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今年黑龙江水稻育苗阶段受低温、寡照、多雨等天气影响的少,总体秧苗素质不错,老问题是株高偏矮、生长量不足、苗床湿度大、通风炼苗不到位,导致绵腐病型立枯病发生较重,加上稻农怕飘苗插秧偏深,影响水稻返青进程,同时对分蘖不利,使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高位分蘖多,分蘖质量差。这样我造成产量形成的第一关出问题。

而恰恰寒地水稻移栽后本田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关键和保障。插秧后加快水稻返青,促进早分蘖,增加新根发生量和促使根系发育,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实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并'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奠定好营养基础。

综合各方面因素,结合我这二十三年的实际生产经验,就2017年当前水稻返青和分蘖的田间管理,说说个人建议。

一、【管理目标】:

尽快返青缓苗,实现在有效分蘖内促进有效分蘖,在无效分蘖期间控制无效分蘖。

二、【水层管理】:

1、插秧的同时,同步补苗和使用【黄金稻】液体返青肥或【寒地乐】配套方案。返青后始终保持建立3-5厘米浅水层(无水、曝晒、干干湿湿或水层过深不利于水稻分蘖,并会抑制分蘖发生),增加泥温和水温,利于土壤养分释放和吸收,对促进水稻返青和分蘖极为重要。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2、井灌区,一定要使用井水增温措施。从井里直接抽出的水,温度为5-6℃,而水稻根系发育界限温度为12℃,水稻叶片生长的界限温度为15℃,一定要采取多项增温措施提高入田水温,也是稻农们最容易忽略的关键步骤,也是最容易做到的管理工作。

3、整地不平的稻池,出现偏脸田现象,水层不容易管理,要采取人工扶漫水埂的方式,保证稻池水稻长势均匀一致。不要一味的进行人工多次补苗,深水区的秧苗不容易成活,既提高成本,又收效甚微。

4、为防止水层过深,在池埂上多设几处限高排水口,限高口用塑料布包好,或者化肥袋子灌土用。限高口高度在5—7厘米,使过多积水顺利排出。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三、【分蘖肥施用】

①、返青肥(可采用插前侧深施肥技术,指颗粒返青的。)最好按照插秧先后顺序在插后2到3天进行施用液体配套肥(黄金稻,寒地乐等配套肥)如有新根发生,即可施用返青肥。不能等全田插完再用,那样就错过最佳肥效时期。另外,池子边角处容易过高或偏洼,秧苗容易干枯或淹没,造成秧苗长势不匀,要人工找平。

②、分蘖肥根据地力情况和品种特性,采取速效和长效氮肥相搭配的原则,总量一般为每亩硫铵3-5kg+尿素4-6kg。可一次性全部施用或分两次施用,第一次施肥是在返青后即可施用,占分蘖肥总量的80%或全部施用;第二次施肥是在6叶期施用,将剩余的20%肥料用来田间找零,那块长势不好,分蘖较差的,酌情施用,用来调整田面长势和长相。必须浅水施肥,不排不灌,使肥水自然落干渗入土中后,再正常浅水灌溉。11叶品种,返青后立即施用分蘖肥,使肥效反映在分蘖盛蘖叶5.5叶期,12叶品种在4叶期必须施肥,肥效反映在6叶期。以上为老方案,(新方案己做调整),总之,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基准,随时调整。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四、【虫害预防】

插后返青和分蘖期,容易发生潜叶蝇和负泥虫。虫害预防不能忽视和大意,特别是持续高温,每隔7天经常认真踏查地块的每个角落,发现虫害必须及时喷药预防。尤其是深水的地块,要经常查看虫情发生情况。预防虫害最好使用高压弥雾机喷雾措施,吸收好、见效快,可达到胃毒和触杀双重效果,不提倡药肥混施。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五、【封闭灭草】

第二遍封闭灭草与第一遍封闭顺序和时间要衔接好,分批次用药,不要等全田插秧结束后再一次性全面积二次封闭。插秧后15~20天,采用毒土法和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天,最好采用毒土法施药,严禁采用药肥混用方法。(药和肥分开使用的原因:第二遍封闭药剂是插秧2周后应用,而返青分蘖肥是插秧后立即使用的,故应用时间上不同步,所以返青建意用液体配套肥√)。二次封闭时,温度偏高,注意用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建议使用推荐用量的最低量,以防发生药害。(下篇文章会提到药害问题)。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六、【大缓苗的原因】

结合地块实际,认真分析大缓苗原因,为下年积累经验。插期温度、耕地质量、秧苗素质、移栽植伤、插秧过深、插后缺水、水层过深、曝晒、药害、大风、虫害等。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七、【水绵防治】

水绵或青苔容易在天气从低温迅速转入高温时发生,主要原因是磷肥表施或水体富养化而形成的,产生水绵或青苔,不利于提升泥温,秧苗叶片容易被黏住,光合作用减弱等。一定要浅水灌溉,如有发生,或撤水晾田3-4天,可采用三苯基乙化锡等新剂型。

2018年黑龙江水稻返青和分蘖期的田间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