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明朝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1368年,朱元璋稱帝,以南京為首都,國號大明,不久,他又揮師北上,擊潰蒙元,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北逃,統治中國98年的蒙元政權退回蒙古高原,明朝初年,國力強盛,北征蒙古,南伐越南。那麼當時這麼一個強大王朝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呢?

明朝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說說當時明朝的制度缺陷,朝廷上無休止的爭論和紛爭,導致決策拖沓,比如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時,就有想要遷都南京的想法,南京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官僚的體系,崇禎退到南京便可以直接利用,其實這在當時,也是唯一一條可以走的通的路,如果崇禎在,以皇上的名義號令全國,就不會出現藩王即位,各自為戰的局面,這樣,明朝最起碼可以保證長江以南的江山,將來在打回北京也極有可能,崇禎皇帝可不是一個沒用的皇帝,就單憑他能用手段制伏魏忠賢等一干閹黨,就證明他是個當皇帝的料,南宋的滅亡,跟當時的皇帝無能有一定的關係,可是這種理論,明顯放在崇禎身上不合適,因為崇禎是個有能力的皇帝,那麼為什麼導致崇禎沒有遷都南京呢,那些大臣不敢提出來讓崇禎遷都南京,因為他們怕揹負放棄宗廟的罪名而遭到千夫所指,大臣不敢說,崇禎也有點飄忽不定,最後拖延了時機,可以說當時的皇帝跟大臣之間連最後的信任都沒有了,導致這種大臣跟皇帝之間關係的就要追蹤到朱元璋當皇帝時了,當時朱元璋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朝廷不設宰相,以往朝代,都是二元制模式,以前以政府作出錯誤的決定後,廖臣們互相爭論 ,皇帝只需做中間的仲裁者就行了,如果皇帝不滿意,把宰相撤了就行了,因為他是政府首腦,對決策的事物負責,在二元制體系下權利跟責任是分開的,可是明朝沒有宰相啊,權利跟責任都落在皇帝身上了,在這種體系之下,最高權力無法被追責,皇帝總不能把自己也撤了吧,就導致了制度的平衡被破壞,矛盾根本無法用制度來解決,這就是為什麼明朝的官僚都愛意氣用事,所以追蹤到底,還是出在老祖宗朱元璋身上,因為他太珍惜他所得來的一切了。崇禎遺詔“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吳三桂勤王未及,李自成進京,朱由檢縊死煤山。自此明朝滅亡。(不含南明政府)這裡崇禎說的諸臣之誤朕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明朝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就是天災“人禍”,天災指的就是大旱,農民吃不飽飯,當然要鬧事了,李自成就是因為帶著一幫吃不飽飯的農民鬧事,最後才由一個農民變成了起義軍首領的,我剛才所說的人禍不是指李自成起義,李自成造反有正當理由,他作為一個農民,吃不上飯,就交不上稅,交不上稅指得是那幫扒朝廷皮藩王,這事也得追溯到朱元璋,我記得朱元璋立過一個政策,凡是皇族後裔,均有俸祿,哪怕在傢什麼也不幹也餓不死你,如果年景好,朝廷收入可以,養活一群藩王也還將就能說的過去,都大旱了,農民都吃不飽還要養活一群閒散藩王,朝廷稅收來源都沒了靠什麼養活他們,養活了幾百年的扒皮藩王,在加上後期明朝的對內對外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歸根結底還是銀子原因,沒有銀子不好辦事。

明朝滅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最後就該說說明朝的黨爭了,什麼東林黨,閹黨在一起爭來爭去,殘害忠良,也是導致明朝衰落的原因,可能有人會把責任推到吳三桂跟滿清的身上,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崇禎不死,吳三桂反了的可能有多大。

最終,由於種種原因,這堆稻草加在一起,終於壓死了這隻兩百多年的駱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