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我們汶川好了,飯館比成都的都貴”

“我們汶川好了,飯館比成都的都貴”

今天是個很特殊的日子,但這篇文章是希望讓「很關心汶川的各位」看看:汶川十年了,那裡很好,並非只有悲傷,還有翠翠的樹,絲絲的細雨,嫣紅的櫻桃,熱情的樸實的不避諱災難也不停止生長的人。

希望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汶川看一看,去映秀走一走。那裡,不僅值得「紀念」,而且值得「生活」。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文 | 王火火

來源 | 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汶川地震十年了,櫻桃結得還是那麼好。」

這是幾天前,我來到汶川縣的第一個感慨。

走在街上,我看到很多羌族婦女揹著揹簍,裡面裝滿了透亮的櫻桃和車釐子。

和其中一位聊起天,她說:

「十年了,我們的樹長得很好,把地震後那些土地都蓋住了。」

四月末,我和同事開始策劃五月初的汶川行。

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想去那裡拜祭遇難的同胞,和能見到的人聊聊天。

目的很簡單,我就是想知道:

十年過去了,他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了。

兩天內,我們和街頭偶遇的人聊天,和紀念館的講解員聊天,和能遇到的大家聊天,然後把他們講的話都記了下來。

在這一趟採訪裡,我哭了兩次,都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同樣相信,在看完這篇文章,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他們的生活,或許和你的想象很不同。

「汶川變好了,

吃的比成都還貴一點。」

(來自三輪車孫師傅)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我現在還記得,那天太陽特別大,可地震的時候天全黑了。

又過了半個小時的樣子,天亮了,但是也看不見太陽了。

當時我家住在山上,房子被震倒了。

後來花了十多萬修房子,國家貸款借了2萬塊錢,現在都挺好的了。

其實地震之後,我們汶川生活水平變好了很多——

有人關注了嘛——現在吃的(飯館)比成都還貴一點。

大家賣賣車釐子,平時去成都打打工,都挺好的。

對了,你們要嚐嚐這兒的車釐子。

但是不要去鐘樓(地震遺址)買,那邊要貴一些。

「因為這場地震,

我們小學發展快了至少 30 年。」

(來自汶川小學董校長)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汶川小學的 512 陳列室)

你們現在看到的我們學校,都是新建的,硬件設施特別好。

可以說,因為這場地震,我們小學發展快了至少 30 年。

現在的操場,教室,都是縣裡邊很好的水平了。

還要感謝你們呢,我們這個教學樓是廣東省援建蓋的。

感謝廣東同胞,感謝黨。

當年,我們小學比較幸運,沒有人員傷亡,第一時間都跑到操場上了。

那群孩子現在都出去上大學了。

有的考上了中央財經大學,還有的考上了廈門大學,經常會回來看看我們。

「如果不是地震,

可能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

(來自汶川博物館登記處小姐姐)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地震那年,我只有 13 歲,正在讀初一。

地震發生時,我們中學被震毀了。

幸運的是廣東那邊援助了我們,說我們可以去珠海過度一兩年,繼續讀書。

後來聽說,那邊下大雨了,校舍好像有點問題,沒有去成。

最後去了成都過度了一年,再回來接著讀初三。

有時候想。

如果沒有地震,我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去更大的城市待一段時間。

如果不是地震,可能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

現在我在這裡上班,也算是一份懷念。

每到節假日,會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來看地震紀念廳。

大家都很牽掛我們,我知道的。

「地震之後土地壞了,

靠第三產業帶動經濟嘛。」

(來自公墓下賣花的朱阿姨)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我是在地震之後才賣花的,以前都是種地。

地震之後什麼都沒了,房子土地都壞了。

很多人都走了,去成都打工賺錢。

我們留在這兒的沒辦法,只能從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旅遊業)裡賺賺錢。

這些花賣給你之後,我們會把花杆掰斷,都是一次性的。

你們獻了花最好把花瓣揚掉。

做這些都是怕有人去撿花,再拿來賣。

那樣做,對遇難同胞挺不敬的。

要問我對地震最深刻的印象。

其實沒什麼印象。就是:

「有的人死了,有的活下來了。」

災難總是措手不及的。

「地震時男人死了,

當時自己是想死的心。」

(來自路邊賣櫻桃的大娘)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十年前我就在這裡,種櫻桃賣櫻桃。

十年後也是這樣。

地震的時候,男人死了。

(大娘很平靜,重複了好幾遍)

房子也塌了。

當時自己是想死的心,不想活了。

後來看著兩個孩子,挺過來了。

現在兩個女兒都嫁出去了,生活得蠻好。

我平時賣賣櫻桃,沒事的時候看看電視。

現在政策好,打工賺的錢也多,日子越來越好了。

每年結車釐子的時候,我都會給家旁邊當兵的送一些.

想感謝他們嘛,人家幫助了我們,我們記著的。

一開始他們不要,說軍隊有紀律,後來熟了也就收了。

不止我一個人送,好多人都送呢。

「紀念館停車居然要收費,

忘恩負義的傢伙。」

(來自醫療隊隊長吳天福醫生)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這是我第三次來震中紀念館了。

當年,我代表省政府的醫療隊來這裡救助,對汶川很有感情。

最近十週年了,我回來看看。

我還記得當時自己早上報名。

下午就接到省政府的通知去組隊救援,一干就是十天。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十年前的吳醫生)

那個時候滿地都是災民,還有 5 點幾級的餘震。

我發現自己踩到一個老太婆,我對她說:

「老人家,我不是有意的,對不起。」

然後鞠了兩個躬。

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老太太被壓著頭,已經遇難了。

剛剛在紀念館下面停車,讓我感到特別氣憤。

停車居然要收費,太不像話了。

我說,忘恩負義的傢伙。

但是想一想,又覺得可以理解:

他們多賺點錢才能更好地發展。

「每次想起地震都很難過,

但是為了生存嘛。」

(來自漩口中學遺址講解員楊大姐)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我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和大姐。

當時大表哥從汶川徒步走出來,悄悄地跟我說:

「三妹,你別太難過,舅舅和表妹已經不幸遇難了。」

但我還是非常難過,因為沒有看到我父親的最後一眼。

好在我的女兒和丈夫沒事,不過房子卻震塌了。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

「完了,我們才憑自己的雙手建起來的樓房就垮塌了。」

我都沒想到我的孩子,只是覺得家完了。

現在映秀所有房子的地基,都是和上面的房子一樣高的。

5米高的樓,地下也有5米。

我們被震怕了,新建的房子能抗9級地震。

而我做地震遺址的講解員,其實挺難過的。

我每天都和遊客講遇難了多少人,每個樓裡的故事。

每次進到遺址裡心情都十分沉重。

但是為了之後的生存嘛,也沒辦法。

還是希望大家多來。

雖然這裡不是來玩的,主要是參觀紀念。

但是希望大家多來看看我們「映秀」

山水相映,山清水秀。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我們在汶川的 3 天裡,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感恩」和「挺好的」

在汶川人民,可能是全國最發自內心感激國家和同胞的人了。

想起四月中旬去都江堰玩,本地導遊很感慨地講:

「我們都江堰市是上海市對口援建的,為了感念上海人的恩情,我們這裡所有的門票,對上海人都是免費的。」

就像小學校長記掛著廣東,博物館小姐姐感激著珠海。

汶川人對於天災面前的所有援手,都充滿了綿長厚重的感恩。

在他們眼中,地震是件十年前的舊事;

如今的生活卻是嶄新的,甚至是高速發展的。

即使地震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奪走了他們的親人,讓土地變得破碎荒蕪;

可汶川的一切都具有超強的癒合能力,像山間的樹,層層疊疊地生長,蓋住所有昔日的離別與創傷。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不知是不是時節的原因。

在汶川的 3 天裡,三山環繞的羌族自治縣時常陰雨,天色霧濛濛的泛青,淅淅瀝瀝的小雨綿綿密密,溫柔地把我們淋溼。

透著溼漉漉的眼睛看這座新生的縣城,想起那些「活著的人總要向前看」的論調,難免會心情複雜。

映秀的震中紀念館有一個模塊是災後重建。

裡面詳細的圖文描繪了這片土地是怎樣一點點縫補起來的。

紀念館裡響著 bgm《映秀花開了》。

明明是很簡單很主旋律的歌詞;

可聽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充滿生機和希望」,卻忍不住紅了眼眶。

在採訪地震遺址講解員楊大姐的最後,我們問了一個問題:

「您覺得這十年來,地震帶給您生活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楊大姐回答的第一句話是:

「我們映秀人民都想得開,真的。」

「我們也挺會玩的,晚上吃完飯會出來散步,還要跳一下歌樁。我們把音樂放在中間,每個村都有集中的地方,大家在一塊跳。」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最後的最後,她才說:

「你不可能一直沉在悲傷裡面,就像我母親,那麼古董的一個人,我每年每年開導她,讓她下山和我住一段時間開心開心,她也挺好的。

我們要想得開,因為不可能只停留在過去。」

生活是真實的,不是虛浮的;

是沉痛的,不是和樂的;

是掙扎的,不是順遂的;

是滿身傷疤又站起的,不是鬆鬆垮垮消極的。

所以他們常說「挺好的」,或許未必真的好。

但十年過去,日子和傷痛一樣從不停歇。

汶川人民選了更富有生命力的一條路。

是啊,磨難過去了。

人心要努力擺脫磨難的觸手,盡力向前走。

這是此次汶川十週年採訪給我最大的觸動了:

天常陰雨,而「我們映秀人民都想得開」。

最後

希望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汶川看一看,去映秀走一走。

我們是 5 月 8 號出發的,飛機三小時,成都機場到客運站一個小時。

客運站到汶川兩個小時,最後坐了一個小時的山間小客車,從廣州來到「映秀震中紀念館」,最快也只是需要 7 個小時。

全國大部分地方過去,也不過10個小時吧。

我想說,那裡並非只有悲傷。

還有磅礴的生命力,有翠翠的樹;

低低的天,絲絲的細雨;

嫣紅的櫻桃,木色的竹簍;

好吃的川菜,熱情的樸實的不避諱災難也不停止生長的人。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有機會一定要去震中博物館看一下,走一下那條愛心路;

買幾束花,走到災難的末尾聽那首《映秀花開了》;

再看一眼當年那個被救出後,向解放軍敬禮的小男孩的微笑。

汶川十年了,那裡很好。

不僅值得「紀念」,而且值得「生活」。

"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一個年輕人的聚集地。

“我们汶川好了,饭馆比成都的都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