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养老保险设立中央调剂金 如何调剂才能确保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设立中央调剂金 如何调剂才能确保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设立中央调剂金 如何调剂才能确保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设立中央调剂金 如何调剂才能确保足额发放?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今天(6月13日)上午,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今年7月1日起,中央调剂金将按季度接受各省份的上解并拨付到各省份。

为何实行养老金中央调剂?——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为什么要实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国务院通知中明确,这是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

游钧介绍,2017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3万亿元,总支出2.9万亿元,年末累计结余4.1万亿元。基金总体收支平衡、收大于支,能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由于人口抚养比差异等原因,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对基金进行适度调剂。”游钧说,通过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能够增加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各地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就更有保障了。

实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一方面是各省份上解资金到中央,一方面是中央拨付给各省份。游钧介绍,有的省份上解的资金额大于得到的拨付额,叫做贡献省,这些省份普遍的养老负担比较轻,基金结余比较多,支撑能力比较强,调剂后不会影响这些地方当期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有的省份得到的拨付额大于上解额,叫受益省,这些省份通过调剂能够缓解基金的支付压力。

哪些省份结余多?哪些省份压力大?——广东北京结余多,辽宁黑龙江已收不抵支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哪些省份结余多?哪些省份压力大?游钧介绍,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东部地区,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三分之二,而辽宁、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基金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据人社部数据,去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3.53亿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59亿人,领取待遇的退休人员9460万人,总抚养比是2.73:1,也就是2.73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退休人员。

不过,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有的省抚养比是4:1,最高的是广东超过了8:1;有的省抚养比不到2:1,最低的黑龙江不到1.3:1。游钧解释,这主要由于各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不同所造成的。特别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比较重,劳动力流出比较多,所以养老基金的压力较大。而东部沿海省份,过去历史负担比较轻,劳动力流入又较多,所以养老基金结余也较多。

“虽然全国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有4.14万亿,但是近三分之二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几个省份。全国累计结余可以支付17.4个月,有些省可以支付到40-50个月,并且每年当期都有上百亿的结余,广东去年的结余超过一千亿。辽宁、黑龙江等一些省份的基金运行面临很大压力,已经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个别省的累计结余也用完了。”游钧说。

上解和拨付有何标准?——实现基金调剂“富帮穷”目标

养老保险的中央调剂金如何上解和拨付?国务院通知明确,中央调剂基金是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现在制度设计上解比例从3%起步,以后逐步提高。

为什么要以各省份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游钧解释,这样做更能够体现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这样有利于实现基金调剂的“富帮穷”的目标。

对于游钧明确提出的北京作为养老保险结余较多的省份,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公布的数据,到2017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为1604.5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的北京城镇单位的就业人数为791.52万人。以2017年月平均工资8467元计算,按照规定北京市每个季度需要上解中央的资金为82.1亿元,这占到了北京市2017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828.7亿元)的近40%。

这是一个较为粗略的计算,大致反映出北京作为结余较多的省份对中央调剂金制度的“贡献”程度。对于具体的数值,游钧解释,职工平均工资按照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二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样更接近参保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

游钧还强调,上解的资金根据核定的上解工资基数和上解人数计算,与各地实际征收的基金的多少并不挂钩。这也是为了防止各地想着少缴多得,最后出现与中央调剂金制度背道而驰的情况。

“各地经过努力扩面征缴,多征缴的资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体现了对地方扩面、征缴工作的鼓励。”游钧说,拨付时要对各省份的离退休人数进行核定,这也将约束各地基金支出管理更加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