能可能加速释放,所以原煤产量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维持当前较快的增长速度。煤炭库存方面,6大发电集团的煤炭绝对水平已经突破1400万吨,为近3年来的最高水平,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也保持在20天上方。所以,近期煤电企业采购煤炭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而主要港口的煤炭库存,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累计以后,也处于同期高位。

所以,我们认为近期高炉集中复产可能使煤价短期有所企稳,但随着先进产能的持续释放,煤炭价格继续走弱的概率较大。

Q2: 近日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设置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的金融监管机构变化是否反映着金融监管态度增强,对资金利率及债券市场会有何影响?(2018-03-13)

A2: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其中,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

至此,中国金融监管的新框架浮出水面:中央层面,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构成的“一委一行二会”金融监管框架即将落地;在地方层面,各地金融办也正在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牌子,此举将强化地方政府对属地金融风险的管理职责。

这一金融监管新框架的设立意图及其影响:

第一,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有利于削弱监管套利空间,适应了金融综合经营的环境。自2017年7月开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化了协同监管概念;2017年11月,资管新规是将这一理念落地的重要一步,建立了针对“大资管业务”的金融监管新模式,提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思路,这其实是本次机构调整的一个序曲;接下来,资管新规正式稿及其细则近期或将逐步落地,加强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可能是协同监管的另一发力方向。

第二,本次仅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可能是出于对证券市场特殊性的考虑。此前市场预期三会合并,但本次实际上并未调整证监会,可能是因为证券体系包含了基于不同投资产品的金融市场视角,而不仅仅是基于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的金融机构视角。这也是证监体系微观审慎监管可能相对复杂的一个原因。此外,银保联合监管在国际经验与理论层面也已获得支持,正如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指出的,中国保险的“偿二代”系统与国际通行的银行“巴塞尔协议”就有共通之处。

第三,金融监管新框架强化了双支柱调控模式与属地管理原则。一方面,央行与金稳会负责统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银保监与证监会负责执行微观审慎监管;另一方面,设立地方金融监管局,响应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的“风险处置责任‘属地化’”号召。这将使得货币调控、金融监管与风险处置工作,都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整体而言,本次监管机构改革契合了当下金融监管环境的演变,但本次改革调整提供的增量信息不多,尤其是债券市场的统一监管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或者留待后叙,债市并未受到直接冲击;同时,金融严监管的格局并未发生变化,债市的趋势性机会仍然不大。

Q3:3月12日晚间,农业银行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1000亿元资金,创下A股最大定增募资规模。而就在当天,一行三会联合外管局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该文件的发布是出于何种考虑?(2018-03-13)

A3该文件旨在支持商业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支持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增加资本工具种类;扩大投资主体范围;改进资本工具发行审批工作。对其用意和影响,我们认为:

第一,监管层支持银行资本工具创新,顺应了金融监管环境下,融资大量回表对于银行资本金带来的压力。而无论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的本源,还是增量金融资源对应经济增长动能的角度来看,缓解银行资本金压力、疏通银行广义信贷业务渠道,都是应有之义。

第二,本次资本工具创新政策,与上周拨备率下调政策一脉相承,主要意图都在于适应监管环境变化、引导金融支持实体,而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基调,或补充流动性供给。

第三,本次政策提倡的资本工具种类主要包括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大多不是二级市场公开发行品种,并且,提出了要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引导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证券机构、基金公司增加对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因而,本次政策充分考虑了银行再融资行为对市场造成冲击的可能,尽可能实现银行资本工具创新过程的平稳推进。

Q4:美国打响贸易战,对宏观需求有怎样的影响?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发酵可能?(2018-03-09)

A4:目前特朗普仅是提高了部分商品关税,尚未上升到贸易战的高度,但考虑到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已经辞职,未来特朗普一意孤行挑起贸易战的可能性已经放大。

虽然从进出口体量上看本次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影响不深,但中美贸易常年存在顺差、成本以及产权界定等敏感问题,这些领域都可能成为未来贸易争端的导火索。一旦贸易战开打,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方,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最大贡献者(贡献了美国近一半的逆差)。

在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杂项制品(家具玩具等)、纺织品等行业的出口规模分别为1985.49亿美元、520.28亿美元和425.17亿美元,占比分别达45.84%、12.01%和9.82%。机电、家具及纺织服装因其在出口中的较大比例,容易成为美国对华限制的重点打压对象。另外,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行业统计中,金属及其制品、文体用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也由于其贸易行为的争议性成为潜在的贸易战聚焦领域。

中方可能也会进行反击,这不仅局限于对进口商品和服务品的关税和准入壁垒提高,甚至可能影响到投资领域。中国持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其中很大比重投向于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抛售美债或许是中方最激进的砝码。

当然,从已经美国公布的关税豁免政策来看,这次的贸易争端可能又是特朗普使出的商人似伎俩,可能又像是去年的“百日计划”那样,向中国要好处而已。如果真的是这样,中方可能会略作妥协,以避免两败俱伤。

获取完整报告,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财新智库莫尼塔,系财新智库旗下的独立投资研究与商业咨询公司,专注“宏观政策”、“市场策略”、“草根调研”与“海外研究”四大板块,服务国内外金融机构与企业客户。欢迎洽谈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